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高三历史期末考试(2014年上半年)无纸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是《大禹治水》课本剧中的剧情,不符合史实的是
A.禹带领部众耕战于中原大地 B.书吏们在甲骨上刻写治水报告
C.禹暗中授受儿子的领导策略 D.禹召集部落首领共商治水良策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外族的不断入侵,古代埃及文明逐渐消亡,象形文字也随之被人们遗忘,最后成为死文字。这说明
A.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B.先进的文明征服了落后的文明
C.象形文字复杂难懂不易掌握 D.政权的更替影响着文字的存废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圣经·使徒行传》载,一位地方行政长官命令鞭打使徒保罗,保罗声称自己是罗马公民后马上被释放了,并收到一封官方道歉信。此事可印证
A.基督徒能够受到公正平等对待
B.罗马法保护公民的权利
C.罗马公民地位高于地方行政官
D.罗马公民犯罪不受惩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男人在田间劳动,女人操持家务;大家一起去教堂做弥撒,听牧师布道,做晚祷;享用一日三餐或领主为酬劳农奴的收割而提供的丰盛晚宴”。这一田园风光常见于
A. 雅典城邦
B. 罗马帝国
C. 阿拉伯帝国
D. 中世纪西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据史实,下面表格中的①②应该是

A. 封建等级;分裂割据
B. 君主等级;民族国家
C. 城市自治;君主专制
D. 君主专制;封建割据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治国思想上倾向于 “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推行“垂拱而治”的统治者是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始于
A. 春秋
B. 西汉
C. 隋朝
D. 宋朝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12世纪,有波斯商人贩卖珠宝、收购茶叶牟利,他常去的市场应是
A.番市 B.市舶司 C.番坊 D.海关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周和东汉皆因都城迁移而得名,其都城都位于(下图)

A.① B.② C.③ D.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行省”,最恰当的解释是元朝的
A.中央监察机构 B.中央行政机构
C.地方自治政府 D.中央派出机构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岛夷志略》书记载“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年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文中省略的是
A. 香港岛
B. 台湾岛
C. 明州港
D. 广州城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是某王朝特殊现象……他们忘记了民族的界限,不懂害怕外国人,不懂提防外国人,甚至大量使用外国人当兵做将。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清朝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唯一的明智途径,是慢慢取得中国人的信服,排除他们的疑心,然后再劝他们进教。”为此,利玛窦
A.到广东肇庆建立天主教堂作为传教据点 B.实行入乡随俗的调和策略适应中国国情
C.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几何原本》前六卷 D.参与修订历法完成浩大的《崇祯历书》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熙中期,曾下令取消海禁,重开海外贸易,在东南沿海指定四处外贸港口,并设立海关,主要基于
A.分化瓦解郑氏势力 B.孤立荷兰殖民者
C.局势趋稳安民增税 D.重视海防和商贸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乎!史乎!其责任至重,而其成就至难!中国前此之无真史家也,又何怪焉!而无真史家,亦即吾国进化迟缓之一原因也。”该材料
A.强调史家撰史要秉笔直书 B.指出历史要为现实提供借鉴
C.主张学术研究当经世致用 D.倡议以新史学重写中国历史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原始积累、民族国家、人文主义、因信称义,上述概念产生于哪一时代
A.11-12世纪 B.13-14世纪 C.15-16世纪 D.17-18世纪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社会的巨变迫使人们扔掉以往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标签,重新思考‘我是谁’”。以下选项与这一论断相符的是
A.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唤起“人的觉醒”
B.英国的启蒙思想家否定君权神授
C.法国启蒙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主义
D.欧洲的社会主义者批判资本主义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世纪以及英国社会,由中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中,强有力的君主制是关键的一环”。这一论断主要是着眼于君主专制有利于
A.思想的自由和文化的昌盛 B.推动现代民主政治的建立
C.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进步 D.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同样是主张政治分权学说,洛克与孟德斯鸠最大的区别是
A.立法权是最高权力
B.强调权力的制衡
C.司法权取代对外权
D.强调司法的独立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20年代,一个英国男孩所织的布匹往往是一个熟练工匠的16倍之多。据此推断工业革命
A.提升了生产者素质和技术 B.提高了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扩大了纺织业工人的队伍 D.推动工业化也衍生了“血汗工厂”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宅地法》的颁布,在满足了美国人民对土地的渴求、扭转内战局势的同时,却造成了西部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该论断
A.肯定了《宅地法》的进步作用 B.否定了《宅地法》的历史地位
C.从发展史观看待《宅地法》的颁布 D.从环境史观看待《宅地法》的颁布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51年,美国在伦敦世博会上展出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工业品而备受瞩目,此现象可以印证美国
A.劳动力充足 B.政治体制先进
C.废除黑人奴隶制解放生产力 D.标准化流水线生产降低成本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此言出自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共.产.党宣言》 D.《合众国宪法》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10年,布莱德福是一个仅有1.6万人的无名小镇。19世纪前半期,该城市工厂的产量增长了600%,人口达到了10.3万,这是欧洲城市中最快的增长速度。”据此推论正确的是
A.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B.城市化推动了工业化
C.布莱德福是经济中心 D.纺织业聚居大量人口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下图,该漫画表达了作者

A.对社会分化的不满 B.对环境恶化的批评
C.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D.对美丽城市的期待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地位的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版籍奉还,废藩置县 B.废除等级,四民平等
C.移风易俗,文明开化 D.地税改革,土地私有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30年,曼彻斯特已发展为英国最重要的新兴经济中心,其主导产业是
A.畜牧业 B.棉纺业 C.毛纺业 D.种植业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材料中“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是指( )
A.师夷制夷 B.洋务运动
C.维新改良 D.清末新政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海之所以被称为“冒险家的乐园”,主要是因为
A.上海是第一批通商口岸
B.《上海土地章程》的订立
C.租界市政机关的建立
D.上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四幅图片中,以纪实而非艺术方式反映五四运动场景的是
A. B.
C. D.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现代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其选择的依据是
A.君弱臣强,政治开明 B.偃武修文,文明昌盛
C.科举完善,教育普及 D.经济繁荣,重心南移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地米斯托克利是雅典十将军之一,在对波斯战争中战功显赫,但却遭到贵族的嫉恨,最后遭到放逐,客死他乡。由此推断
A.陶片放逐法存在制度设计的缺陷 B.大多雅典公民都参与了放逐投票
C.陶片放逐法被少数政治家所操控 D.直接反映雅典民主制度的先进性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初年,夏曾佑在其新史学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评价:“有为汉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汉武是也。”对这段话最佳理解是:从历史长河看,秦皇汉武
A.比汉高祖才能卓越 B.奠定中华文明基石
C.文治武功最为显赫 D.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早期小学语文课本说:“人之衣服,所以护身。我国衣服,长而大,故舒泰。外国衣服,短而小,故轻便。今学堂体操,衣服短小,亦取其轻便也。”这说明当时教育理念倾向
A.排斥西方,弘扬国粹 B.赞同变革,移风易俗
C.尊崇传统,中体西用 D.采撷中西,实用为是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甲午战争后期,日方提供的议和底稿,与《马关条约》比较,有何不同

A.日本在谈判中有一定让步 B.中国在谈判中丧失主动权
C.中国基本接受日本的侵略要求 D.完全超出日本计划的侵略期望
36. 详细信息
逆时与顺时
儒学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有人形容孔孟是“逆时之士”,而把经常被人视为儒家“旁门左道”的荀子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称为“顺时之士”。
问题:
(1)孔孟为何被称为“逆时之士”?
(2)荀子和董仲舒为何被称为“顺时之士”?
(3)你怎样看待儒学从春秋到汉代的演变?
37. 详细信息
覆亡与延续
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问题:
(1)如何理解“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
(2)为什么“唐室覆亡以后,依然有中国”?
(3)从材料看钱穆从哪个视角比较唐与罗马的灭亡?
38. 详细信息
SHEEP与SHIP
有两个以S打头的英文单词在近代英国历史上大行其道。第一个是SHEEP,第二个是SHIP。正是这两个“S”促进英国较早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后成为一个“日不落”帝国。
问题:
你怎样看待两个“S”对近代英国和世界的影响?
39. 详细信息
历史的大势
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北美、中东欧和亚洲;二是列强对外侵略的浪潮从殖民扩张到瓜分世界。这两股浪潮最终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这个时期所发生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都反映出上述两种历史发展趋势,或者是在这两股浪潮的推动下发生的。
(1)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就上述两种浪潮各列举三例历史事件,并简要说明该历史事件的影响。
[题例]事件: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兴办洋务。
影响: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

事件

影响

工业化浪潮

列强瓜分浪潮


(2)概述这一时期工业化浪潮与西方殖民浪潮的关系。

40. 详细信息
思想的演变
材料一 1864春,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在致总理衙门原函中指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材料二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被革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之职。1896年3月至10月,李鸿章受命出访欧美。回国后,李鸿章在给多位朋友的信函中谈到了出访欧美的感受,在给某友人的信中这样写道:“此行遍历诸大邦,亲觇(视察)富强之实效,中国地大物博,果能上下一心,破除积习,力图振作,亦何事不可为,日本变法以来不过二十稔(年)耳。”在致旧时幕僚伍廷芳的信中,李鸿章更加明确强调:“根本之计,尤在变法自强”。
材料三 戊戌政变后,有人告李鸿章是维新派,慈禧太后曾对李说,“有人说你是康党”(与康有为同党),李鸿章回答说:“臣实是康党,废立之事,臣不与闻,六部诚可废,若旧法能强国,中国之强久矣,何待近日?主张变法者即指为康党,臣无可逃,臣实是康党。”慈禧听后只能“默然”。
——引自雷颐《李鸿章与晚晴四十年》
问题:
(1)李鸿章为何要把信函写给总理衙门?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鸿章的观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思想变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