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市九年级语文会考真题(2020年前半期)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颠倒/倒叙 强硬/强人所难 提纲挈领/提心吊胆
B.发酵/咆哮 憎恶/与日俱增 怏怏不乐/殃及池鱼
C.折本/折扣 蒙昧/蒙头转向 恰如其分/分崩离析
D.憔悴/荟萃 悲怆/沧海桑田 瘦骨嶙峋/鳞次栉比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驰援 寒暄 障碍物 幅员辽阔 忧柔寡断
B.规矩 慷慨 和氏璧 锋芒必露 与时俱进
C.蝉联 渺茫 洽谈会 郑重其是 推心置腹
D.催眠 苍穹 烟幕弹 见风使舵 进退维谷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古诗词中借用典故,可丰富诗词意蕴,可委婉抒情表意。《行路难》“_______,_______”中,李白借用典故表明自己对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2)吾视其辙乱,_______,故逐之。(《曹刿论战》)
(3)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河南省物华天宝,地杰人灵,许多文人墨客、王侯将相都与此地有关。“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抒发了诗人期望鸿雁传书向家乡洛阳传书以寄托思念的情感;“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交代了蜀汉丞相诸葛亮曾经以布衣之身在河南南阳耕种。
4.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这首诗赞美的是哪部作品中的哪位好汉?请叙述一个与他有关的情节。
(2)“不打不相识”是古代小说中经常出现的字眼,与其相关的情节在《水浒传》和《西游记》中也频频出现,最终演变成了小说中最为精彩的故事,流传甚广。请你任选其中的一部作品,简要复述能够体现“不打不相识”相关的故事情节。
5. 详细信息
根据提示,完成下面各题。
(1)请找出下面语段有语病的句子(只写序号),并给出修改意见。
①贴近史实的服化道具和精美的台词,让《长安十二时辰》迎来了口碑与收视的双高峰。②剧中的“十二时辰制”大约产生于汉武帝太初改历以后,由当时参加改历的天文学家首先提出,是一种典型的分段计时制度。③这种制度是在我国古代,基于日月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习俗和生产活动规律为基础划分的,是沿用历史最悠久的古代计时法。④《长安十二时辰》片头里出现的日晷可以说是世界乃至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计时工具。
第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
第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
(2)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
有人认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①_______,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②_______ 。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的预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华了,他不仅用它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6.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2020年1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承办的首场正式比赛——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高山滑雪速度类比赛顺利落幕。1月23日,冬奥会重大交通保障项目——延崇高速公路通车。
材料二:2020年1月27日,为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原定于2月4日在鸟巢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两周年活动取消。1月29日,2019/2020国际雪联高山滑雪世界杯延庆站组委会宣布,原定于2月15-16日进行的比赛取消,这也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第一场测试赛。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不超过20字)
(2)右图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冬梦”。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向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介绍该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及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一个人的演讲
①十岁那年,班主任陈老师推荐我参加学校的一个演讲比赛。得知消息,我的心里忐忑不安。我是个农家孩子,虽然作文写得好,但演讲却是一窍不通,至于登上那高高的演讲台,那更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②放学回家,父亲看我心神不宁,问我出了什么事。我把老师想让我参加演讲比赛的事说了,带着哭腔恳请父亲:“爸,我不想去演讲。你去跟老师说说,让其他同学参加吧。”父亲先是劝我参加,奈何我就是不愿去。看我耍赖的样子,父亲从口袋里摸出旱烟筒,装上几缕烟丝,点燃后抽了一口:“我到陈老师家去一趟,答应与不答应,你都要准备。”
③父亲很晚才回家,走到我床前摇了摇头。一直醒着的我,瞬间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陈老师没有答应父亲的请求。看着父亲无可奈何的样子,我转身给了父亲一个脊背,心想:这么点事都求不到陈老师,实在不行,只好自己随便应付一下了。
④父亲以为我睡着了,帮我掖了掖被子,走了。
⑤因为这件事,我很生父亲的气。第二天放学的时候,父亲端给我一碗米饭,我也没理他。晚饭后,我顾自做完作业收拾作业本,一直蹲在旁边的父亲对我说:“拿着要演讲的那篇文章,你跟我来一下。”
⑥我和父亲趁着夜色出了村。走着走着,父亲竟然把我带到了学校操场里。满天的星光下,校园里空无一人,除了蟋蟀的鸣叫声,四周静悄悄的。父亲带着我走上操场边的主席台,拿出一个崭新的手电筒,对我说:“你站在这里,讲一讲那篇文章。”
⑦父亲的话里充满了鼓励,让我无法拒绝。我接过手电筒,父亲走到了台下,搬了块石头坐在操场。
⑧站在主席台上,我的脸涨得通红。银白的月光倾泻下来,我只能看到父亲黑魆魆的身影。借着手电筒的光线,我硬着头皮开始演讲,没讲几句,我就忘了后面的文字,开始结巴。我抬头看看父亲,他依然在台下静静地听着,像个忠实的听众。
⑨停顿片刻后,我再次从头开始演讲。一遍,两遍,起初我感觉很不自然,有时候连话语也不连贯。但说着说着,我心中的恐惧感渐渐消失了,演讲也变得逐渐通顺起来,到了精彩之处,父亲还为我鼓掌加油。那天晚上,在很多人温馨的睡梦中,朴实的父亲帮我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演讲。
⑩“每个人都会遇到第一次,人生要学会面对。”回来的路上,父亲这样告诫我。我记着父亲的教诲,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努力训练,我登上了学校演讲比赛的舞台,获得全校第二名。
⑪第一次参加学校演讲比赛就获了奖,这给了我很大鼓舞。从那以后,每当人生中遇到艰难曲折,我总会想起父亲的那句话:人生要学会面对。也正是因为不断地去面对,让我在人生路上能够不停地去攀登新的高峰。
⑫光阴荏苒,四十年后的一天,我去拜访陈老师,无意中说起那次演讲比赛的事。陈老师的回答却让我大吃一惊:“你父亲来找过我,和我聊了一些你学习上的事,但他没有说过让你退出比赛。”
⑬回家后,我问起父亲。父亲笑笑说:“每只雏燕都有学试飞的时候,没有第一次的试飞,燕子怎么能学会高飞呢。所以我根本没想让你退出比赛。我去找陈老师,只不过是去听听陈老师对你的评价。从陈老师那里回来,我心中更有底了。”
⑭我恍然大悟。四十年后,我终于明白父亲的心意,是他鼓励我学会了第一次的面对,就像第一次试飞的燕子,他在背后默默鼓励我慢慢学会高飞,让我飞出了一个崭新的人生世界。
(作者:张以进有删改来源:今日浦江)
【1】请按照时间顺序,从父亲的角度,简要概括父亲是怎样引导“我”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的。
【2】父亲根本没想让“我”退出比赛,为什么还会答应“我”的恳求去找陈老师?
【3】从文章中找出任一处环境描写,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其作用。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写出两个方面,并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三商之源”与“三商文化”
①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玄鸟生商)、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经商)和商朝的第一个都城(成汤都商),这是"三商之源"的本质含义。
②据典籍的记载,商丘的"商"具有三重含义:一是商部族的商,二是商业的商,三是商朝的商。但是,对于"三商"的发源问题,学界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王亥作为商人的始祖,很少有人提出,这一历史事实一直沉睡在历史的烟海中。在以往关于商丘的介绍和宣传中,"三商之源"以及由"三商之源"而形成的"三商文化"的概念也一直没有提出。
③有人提出,"三商"有"大三商"和"小三商"之分,"大三商"是指商族、商业和商朝,而"小三商"则任意组合,有的指"商人、商品、商业",有的说"商人、商品、商文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④大家对"三商"的模糊认识,需要解释和逐步固化。很明显,"商人、商品、商业"指代不明,尤其是"商人"指代不明——是"商族人","商业人"还是"商朝人"?如果用"商人、商品、商业"来概括"三商",那么,"三商"的内容就被弱化了,就只剩下"一商"了。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所谓"大三商"和"小三商"的观点也是不足取的。需要强调的是,商丘只有一个"三商",这个"三商"就是商族、商业和商朝,是商族的发源地、商业的发源地和商朝的第一个都城。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三商之源"的概念已逐步固化,"三商"的内容也为大家所接受。
⑤由"商丘是商族的发源地"所产生的"玄鸟生商"文化,指的是"先商文化"的内涵,就是说商丘是先商文化的发源地。先商文化指的是商朝建立之前商部落的文化。考古材料证实,先商文化主要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它来源于山东大汶口文化,并吸收了河南龙山文化及其周围其他文化。而据考证,商族发源于史前东夷人,最初主要活动在今豫东一带。分布在这一区域的考古学文化,学术界称之为河南龙山文化王油坊类型。
⑥由"商丘是商业的发源地"产生了中国的商业文化,商丘是中国商业文化的发源地。商先公王亥"宾于有易",成为中国最早的商人,为商人的始祖。王亥活动的区域在今河南商丘一带,商丘为中国商业的发源地。王亥生活时期的社会形态为由部落向国家的发展时期,此时农业和畜牧业已经得到了发展,商业萌芽成为可能。
⑦王亥之后,商人沿其传统进行商业贸易,并逐渐形成了专门从事远方贩运货物与贸易的商贾,到周朝初年即形成了"肇牵车牛远服贾”的局面。由于这些贸易之人来自商部落,所以称"商人",他们的交易活动就是"商业"活动;王亥便是"商业"始祖,即商人的祖先。
⑧由"成汤都商--商丘是商朝的第一个都城"产生了商朝文化的一部分即商朝前期的文化,它包括商朝前期的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以及文化的本身。商汤所居住的亳地为今天的商丘。《史记》称商汤"始居亳,从先王居",说明商汤之前的商先公先王就主要居住在亳。《孟子》说"汤居亳,与葛为邻"。葛在今宁陵,与汤居之亳为邻。
⑨商朝从第十个王仲丁开始,因王室贵族内部争权夺位的斗争激烈,加之频繁洪水威胁,都城屡迁,大的迁都有五次,其范围在今河南、山东境内,部分涉及到山西、河北境内,但总在距黄河不太远的地方。
⑩商朝前期的都城在商丘,由此形成了商朝前期的文化,这些文化已经得到了考古学的证明。
⑪商丘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都城之一,"五帝"之一帝喾和商先公先王多在商丘一带活动;商丘是商汤都亳所在地,是春秋战国时期宋国的都城,是两汉时期梁国的都城和南宋王朝第一个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李可亭有删改来源:商丘日报)
【1】在有关“三商之源”与“三商文化”的研究中,专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
【2】第⑧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⑤----⑧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下面这则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本文的例子?如果可以,请指出放在哪一段中合适,并简述理由。如果你认为不可以,请简述理由。
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长寿指出,商丘是商文化的古都,这是传统的共识,《左传》《史记》等历史文献以及一些出土文物都是有力的佐证;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瑛认为,商族之伦理道德是从契开始,作为职业之商人的道德,应从王亥以后算起;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先登展示了出土于商丘的夏代时期商人制作的三足青铜酒爵照片,力证商丘就是商人的老家;河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朱绍侯强调,商业起源尽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从《竹书记年》《山海经》等文献来看,商人王亥"宾于有易"是历史记载较早的商贸行为,商业源于相当于夏王朝的在商丘地区活动的商族先公时期,而王亥则是中国最早的商人。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成公元年,楚庄王为夏徵舒弑君,率诸侯伐陈。谓陈曰:“无惊,吾诛徴舒而已。”已诛徴舒,因县陈①而有之,群臣毕贺。申叔时独不贺。庄王问其故,对曰:“鄙语②有之,牵牛径人田③,田主夺之牛,径则有罪矣,夺之牛,不亦甚乎?今王以徵舒为贼,以义伐之,已而取之,以利其地④,则后何以令于天下!是以不贺。”庄王曰:“善。”乃迎陈太子午,立之,是为成公。孔子曰:“贤哉楚庄王!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
(节选自《史记·陈杞世家》)
注:①县陈:指将陈国作为楚国的一个郡县。②鄙语:俗语。③径人田:从别人田中走过以抄近路。④利:贪图。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于是入朝见威王/才美不外见
B.王之蔽甚矣/隐天蔽日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以其境过清
D.令初下/初极狭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语段(一)中“善”字反映了齐威王何种心理?
【4】结合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说说邹忌和申叔时劝谏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在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请从第二联中找出一处典故,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
11. 作文 详细信息
题目:经历了 ,我才懂得
要求:①现在题目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12. 作文 详细信息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隔离的是疫情,不变的是真情
辛识平(新华社2020-01-30)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题:隔离的是疫情,不变的是真情。在国家卫健委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吴浩就有关提问回应: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隔离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这番情真意切的话,引发不少人的强烈共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抗击疫情,举国都是一家人。当此非常时期,每一个你我不是孤军奋战的个体,而是同舟共济的“我们”。面对疫情,我们更应守望相助。
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温暖故事不断诠释着这种共识。医护人员冲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一封封心怀大爱的“请战书”让人泪目;许多企业职工放弃休假,加班加点生产口罩、防护服等急需物资;不少企业、个人等纷纷捐款捐物、助力防疫;互联网上,广大网民表达了“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中国加油”的心声……这些如同寒冬里的一股股暖流,汇成防控疫情的澎湃力量。
疫情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国民心态在风雨中的成长。如今,敞开怀抱、帮助同胞成为越来越普遍的自觉和行动。对一些暂时无法回家的武汉人、湖北人,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妥善进行安置。一位入住贵阳定点酒店的湖北老人动情地说:“身在异乡的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这份温暖,是隔不断的血脉亲情,是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越是疫情严峻,越应心手相牵、相互关爱;越是危难关头,越应安危与共、携手并进。众志成城,真情互助,这就是危难关头的中国本色,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