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八年级后半期期中考试语文题带答案和解析(江苏省东台市第四联盟)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名句默写。
(1)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尚书》)
(2)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可。(《论语》)
(3)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诗经》)
(6)_______________,白露为霜。(《诗经》)
(7)__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树梢树枝树根根,_______________。(贺敬之《回延安》)
2.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学习语文能让我们看到高处的光、远处的爱和深处的智慧。读贺敬之的《回延安》,我们可以看到延安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huáng成就;A ;读B 的《核舟记》,我们可以看到民间艺人的zhuó越才能。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_________ ___________
(2)适合填在A处的句子是(_______)
①读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我们可以看到黄土高原的豪放画面
②读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我们可以看到生物繁衍灭绝的大量信息
③读吴伯蕭的《灯笼》,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故乡亲人的眷念目光
(3)B处应填的作者是___________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自恃才高,目空一切,从不把我们这些人放在眼里。
B. 火山、地震等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而现在,“板块构造”的理论为这一问题提供了答案。
C. 节假日期间,各地高速迎来了高峰,高速路上的堵车长龙,真让人叹为观止。
D. 这支乐曲,旋律急促,气势宏伟,当推向高潮时,又戛然而止,让人回味无穷。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中,中华民族衍生出了缤纷的民俗文化,它们表达着民众的朴素诉求。
B. 由于所观测到的黑洞阴影与相对论所预言的几乎一致,令人不禁再次感叹爱因斯坦的伟大。
C. 作为黄海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条子泥湿地保护区是多种鸟类的栖息地,在东台沿海停歇、繁殖的鸟类大约有200余种。
D. 本次危化品事故影响极其恶劣,为了防止事故不再发生,除了监管部门要加强督查外,企业也应当做细抓实安全生产的基础管理工作。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②因为这一意识对社会的意义很大。
③近年来,低碳生活理念日益为人们所接受。
④节能减排、过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
⑤低碳生活不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指数,相反会使我们的环境更美,更舒适。
A. ④②①⑤③
B. ④②⑤①③
C. ③②①⑤④
D. ③②⑤①④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真的,你这次在家一个半月,是我们一生最愉快的时期;这幸福不知应当向谁感谢,虽然我没宗教信仰,至此也不由得要谢谢上帝了!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尽管将来你我之间离多别少,但我精神上至少是温暖的,不孤独的。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到不太落伍,不太迂腐,不至于惹你厌烦。也希望你不要以为我在高峰的顶尖上所想的,所见到的,比你们的不真实。年纪大的人终是往更远的前途看,许多事你们一时觉得我看得不对,日子久了,现实却给你证明我并没大错。
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
(1)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___。“你”离开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段中说“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请结合名著,分别说说“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和“你”从“我”身上得到的教训。
7.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1)第一小组在网上搜集了一则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春节期间,央视推出一档新的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后再次掀起国民关注古诗词的热潮。
此档节目讲述文化知识,激发想象思维,深度挖掘诗词背后的深厚内涵,是新时代文化节目的创新之作。有网友说,我看到“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句,立即想到飘飞的雪花,于是写下一首小诗:
雪来了 雪来了
像飘零的梨花瓣 ________________
飘飘洒洒 ________________
在这洁净的世界里 在这洁净的世界里
“诗言志、歌咏言”,咏唱经典诗词必将让我们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诗词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①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面材料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横线上仿写小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小组搜集了一首小诗并将其画成了一幅画,请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纳凉
宋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
纳凉
宋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释:胡床:一种轻便的坐具


语文老师: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第二组同学的作品说明了这一点,请组长把这幅画的内容介绍一下。
二组组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师:这幅画很写实,但画作里的诗人与胡床的位置不对,你们想啊,诗歌的前两句“②_____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是“靠”的意思,写出了诗人③______心境,而你画作中站立的诗人,是无法体现这一点的。
二组组长:谢谢老师,我知道了,我们还想以第三四句为内容画一幅作品,我先来描述一下这幅画的画面的情景: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老师:说得很好,可以一试。
(3)第三小组搜集了有关“月光”的诗句,请根据诗境和对联知识找出上句或下句,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野气浮林园。——储光羲《舟中别武金坛》
竹叶响南窗,②____________________。——何逊《闺怨诗》
卢龙霜气冷,③__________________。——李白《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④_________________,帘内树影斜。——李贺《八月》
月光照东壁 月光丽池阁 帘外月光吐 鳷鹊月光寒
A.月光照东壁 月光丽池阁 鳷鹊月光寒 帘外月光吐
B.月光丽池阁 月光照东壁 鳷鹊月光寒 帘外月光吐
C.月光丽池阁 月光照东壁 帘外月光吐 鳷鹊月光寒
D.月光照东壁 月光丽池阁 帘外月光吐 鳷鹊月光寒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归故园作①
唐 孟浩然
北阙②休上书③,南山归敝庐④。
不才⑤明主⑥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⑦逼岁除⑧。
永怀⑨愁不寐,松月夜窗虚⑩。
注释:①这首诗是唐开元十六年,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弟后在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皇宫北面的门楼,汉代尚书奏事和群臣谒见都在北阙,后因用作朝廷的别称。《汉书·高帝纪》注:“尚书奏事,渴见之徒,皆诣北阙。”③休上书:停止进奏章。④敝庐:称自己破落的家园。⑤不才:不成材,没有才能,作者自谦之词。⑥明主:圣明的国君。⑦青阳:指春天。⑧岁除:年终。⑨永怀:悠悠的思怀。⑩虚:空寂。
【1】“松月夜窗虚”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首联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④,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特: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遣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的字。
(1)心乐之
(2)乃记之而去
(3)会居位不久
(4)与同辈七人俱贬
【2】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宗 元 为 邵 州 刺 史 在 道 再 贬 永 州 司 马
【3】翻译下面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简答题。
(1)写景要抓住特点。甲文第一小节抓住的小石潭“石”的特点来写“潭”,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结合语段(甲)(乙)的内容,分点概括语段(甲)中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课内现代文,回答问题。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
【1】语段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时,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
【2】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3】白居易有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请结合文段内容说说其道理。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课外现代文,回答问题。
他为人类做了一个梦
夏立军
①“桃花源”这概念在中国堪称妇孺皆知。《桃花源记》则似乎是一篇能够永远生长的文章。
②自古至今,人们不但争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是人境还是仙境,还争论桃花源是南方还是北方。其实不必争论,“桃花源”是从陶子灵魂疆域生长出来的,唯有陶子能让它生长。它显然是一个既非人境又非仙境的“乌有之乡”。
③人间——田园——桃花源,画出了陶子灵魂生长的轨迹。
④晋太元中、渔人、大守、刘子骥等等,你看,陶渊明明言之凿凿,分明在呈观真实事件、真实时空,可是,他同时告诉你:那一切并不存在。陶子向往并创造了这个“桃花源”,却又诗笔一挥,把渔人已眼见之、足踏之、饮其水、吃其鸡的桃花源凌空架虚,悬于乌有之乡,极逼真又极通灵。抱着寻找桃花源这一目的,从人间出发的任何人,都只能空手而归。陶子就是这么安排的。陶子真是厉害。
⑤陶子说得明白,这个美丽新世界是他心中的泡影。心中有桃花源,世间无桃花源。他在人间,又不在人间。它不是人间,却比人间更具有人性、人道。无意求之而得之,有意求之则踪影尽失。似乎完全是纪实,却又是彻底的浪漫。真即是幻,幻即是真,非真非幻,非幻非真。作者喜悦乎?苦闷乎?迷惘乎?渊明这是在开一个什么玩笑?
⑥陶子做了一个大梦,借此发出此生最深长最有意味的一声叹息。人性、人道、人与人、人与自然,若如桃花源呈现出的那样就好了,人间却偏偏不那样,偏偏截然相反。人间与桃花源,是两个不可沟通的世界。桃花源拒绝沟通,害怕沟通。这竟然是桃花源存在的前提。桃花源人从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
⑦人间——田园——桃花源,这是陶子用生命串联起的一个非凡的意义领域,形成陶渊明人生求索、生命审美的广阔天地。依从生命中那份“天真”的召唤,陶渊明从他厌恶的“人间”田园。田园的美好、艰辛与孤独,他都咀嚼品过了。肉声需住址,灵魂无疆界。田园不是他人生的终点,这颗“田园魂”常常飞升至他心中的桃花源。
⑧桃花源人侥幸地逃离了暴政,并从此逃离了残酷的克隆一般的朝代轮回,进入了一个无统治者无王税的“田园新时空”。陶子及芸芸众生,却不可能有这种幸运。桃花源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以如此口吻提及故晋,可证陶渊明对晋的眷恋即使有,亦相当有限。陶子无半点愤青式的表达,批判性却甚彻底。
⑨中国古代,找不出哪篇文章比此文更富张力。
⑩幽蔽的可望而不可即的桃花源,打通了人类的某种美好情感。古今中外不断有思想伟人在幻想好的人类生活。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再到圣西门、傅立叶、殴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可证对美好社会的向往,是人类前行的永恒动力。梁启超则把桃花源称之为“东方世界的乌托邦”。桃花源有儒家《礼记》“大同世界”的影子,亦有老子“小国寡民”的痕迹,但又与他们根本不同。陶子把桃源人的声气口吻呈现给了我们,看上去那是一个可以诗意栖居的美丽新世界。桃花源比所有长篇大论的“乌托邦”都有诗意,也更似梦幻泡影。陶渊明并不存在为社会开药方之想。面对永远充满苦难的现实,自古至今,自以为手中有灵丹妙药的真是太多了。
⑪桃花源,这个妇孺皆知的概念,是陶渊明贡献给我们的。妇孺皆知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桃花源,明明是陶渊明之梦,至今却仍在拨动我们的神经,它的意义仍在生长。
【1】请选择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不同含义。
①《桃花源记》则似乎是一篇能够永远生长的文章。( )
②“桃花源”是从陶子灵魂疆域生长出来的。 ( )
③人间一一田园——桃花源,画出了陶子灵魂生长的轨迹。( )
A. 发展、成长 B. 丰富、拓深 C. 创造、产生
【2】如何理解第⑤段中画线的“似乎完全是纪实,却又是彻底的浪漫”这句话?
【3】选文第⑩段列举了古今中外思想伟人们对人类生活的美好幻想,有何作用?
【4】题目“他为人类做了一个梦”有何含义?
【5】结合本文及你所学过的《桃花源记》,谈谈作者为何说“人间与桃花源,是两个不可沟通的世界”。
12.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凝视枝头的春花是一种幸福,钟情桌上的名作是一种幸福,沐浴朋友的微笑是一种幸福,感受亲人的温暖是一种幸福……只要你用心去体会,就一定能画出幸福的模样。
请你《这就是幸福的模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