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半年期末历史无纸试卷完整版(2019-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字的发明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之一。中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A.刻画符号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纸草文字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青铜文明”是对商周时期人们创造的物质文化的高度概括。下列出土的青铜器中,世界上已知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不断。任用管仲为相,首次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的是 ( )
A. 齐桓公 B. 晋文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也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A.建立县制 B.根据军功大小授爵位和田宅
C.奖励耕织 D.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并不便于人。乃造意(发明、创造)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材料中的“造意”出自
A. 张衡 B. 蔡伦 C. 华佗 D. 张仲景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中后期,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
A. 外敌入侵 B. 地方诸侯势力过大 C. 分封制的瓦解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发生在东晋十六国时期,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魏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这主要是因为
A.苻坚改革 B.汉族统治者强迫
C.受宋齐梁陈的影响 D.孝文帝改革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祖冲之有多方面的科技才能,为了纪念他对世界科技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祖冲之山”。下列属于他的科技成果的是
A.改进了造纸术
B.编写了优秀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C.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
D.书写出《兰亭集序》这一杰出书法作品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明同学为某单元设计了右图所示的示意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单元的主题是( )

A.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 B.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材料二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
——班固《汉书》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都江堰。结合所学知识,该水利工程是谁负责修建的?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2)材料二反映的是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盛世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这一盛世局面叫什么名称?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盛世局面的表现。
(3)材料三反映的是促进“世界和谐相处”的丝绸之路。写出起止点A、B的名称。丝绸之路是谁开通的?该路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4)请你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或和谐校园)提一点合理化建议。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制度建设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朝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他通过在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的设置,形成了一整套高度发达的中央管理体系,……
材料三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材料四 《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1)材料一中的图一是谁?图二和图三是他在经济和文化上分别采取的什么措施?他是用哪一学派的思想来治理国家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上”是谁?他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
(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