七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江苏省射阳县第二初级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我国隋朝创立的(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三省六部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的人工水道(下图)。这一伟大工程( )

A. 中心是①——长安 B. 最南端到达②——今天的扬州
C. 是隋文帝的政绩之一 D. 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 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 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 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清色误王国
D. 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玄宗统治前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唐朝逐渐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文景之治
D. 康乾盛世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诗歌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杜甫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的诗句中描述的工具是
A.
B.
C.
D.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有一位诗人,他的诗反映了动荡时代人民的苦难,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被称为“诗史”。这位诗人是
A. 屈原
B. 杜甫
C. 辛弃疾
D. 关汉卿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A. 文成公主 B. 松赞干布 C. 玄奘 D. 鉴真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开凿运河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靖康之变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A. 秦王嬴政
B. 汉高祖刘邦
C. 唐太宗李世民
D. 宋太祖赵匡胤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现在刷卡消费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纸币仍然必不可少。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
A. 圆形方孔钱 B. “交子” C. “会子” D. “关子”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
A. 隋唐时期
B. 两宋时期
C. 五代十国
D. 明清时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哪项属于辽、宋、夏、金时期的阶段特征( )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民族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南移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也是疆城最大的王朝。建立元朝的少数民族是
A. 女真族
B. 契丹族
C. 鲜卑族
D. 蒙古族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同学们在帮助老师整理历史资源室时,发现了一张残损的历史地图,只能依稀看车出“岭北行省”“宣政院辖地”等字迹。老师让同学们判断这是哪个朝代的疆城图,以下同学答案正确的是
A.徐杰:西汉 B.李红:明朝 C.刘君:元朝 D.陈民:清朝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台湾府
D. 台湾行省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培根评价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其中“第三种”指的是
A. 造纸术
B. 活字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这句话形容一个人含冤命苦。“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者是
A. 王实甫
B. 关汉卿
C. 李清照
D. 辛弃疾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班同学在学习《明朝的统治》一课时,准备编写一个关于朱元璋的历史课本剧,剧本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 定都应天府
B. 废除丞相制度
C. 设立“三司”
D. 成立东厂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读书人)只会按照固定的题目做没有原创性的文章。他们对‘四书’的内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诵模范文,就可以应付考试。”造成这一现象是由于明朝
A. 设立军机处
B. 采用八股取士
C. 废除丞相制度
D. 设立厂卫机构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A. 张骞
B. 鉴真
C. 郑和
D. 戚继光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部著作详尽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过程,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这部著作是
A. 《史记》
B. 《齐民要术》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成语“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这部小说也是我国最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它是
A. 《西游记》
B. 《水浒传》
C. 《红楼梦》
D. 《三国志通俗演义》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
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他率军从金门渡海东征,一举挫败荷兰殖民者,保障了东南各省的安宁。”“他”的事迹是
A. 抗击倭寇
B. 收复台湾
C. 领导虎门销烟
D. 率舰激战黄海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代表清政府协同达、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 驻藏大臣
B. 军机处
C. 伊犁将军
D. 宣政院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主要特点就是对外抗击外敌入侵,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两者密切相结合。”下列史实能体现“对内同分裂和叛乱势力作斗争”的是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康熙亲征噶尔丹 D. 雅克萨之战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前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是
A. 推行郡县制
B. 设立军机处
C. 废除丞相制度
D. 重视“以德化民”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笼”是指( )
A. 焚书坑儒 B. 罢黜百家 C. 大兴文字狱 D. 闭关锁国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1年由CCTV记录频道首播的专题片《帝国商行》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个已逐渐被人们遗忘的商人群体,他们曾经营了大清王朝全盛时期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一度在中国中西贸易的舞台上非常活跃。纪录片中涉及的城市是( )
A. 北京 B. 南京 C. 广州 D. 上海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有部小说,通过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有人曾评价“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小说可能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3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进行“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活动,与他们共同去探究。
材料一 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中外交往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日本、大食、天竺等国纷纷遣使到唐朝,与唐朝通商的国家达70多个。
——摘自《中国历史》
(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请举出唐朝与日本、印度交往的典型史实各一例。
材料二 (见如图两个人物)

(2)材料二中,谁曾经走过古丝绸之路?
材料三 明朝中期,随着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特别是由于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时称“倭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出现“倭患”的原因是什么?倭寇猖獗之时,谁临危受命南下抗倭?
材料四 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4)材料四中乾隆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结合所学分析该政策有何严重后果?
(5)以上材料为我们今天对外交往带来什么启示?
3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学校开设了宋朝历史探究活动课,以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宋朝。
材料一 宋太祖即在宗庙立下誓约,告诫子孙不得诛杀上书言事之人。在这个誓约的约束下,宋王朝的文臣庶民嘴上议论国政,哪怕出言不逊,一般来说是不用担心被砍头的。
——吴钩:《生活在宋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宋朝因此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宋代棉花的种植推广、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2)材料二说明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已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述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宋朝,封建社会政治、经济重心南移,泉州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而商业的繁荣则为海上贸易的发展准备了充分的物质基础。宋元时期,封建国家对外实行比较开放的政策,使泉州港的海上贸易得以迅速发展,而泉州港这一天然良港,为海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摘自《泉州地方志》卷22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元时期泉州海外交通贸易繁盛的原因有哪些?宋朝在这里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材料四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4)以上作品是宋朝的哪种文学形式?其代表人物还有谁?
材料五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5)举出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的科技成就两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