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2020届高三二模历史考试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这一事件
A.建立了封建制国家 B.实行了禅让制度
C.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D.确立了皇帝制度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书记载的“封诸侯,班赐宗彝,作《分殷之器物》”最符合
A. 禹建夏朝
B. 汤灭夏建商
C. 西周分封制
D. 春秋诸侯争霸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这次变法使秦国
A.择业相对宽松 B.工商业得到发展
C.出现思想争鸣 D.实现富国强兵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推行推恩令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诸子学说,……衰于西汉中世统一学术之后,此壹时代环境使然。”“西汉中世统一学术”是指
A.黄老之学 B.独尊儒术 C.程朱理学 D.八股取士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材料中的“官僚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推举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中国某一朝代机构设置示意图。这样的制度设计

A. 保证了贵族政治上特权地位
B. 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C. 废除了秦朝以来的丞相制度
D.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时期,由临时性机构固定为常设的机构,使皇权空前强化的是
A.中朝 B.刺史 C.内阁 D.军机处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朝晚期,从“一口通商”到“多口通商”的改变,源于
A.开眼看世界 B.《南京条约》签订
C.洋务运动开展 D.《天津条约》签订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第二次鸦片战争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的社会中枢。”中国的社会中枢对此的反应是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开展洋务运动
C.实行戊戌变法 D.实施清末新政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上海工部局印行《马路章程》规定:行车一律靠左边道路;车辆转弯须慢行,驾驶员必须伸手示意等。这主要说明
A.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B.中国的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C.近代中国的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D.清朝政府注重交通文明培养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图表中,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有直接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历年设立的厂矿


年份


商业

官办或官
商合办


中外合办


合计


累计

1886-1890

19

6

25

45

1891-1895

39

7

46

91

1896-1900

53

6

6

65

156

1901-1905

87

9

10

106

262

1906-1911

190

30

14

234

496


——引自《中国近代史参考图片集》
A.门户开放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5-1918 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 “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 1/10, 不及“革命”的 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马克思主义传播 B.国民革命开始
C.北洋政府被推翻 D.社会矛盾改变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企图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的“光荣革命”被认为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指的是
A.结束了国王的权力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议会掌握了立法权 D.议会分享国王权力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国使用的货币曾达到 6000 种,从柏林到瑞士,沿途缴纳的关税,甚至超过了所运货物的价值。这一现象说明当时德意志地区
A.统一时机不成熟 B.邦国林立、分裂割据
C.宗教改革不成功 D.邦国执政阶级不一致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项改革的影响之大,被人称为法国大革命后最伟大的社会运动。因此,亚历山大二世获得了‘解放者’的名号。”“这项改革”是指
A.日本明治维新 B.拿破仑帝国建立
C.美国南北战争 D.俄国废除农奴制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侧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力资源被煤炭取 B.内燃机被大规模应用
C.战后科技革命的推动 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4 年1 月,罗斯福政府宣布发行 30 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以加强美国商品对外的竞争能力。此政策属于
A.调整工业 B.以工代赈 C.整顿金融 D.社会保障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漫画《来自西边的风》创作于1948年。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Europe)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周围呈现出一派忙碌的景象。此漫画反映的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华约”对峙
D. 欧洲摆脱美国的控制
21. 详细信息
思想理论先导
(1)根据相关联系,将左列与右列配伍。

(2)谈谈你对上述内在联系的认识。
22. 详细信息
中西文化
材料一 伏尔泰极力推崇中国文化,对中国的孔子有着特殊的情感,他在《哲学词典》中曾作诗称颂:“唯理才能益智能,但凭诚信照人心;圣人言论非先觉,彼土人皆奉大成。”并说:“在这个地球上曾有过的最幸福的并且人们最值得尊敬的时代,那就是人们尊从孔子法规的时代。”
——改编自伏尔泰《论孔子》、《风俗论》
材料二 对于“中体西用”观最彻底和最有说服力的批判,是“西学第一人”严复。严复的批判开始集中在对中学的批判上,因为捍卫中学的神圣性是“中体西用”观提出的根本原因。严复对中学的批 判,是运用达尔文进化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等先进理论对中国文化中的错误和局限性进行剖析,并结合 中西方文化对比来进行的。
——王岗峰《严复对中体西用观的批判》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伏尔泰尊崇孔子的时代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严复批判中学的原因和目的。
(3)概括上述二则材料的共同之处。
23. 详细信息
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创办
材料一 郑观应道:洋布、洋纱、洋花边、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所以然者,外国机制、故工省而廉价,且成功亦易。中国用人工,故工笨而价费,且成功亦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材料二 1874 年《捷报》记载了机器缫丝厂在广东的窘境:采用机器来缫丝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有些批评是没有道理的,但另有些批评则很耸人听闻。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 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材料三 1876 年,李鸿章派魏纶承办机器织布局。由于魏纶不懂经营之道,未筹到资金,只好以失败告终。1878年,郑观应参与筹办织布局。同年秋,织布局在上海正式成立。郑观应选聘美国纺织工程师来沪,看中国的棉花。工程师认为这种棉花与现在的织布机不匹配,来源,上海高考墙,要带棉花回美国进行试验,经过三 年时间,织布机运抵上海,有轧花、纺纱、织布多机全套设备,这是中国第一家棉纺织工厂。1883 年上海爆发了金融危机,织布局出现了严重的亏蚀现象,郑观应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织布局事务遂由盛宣怀接办,几经周转,终于在1891年建厂竣工了。1892年,织布局生产了4万码棉布,100万磅棉纱,雇用工人约4000人,一投产就获得了丰厚的利润。1893 年李鸿章打算购买纱机,扩建织布局的规模。天有不测风云,这批新纱机尚未购妥,织布局的清花厂不慎起火,大部分厂房及机器毁之一炬。12月,李鸿章又派盛宣怀前往上海,处理事宜并另筹资本,在旧址上设立新厂。1894 年2 月,盛宣怀电告李鸿章:已筹集资本百万,准备重新建厂。同年9月,机器纺织总厂就开始投产了。旧局有布机五百台,纱锭二万五千枚;新局现有布机一千五百台,纱锭七万枚。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睿编著《自强新政》(历史聚焦丛书)
问题:
(1)材料一所述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分析反对者的心态。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海机器织布局创办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