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网络考试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司马迁《史记》载,在追溯本族来源时夏、商、周总是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是中华一家。这主要反映
A.三代就是黄帝族的后裔 B.正统观念初步形成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宗族观念正式形成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时期,政府对商人征收重税,以法令的形式严格限制商业发展,对盐铁等行业实行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度,还剥夺了商人对土地的占有权。该做法
A.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B.垄断了商业贸易
C.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D.加速了经济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自元代始,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该变化可得知
A.元代划分法更科学 B.基于加强中央控制的需要
C.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D.受蒙古族管理传统的影响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以下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史实

结论

A

商鞅变法“废分封,行郡县”

秦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化开始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C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元朝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A. A
B. B
C. C
D. D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初废除行省制,以三司执掌地方行政大权,中央经常派出官员以监督、巡抚的名义监察地方;明中期后,总督、巡抚在巡查地方之余,开始拥有监管地方军务、粮饷、水利的权力,到了清代,总督、巡抚正式成为地方行政长官。这表明
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强化 B.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完备
C.地方军政管理走向低效 D.纠正中央过度集权弊端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乾隆年间,“(江南地区)约计州县田亩,百姓所自有者,不过十之二三,余皆绅衿商贾之产”。该现象( )
A. 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 说明了商业资本操控国计民生
C. 表明了自然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D.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艰难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初,有人提出:“凡所谓民权宪法,皆为浮光掠影之虚谈,而不足为馈民之粮,起沉疴之药饵,全国民应尽绝从事政治之心,而专心致志以营生业不可。”该主张的实质是
A.敌视政治变革 B.抵抗外来经济侵略
C.倡导实业救国 D.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中国近代某一历史时期,社会各阶层占国民党党员的比例统计表,此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成功大力推动 B.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
C.中国国民党的全面改组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6年10月开始,国民政府为推动合作事业,调剂农村合作金融,筹设四川省合作金库,之后又设立县合作金库。这些合作金库设立后经营贷款的情况如下表:
抗战时期四川农业合作贷款统计表 (1936年—1940年)单位:元

年代

救济贷款

合作贷款

农产押贷

1936—37年

238157

360300

891200

1938年

1221202

1330245

268294

1939年

12511040

212602

1940年

13924655

对上表解释合理的是
A.方便四大家族经济掠夺 B.解决了农民的贫困问题
C.有利中国坚持长期抗战 D.推动工业布局发生改变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分析下图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城镇人口所占比重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快了工业发展的速度 B.推动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增加了城镇人口的密度 D.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公元前399年,经过抽签的方式,雅典从自愿报名的候选者中随机选出501人,组成陪审团,负责审判苏格拉底。在规定的时间内,苏格拉底为自己作了辩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这一历史情境显示
A.陪审团组建保证了素质 B.程序公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
C.陪审团组建不具合法性 D.雅典法律保证了苏格拉底一定权益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塞罗:“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上述材料反映了
A.古罗马司法程序不规范
B.罗马法明确维护贵族既得利益
C.经济发展影响司法公正
D.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国家占领的非洲领土只有318万平方千米,而在19世纪最后的25年里,欧洲在非洲占领的土地达到2569万平方千米。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工业化发展需拓展海外市场 B.非洲内部战争削弱了其自身实力
C.欧洲经济迅速发展对劳动力渴求 D.欧洲国家急需释放人口猛增压力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美国的民主制度,近代伊始有中国人这样介绍道:“在西业执事中;西那多(某职官音译)每部落公举二人承充,六年更代”的“特底甫(某职官音译)由各部落核计四万七千七百人中公举一人承充,二年更易。”该“介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美国
A.白人与黑人之间的矛盾 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
C.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D.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彭慕兰指出“真正的世界经济,乃是有庞大货物、资本、技术游走世界各地的经济,而这种经济要诞生,法律和习惯行为必须变得更可预测且为普世所奉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A.经济全球化发展无可行性 B.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D.应由大国主导全球化
1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继承发展了历代粮食问题的思想和制度。前期沿用均田制并鼓励开荒,大部分皇帝都能做到“省徭赋,不夺其时”,建立太仓、常平仓等仓廪体系和相应的机构、法规,同时完善灾害救济和扶助。
——摘编自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
材料二:清代康乾以降,政府允许并鼓励从他国输入粮食,鸦片战争以前粮食进口数量较小,单向的粮食进口贸易主动权完全操于中国之手。近代以来,中国无力抵制洋粮进口,逐渐沦为粮食进口大国。国内粮食没有满足自给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其实质是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处于病态和衰败之中。
——摘编自徐畅《表象与事实:近代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研究》
材料三:粮食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前提。自1982年开始,中央连续多年发布聚焦三农问题的“1号文件”,出台了有关粮食生产、粮食流通、耕地制度、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涉农资金支持等多项政策。2002年修订通过的《农业法》对粮食安全进行了立法保障。2015年通过的《国家安全法》明确将粮食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层面。
——摘编自王钢、钱龙《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粮食安全战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粮食政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粮食危机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解决粮食问题的有利条件。
1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盖义宁父子(陈宝箴父子),对合肥(李鸿章)之责难,不在于不当和而和,而在于不当战而战。以合肥之地位,于国力军力知之綦审,明烛其不堪一战,而上迫于毒后仇外之淫威,下劫于书生贪功之高调,忍以国家为孤注,用塞群昏之口,不能以死生争。
——黄秋岳《花随人圣庵摭忆》
材料二:我国海军当年便被“省籍情结”这个“区域定义”的魔鬼牢牢缠住而不能自拔。当年海军将校几乎是清一色的福佬。那位“蜉蝣于诸闽之上”的总司令安徽佬丁汝昌,有时就号令不行,一筹莫展。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常熟(翁同龢)言合肥(李鸿章)治军数十年,屡平大憝,今北洋海陆两军,如火如荼,岂不堪一战耶?余谓知己知彼者,乃可望百战百胜,今确知己不知彼,安可望胜?
——王伯恭《蜷庐随笔》
材料四:战争爆发后,清朝政策并不曾切统筹全局,南洋、福建、广东三支南方舰队之于北洋战事如隔岸观火,拒不增援。
——郭世佑《甲午中国战败琐议》
(1)依据材料一回答,陈宝箴认为李鸿章罪在何处?这观点与我们对李鸿章的历史认识产生了怎样的冲突?
(2)依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1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婚姻观念

中国

西方

婚姻目的

扩大亲属同盟,传宗接代

爱情是男女结婚第一位的、必不可少的动力。维持美满婚姻的首要条件也是爱情

择偶标准

身家清白、门当户对,郎才女貌

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夫妻关系

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

夫妻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据《中西方婚姻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为家庭而非爱情》整理
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外婚姻关系的状况。任选上表中一种婚姻观念,自拟论题,结合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写明观点、史论结合)

19. 详细信息
阅读图片,完成要求。
下图是1913—1998年美、日两国人均GDP增长率示意图(年均复合增长率,百分比)。

据上图归纳美日两国人均GDP变化的阶段特征,结合有关知识并说明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