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201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试卷(上海市杨浦区控江中学)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1)不应有恨,_________?(苏轼《______》)
(2)______,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3)柳永的《八声甘州》中与杜甫《望岳》构思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明平时学习眼高手低,不注重基础,以下句子适合用来提醒他的一项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C.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D.玉不琢,不成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别出新裁
B.一丘之貂
C.不径而走
D.推心置腹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说“木叶”
林庚
①“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木叶”就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②“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 “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 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 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 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 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③从“木叶”发展到“落木”,其中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其与“树叶”或“落 叶”的不同,也正在此。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为什么呢?因为“树”易让人想到繁茂的枝叶,而“木”则易让人想到树叶脱落,也就是说,“木”本身仿佛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④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 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 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 周邦彦《满庭芳》 ) 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 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 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 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⑤“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 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 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窸窣飘 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叶”的形象所以如此生动的缘故。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 曹植《美女篇》 ) 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也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中 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而且它的黄色由于雨的 湿润,也显然是变得太黄了。“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至于“落木”呢,则比“木叶”还更显得 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日暮风吹,叶落依枝。” (吴均《青溪小姑歌》 ) 恰足以说明这“叶”的缠绵的一面。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 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这却又正是那《九歌》中湘夫人的性格形象。
⑥“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 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1】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②段方框中,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可是这样的解释并不解决问题的
②因为一遇见“木叶”,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
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
④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
⑤这当然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A.③④①②⑤
B.②④③⑤①
C.②⑤③④①
D.③⑤①②④
【2】文中有大量的引用,对此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引用《九歌》诗句,是因为该诗句是“木叶”的源头,同时又引出本文的论说对象。
B.引用《橘颂》以及无名氏的诗句,使“树叶”在古诗中不常见的现象更加引人注目。
C.引用《捣衣》诗和《古意》中的诗句,主要是为了与第①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D.引用《登高》诗句,巧妙引出 “木叶”与 “树叶”“落叶”区别之关键——“木叶”。
【3】第3段划线句中的 “无人过问”,有人认为改为“少人过问”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看法。
【4】文章提到‚“木”在形象上的两个艺术特征,这两个艺术特征是:
【5】以下诗句也是千古名句:
(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
(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
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说说为什么吴诗中的“高木”不能换成“高树”,曹诗中的“高树”不能换成“高木”。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落叶
永井荷风
①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了。九月的午后炎热难耐,人们还在谈论夏天是否过去,夜间一场重霜,槲、榆、菩提树,尤其是枫树那像梧桐般硕大的叶子,仍像夏天一样颜色没有改变,也没有刮风,但却一片片沉重而懒散地纷纷飘落下来了。当我看到周围一派秋色,看到在朝夕砭人肌肤的风里,雨一般飘飞的落叶,我是如何深深陷入悲哀之中啊!
②夕暮里,我独自一人坐在公园水池边的长椅上。只听到高高树梢传来松鼠觅食的叫声,灰色的阴霾的天空,梦一般渐渐沉浸在浓重的暮色里,半夜也许会下雨吧?周围高大的榆树梢头,不断地飘落下来成团的细小的树叶。仔细一听,仿佛能听到树叶和树叶相互摩擦的响声。这是树叶们共同走向灭亡前的窃窃私语吧?有的落在我的帽子、肩头和膝盖上。有的没 有风的引诱,却远远飞落到水面上,远远地,远远地流走了。
③我把手搭在长椅背上,陷入了深思。忽然想起诗人魏尔伦将人比作落叶的《秋之歌》:“被轻薄的风儿载着,我是彷徨不定的落叶。”联想眼下,人在旅途,我曾经多少次看到被 异乡的土地埋葬的落叶啊!
④来美国那年正值秋天,当时我在太平洋沿岸。第二年在密苏里平原,在密执安湖畔,在华盛顿街头……在纽约已经是第二次看到落叶了。去年刚刚看到这座城市的落叶的时候,我是多么骄傲、得意和幸福啊!我盲目地相信自己,每个星期日都到这个池畔眺望散步者的杂沓的身影。不久,树叶落光了,寒风吹折了枝条,雪遮蔽了草地。——演艺界交往的时节到来了。从莎士比亚、᣿辛,到易卜生,我看过各种舞台,贪婪地吞食着世界古今各种艺术 作品。我不仅为能全部体味瓦格纳的理想而自鸣得意,而且想早日成为日本未来社会新歌剧的奠基人。带着这种心情,我听管弦乐,还时常进入美术馆大门,评论罗丹的雕塑和莫奈的 绘画。很快,冬季就过去了。光秃秃的树梢又长出嫩芽,开满了花朵。穿着沉重外套的人又换上轻快的春装。我也和世人一样买了新衣新鞋新帽。
⑤我歪戴着帽子,一手拄着拐杖,腋下夹着一本诗集,对着镜子打量一番,这才出了大门,向着春天午后游人如织的公园走去。我照例在池畔转了一圈儿,然后来到排列着莎士比亚、司各特和彭斯铜像的广阔的林荫大道,坐在长椅上。这时,和暖的春阳照在身上,仿佛 进入恍惚的梦境,感到自己也加入了不朽的诗圣们的行列。悄然遥望四周,道路两旁一排排大树长出了美丽的嫩叶。树梢上面的蓝天一碧如洗,道路左右海洋般广阔的草地一派浓绿,令人神清气爽。
⑥不断有轻装的青年女子或驾马车或骑在马上从我眼前通过。我只㿿得她们都是朝我这边眺望着微笑着走过去的。当我看到年轻中更加年轻、美丽中更加美丽的女人的笑脸,就无端幻想着幸福的恋情……我用完满的英语写了一部作品,读了我的书的女子慕名来访。我们一起谈人生,谈诗,终于说出了各自的秘密。然后我们结了婚,在长岛或新泽西州海边的乡 村建立了家庭,从纽约往来只需一两小时。这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周围有樱花和苹果园。穿过后面的森林就是广阔的牧场,从这里可以遥望大海。我在春或夏的午后,秋日的傍晚,冬天的白昼,横躺在窗前的长椅上读书。倦了,就昏昏沉沉地睡去。这时,从邻室缓缓传来优 美的李斯特的奏鸣曲。我从妻子弹奏的钢琴曲里蓦然醒来……回到现实之中,我发现自己依然坐在黄昏冷风扑面的长椅上。
⑦在这样的白日梦里,我度过了春天,也走过了夏天,如今又是秋季。看到纷飞的落叶,我好似失落了一场昔日的恋情。
⑧树叶不久就要落光了。戏剧节和音乐节将伴随寒冷的北风一起到来。街头十字路口和停车场的墙壁将到处贴满剧场的广告和音乐家的肖像。然而,我还能和去年一样,作为一名肆无忌惮的幸福的艺坛观察者而存在吗?明年春天我还能再次陶醉于如烟的梦境之中吗?
⑨沉醉,是人类的生命。我们在不断地追逐爱情、追逐成功的美梦。但是我们并不是真的指望所有美梦都能成真,只是不断地追求着空洞的幻影,并在想象和希望中自我沉醉罢了。波德莱尔说过:“醉,这是唯一的问题。为了不去感到时间那可怕的重负,让它不至于使您屈膝于地,您就应该不停地陶醉。美酒、诗歌、道德,什么都行。当你在宫殿的石阶上,在山谷间的草地上,或者在寂静的房间里,突然醒来,那么请你去问问:风、波浪、星星,鸟群,或者向钟表以及一切可以飞动、旋转、歌唱、说话的东西发问:现在是什么时候?风、波浪、星星、鸟群、钟表会这样回答:现在是应该沉醉的时候,如果你不愿做‘时间’的痛苦的奴隶,你就应该无休止地沉醉下去。”
⑩四周早已是黑夜。树林暗了,天空暗了,池水暗了。我仍然没有离开长椅,一直眺望着林子里在电灯照耀下频频飞散的树叶。
1906 年 10 月
(注)永井荷风(1879——1959),日本作家。本文是作者游历欧美归国后所做的《美利 坚物语》中的一篇。陈德文译,有删改。
【1】第①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美国的树叶最经不住秋天”?
【2】下面的景物描写与第②段有相通之处,请从形象和情感两个角度赏析这两段文字。
寂寞地停留在河边的卖宵夜的纸灯,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木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选自永井荷风《我爱浮世绘》)
【3】对第⑨段的“沉醉”评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醉”是追逐爱情和成功而无法实现时的一种美丽幻觉
B.“沉醉”于美好的景致和事物,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重负
C.作者希望以“沉醉”来脱俗,可又处在无法离俗的矛盾中
D.作者借波德莱尔的话感叹“沉醉”,其实不过是一种逃避
【4】联系全文,分析作者以“落叶”作为本文标题的理由。
【5】第⑧段画线句是作者提出的问题,请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对作者的问题进行探究,提 出自己的看法。
6.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注:①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继位掌权,对曹植心存疑忌,本诗作于曹植的至交丁仪、丁廙被杀 之时。②捎:挥击,削破。③摩:接近、迫近。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两句暗示了环境的险恶
B.“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两句委婉地表达诗人失权,无法救助朋友的无奈和愤懑
C.“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两句表达诗人对突破困境,实现理想壮志的憧憬
D.“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两句表达诗人内心依然乐观,表明诗人性格开朗
【3】本诗通过一连串的比喻来传达思想感情,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三十五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 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 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④南山之颠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以象天极、 阁道绝汉抵营室也⑤。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⑥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秦始皇本纪
注①除道:修路。除,治。②堑:挖。堙:填塞。③阁道:即“复道”。④表:标志。⑤阁道:古星名,属奎宿。汉:天河,银河。莹室:古星名,属室宿。⑥隐宫:宫刑。
【1】甲文出自《阿房宫》,乙文选自《 •秦始皇本纪》。
【2】解释加点字。
(1)廊腰缦回(__________)
(2)属之咸阳(__________)
【3】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以象天极阁道绝汉抵营室也
A.断、断绝
B.穿过、经过
C.横渡、渡过
D.独一无二的、绝妙的
【4】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欲更择令名名之
A.命令
B.善,美,好
C.使,让
D.时令,时节
【5】下列选项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 泉涓涓而始流
B.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审容膝之易安
C.表南山之巅以为阙 农人告余以春及
D.为复道,自阿房渡渭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6】翻译划线句。
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闲,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
【7】与乙文的叙述相比,甲文运用想象虚构了阿房宫的规模以及其中的建筑,与史实有出入, 你认为这种写法可取吗?说说原因。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书归震川《文集》后
(清)曾国藩
①近世缀文之士,颇称述熙甫,以为可继曾南丰、王半山之为文。自我观之,不同日而语矣。或又与方苞氏并举,抑非其伦 。②③
②盖古之知道者,不妄加毁誉于人,非特好直也,内之无以立城,外之不足以信后世,君子耻焉。自周诗有《崧高》、《烝民》①诸篇,汉有“河梁”之咏,沿及六朝,饯别之诗,动累卷帙。于是有为之序者,昌黎韩氏为此体特繁,至或无诗而徒有序,骈拇枝指②,于义为已侈矣。熙甫则未必饯别而赠人以序,有所谓贺序者、谢序者、寿序者,此何说也?又彼所为抑扬吞吐、情韵不匮者,苟裁之以义,或皆可以不陈。浮芥舟以纵送于蹄涔③之水,不复忆天下有曰海涛者也。神乎?味乎?徒词费耳。
③然当时颇崇茁轧④之习,假齐梁之雕琢、号为力追周秦者,往往而有。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小刻画而足以昭物情,与古作者合符,而后来者取则焉,不可谓不智已。“人能弘道,无如命何!”——藉⑤熙甫早置身高明之地,闻见广而情志阔,得师友以辅翼,所诣固不竟此 !
注①《崧高》、《烝民》:两篇皆《诗经》中的送行之作。②骈拇枝(qí)指:喻多 余无用的东西。③蹄涔:牛马蹄印中的积水。④茁轧:指盲目拟古,使用生硬晦涩的词汇。⑤㯿:假使。
【1】“书……后”属于古代文体中的 。
【2】可填入第一段和第三段横线处的虚词是
A.哉 也
B.矣 哉
C.也 乎
D.也 哉
【3】对第②段划直线的句子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古代深明事理的人不随意毁誉他人主要是因为崇尚正直
B.君子不仅正直,而且耻于无以立其诚和不被后世所信任
C.因为崇尚正直怕无以立诚信世,故君子不随意毁誉人
D.不随意毁誉他人且品行正直的人就能被后世的人所信任
【4】第②段划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该段内容加以分析。
【5】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有观点有分述。
【6】请以学过的课文为例,分析说明‚“熙甫一切奔去,不事涂饰,而选言有序,不刻画而足以昭物情”的观点。
9. 作文 详细信息
根据材料作文。
孔子说君子不器,他认为君子不该局限于一技之长,只求职业的发展,个人的前途,而应该拥有更为宽广的格 局。
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请就此写一篇 800 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