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半期中考模拟历史题免费试卷(2018-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 昭君出塞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册封达赖、班禅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

A.蜀、西晋、隋 B.东汉、南宋、隋
C.蜀、西晋、金 D.蜀、西夏、元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不仅有开放的对外政策,还有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 ( )
A. 遣唐使来华 B. 玄奘西游天竺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鉴真东渡日本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建立并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三省六部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标志着清代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的是( )
A.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B.设置内阁和六部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近代历史上,列强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双十协定”的签订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张謇说:“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手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据此判断,张謇的思想主张是( )
A. 商务立国 B. 发展农业 C. 实业救国 D. 学习西方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B.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
D.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有三位伟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他们分别是指( )
A. 毛.泽东、邓.小平、孙中山
B. 李大钊、毛.泽东、邓.小平
C. 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D. 毛.泽东、习.平、邓.小平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国策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和印度交往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 “求同存异”方针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合作共赢 D. 不结盟政策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出自于 ( )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创立了一种世俗主义的、以人为中心的文化模式,引发了14—17世纪欧洲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变革”。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 百家争鸣 B. 文艺复兴 C. 启蒙运动 D. 浪漫主义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世纪后半期,在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的同时,在英国正进行着一场其意义毫不逊色甚至更大的革命。“意义更大的革命”指的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C. 英国工业革命 D. 英属北美殖民地独立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人民宪章》的发表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说:“南北之间的矛盾不是别的,而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仔细观察下图,美国南北矛盾的焦点( )

A. 国内市场问题 B. 关税问题
C. 奴隶制存废问题 D. 生产原料问题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由于伤亡惨重,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材料中的“此役”是指( )
A. 凡尔登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诺曼底登陆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这两次改革相同的内容是( )
A.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B.鼓励发展近代工业
C.解决农村土地问题 D.提倡教育文明开化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的“改变”表现为( )
A.建立法西斯专政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C.实行冷战政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A.高速度、信息化 B.全球化、低膨胀
C.信息化、全球化 D.低膨胀、信息化
2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关系着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坚持道路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裴钰《改变中国》
(1)请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探索近代化道路的事件名称。
(革命之路)
材料二 这是一声砸 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2)“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该事件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
材料三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共十九大报告
(3)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胜利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建设之路)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4)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创新之路)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这一伟大创举,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性的成果。
——《打开中国奇迹的问号》解说词
(5)哪一事件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端?写出材料四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名称。材料五的“伟大创举”是指什么?

26. 简答题 详细信息
材料解析
材料一 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颁布或废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收,不得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人民有信教自由……
材料三 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而不可剥夺的人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材料四:人人有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权,人民有变更或废除旧政府,建立新政府的权利。
材料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我们”指的是哪个城市国家(即城邦)?其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么?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由此奠定了哪一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
(3)材料三是哪次革命中颁布的纲领性文件的主要内容?它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与当时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有关?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该材料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的颁布有何意义?
(5)材料五中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这次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6)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趋势。
2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13年9月和10月,习.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后被简称为“一带一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丝路发展)
材料一 古代丝绸之路始于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历史性地创建了一条由东亚至欧洲的陆上交通大动脉,将中国与中亚、西亚直至南欧的广大区域连接在一起。
——《中国文化传媒网》2014年8月
(1)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当时的政府设置了一个什么机构? “丝绸之路”的开辟对古代中西方的交流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
材料二 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摘自《中国历史》六年级下册(鲁教版)
(2)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两例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历史事件。你认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延伸,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位于中国福建省……市。早在汉朝时已开始海上对外交往,两宋年间,由于游牧民族盘据华北地方导致丝路断流,令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更加蓬勃。
——维基百科
(3)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的名称?促使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郑和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4)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郑和下西洋的前提条件?最远到达哪里?
(丝路畅想)
材料五 可以说中国“一带一路”的构想堪称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它的最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又将地球翻转了过来,令我们看到了已经沉睡了500年的欧亚大陆,更重要的是,中国又回到了最显眼的地方。
——中国日报网  2018-05-06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地理大发现指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的影响?
材料六 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6)根据材料六,“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