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二上册第一次月考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A. 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和变化
B. “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十分活跃
C. 私人办学兴起,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
D. 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落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 “春秋大一统” D. 三纲五常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长儒指出:“唐代科举从形式上看和过去的举孝廉有继承关系,只是当门阀盛时被举为孝廉的人必定出于世族,而唐代并无此限制。”材料表明科举制
A.使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
C.加强了思想的统一
D.促进了政治的发展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熹认为,君主“虽以制命为职,然必谋之大臣(宰相),参之给(给事中)舍(中书舍人),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比古今之常理,亦祖宗之家法也”。这体现了朱熹
A. 反对君主独裁
B. 反对君主制度
C. 提倡格物致知
D. 提倡尊君卑臣
5. 简答题 详细信息
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其本质意图是( )
A. 克服程朱理学的弊端 B.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C. 修身养性,崇尚道德 D. 实现儒学的道德化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宗羲说:“夫儒者均以钱谷非所当知,徒以文字华藻,给口耳之求,不顾郡邑之大利大害。”赵翼说:“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家国者。”以下观点最符合两人的共同主张的是
A. 严厉抨击明代八股取士之害
B. 强调“经世致用,学以济世”
C. 讥讽士人专注于研究文字
D. 批判矛头直接指向君主专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指出:“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据此可知,中国近代科技落伍的原因是
A. 儒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 八股取士禁锢人们的思想
C.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D. 忽视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
A. 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 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 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 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9.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是
A. 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B. 论证“中体”和“西用”相互矛盾
C. 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D. 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严复说:“吾国今处之形,则小己自由,尚非所急,而所以祛异族之侵横……故所急者,乃国群自由,非小己自由也。”这表明严复主张
A.争取民主平等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国家独立 D.重视个人自由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的老船长是如何摆正船的航向的
A.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 提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C.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文学艺术在形式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 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讨论
C. 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 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斗争的自由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要勇于探索未知!要有勇气运用你的头脑!”主张这种观点的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3年,赫斯特染料厂总共只有5个工人,到1912年达到7700人,其中包括380名熟练的化学家和工程师;巴登笨胺和苏打厂,在1875年拥有工人885人,到1914年达到11000人,这些化学工厂后来成为整个工业帝国——“法本化学工业公司”的中心。这一现象反映了德国
A.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 国家统一推动经济发展
C. 科学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D. 化学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 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 民主运动的推动
C. 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 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提出了理性王国的政治构想
C.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D.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鲁滨逊漂流记》描述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这部小说在18世纪的欧洲颇受欢迎,主要原因是它。
A. 体现了启蒙思想
B.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C. 彰显了冒险精神
D. 适应殖民扩张要求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这样一种文学,“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意味着我们不需要虚构,不需要神话故事,不需要梦幻世界。”这种文学是
A. 现实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代主义
D. 印象派
1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行、忠、信”都属于道德教育范围之内,“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则属于文化知识教育。苏格拉底的思想是针对当时雅典的道德堕落提出的,德育自然也就成为其教育的主要内容。但两者在内容上又有所不同。孔子要求学生做一个“贤人”贤人的标准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孔子所谓的道指两个方面:一是忠,二是恕。德的内容更加广泛,孔子着重于个人修养,主要表现在孝、悌、忠信等品德上。“仁”就是“爱人”,孔子还重视“礼”强调等级名分,尊卑长幼之序,同时其教育内容中宗教成分较少,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特点。苏格拉底的德育内容多是从“认识自己”这个角度出发的,其思想的基本命题有三:“知识即道德”“守法即正义”和“自制是道德的基础”,且内容上有较多的宗教色彩。当然,在他们道德教育的内容上也有相同的,如:孝、友爱兄弟、友誼等等。还有一点就是,孔子的道德教育多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与苏格拉底的“认识自己”也有不同。即除政事、道德外,苏格拉底主张学一些有关天文、数学、几何的日用知识。他更强调知识本身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未来的政治领导人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
——摘编自王岚《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2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1895年以后加快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狭隘性日益明显:有远见的人士清楚地意识到,中国必须拓宽对西方的认识和了解,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工业技术,还应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系、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对这些领域的西方作品进行翻译,成为改革和革新最主要的前提条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
——选自2012年全国高考试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95年以后中国现代化进程在思想方面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要求:从外部动力、内部动力两个方面来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倾向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这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同时也是时代赋予它的不同内涵。人文主义发展绵延不断的原因在于其精神气质的可贵。人文主义从根本上不是一个哲学体系或者信条,而是一场曾经提出了非常不同的看法,而且现在仍在提出非常不同的看法的持续的辩论。正是作为一种辩论,让它在时间和空间上能够把内涵深化、外延扩大。在当今世界提倡人文关怀的情况下,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尊严,开发人的潜在力,从思想上重视人,时代将会赋予它全新的内涵。
——摘编自李科玲《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