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年初二期末题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翘首(qiào) 坦荡如砥(dǐ)
B.溃退(kuì) 要塞(sài) 摩肩接踵(zhǒng)
C.佃农(diàn) 倔强(juè) 屏息敛声(pǐng)
D.侏儒(rú) 炽热(zhì) 恹恹欲睡(yān)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问题。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①,为世人留下了许多②的精神财富;他一生英勇顽强,与反动派展开了③的斗争。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作品和精神影响深远。(甲)。现在,他的很多作品仍被选入中学生语文课本,他的思想仍然在影响着新时代的青年学生。(乙)《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依次选入语文教材七、八年级的课本。
【1】依次填入上面第一段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呕心沥血 ②名贵 ③不屈不挠 B.①煞费苦心 ②宝贵 ③视死如归
C.①煞费苦心 ②名贵 ③视死如归 D.①呕心沥血 ②宝贵 ③不屈不挠
【2】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甲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②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③他的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A.③①②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3】文段中(乙)句画横线部分次序不对,请写出修改意见。
3.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两岸连山,______________。(《三峡》)
(2)______________,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
(3)在《黄鹤楼》中,崔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思乡之情。
(4)我们已学过很多以战争为背景成主题的抒情诗。我们在李贺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战场的悲烈惨状(《雁门太守行》);我在在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感受到战争的持久和人心的焦急。(《春望》)
4.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名著阅读。
有同学发现:读《红星照耀中国》就像从平面镜中看客观世界,读《昆虫记》就像从显微镜中看微观世界,读《骆驼祥子》就像从放大镜中看缩小的现实世界。请从《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中任选一部,结合内容,参考示例,说说该同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
示例:读《骆驼祥子》就像从放大镜中看缩小的现实世界,因为作者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展现出一个黑暗的旧社会。例如,通过叙述祥子大半生梦想的破灭,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从而揭露一个充满压迫、剥削、腐败的黑暗社会。
5.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1)下面是本班级同学使用网络词语时常用的一些形式,请你总结网络词语“流行”的原因。

①雨女无瓜:谐音梗,出自巴啦啦小魔仙游乐王子空耳,“与你无关”的意思。
②我太难了:出自网络某视频主播,“压力很大”的意思。
③奥利给:出自快手上的主播在直播或录视频时说的话语,“给力”的意思,也称“给力噢”,包含了赞美、加油打气等多种感情色彩。
④硬核:译自英语“hardcore”,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
(2)有些网络词语已经被收录进入工具书,成为规范汉语的一员,比如“宅男”“点赞”,请你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述它们的意思,并谈谈它们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
(3)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时仍需要以书面形式与人交流,这些涉及人与人交际的应用文要特别注意语言表达得体。下面是某学生向老师祝寿时发言的一个片段,其中有语言不得体的地方,请你举出一例,说明理由并修改。
这次我们从全国各地光临母校,给我们至今健在的恩师黄教授祝寿。黄教授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如山,八十高龄还在做学问。黄教授又把最近出版的大作赠送给我们几个高足,我们都感到“奥利给”!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我的母亲
邹韬奋
①说起我的母亲,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宁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么名字!我听见她的娘家的人们叫她做“十六小姐”,男家大家族里的人们叫她做“十四少奶”,后来我的父亲做官,人们便叫做“太太”始终没有用她自己名字的机会!
②我现在所能记得的最初对于母亲的印象,大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我记得有一天夜里,我独自一人睡在床上,由梦里醒来,朦胧中睁开眼睛,模糊中看见由垂着的帐门射进来的微微的灯光,在这微微的灯光里瞥见一个青年妇人拉开帐门,微笑着把我抱起来。她嘴里叫我什么,并对我说了什么,现在都记不清了,只记得她把我负在她的背上,跑到一个灯光灿烂人影憧憧往来的大客厅里,走来走去“巡阅”着。大概是元宵吧,这大客厅里除有不少成人谈笑着外,有二三十个孩童提着各色各样的纸灯,里面燃着蜡烛,三五成群地跑着玩。我此时伏在母亲的背上,半醒半睡似的微张着眼看这个,望那个。那时我的父亲还在和祖父同住,过着“少爷”的生活;父亲有十来个弟兄,有好几个都结了婚,所以这大家族里看着这么多的孩子。母亲也做了这大家族里的一分子。她十五岁就出嫁,十六岁那年养我,这个时候才十七八岁。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松所见着的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我生平所见过的女子,我的母亲是最美的一个,就是当时伏在母亲背上的我,也能觉到在那个大客厅里许多妇女里面:没有一个及得到母亲的可爱。我现在想来,大概在我睡在房里的时候,母亲看见许多孩子玩灯热闹,便想起了我,也许蹑手蹑脚到我床前看了好几次,见我醒了,便负我出去一饱眼福。这是我对母亲最初的感觉,虽则在当时的幼稚脑袋里当然不知道什么叫做母爱。
③后来祖父年老告退,父亲自己带着家眷在福州做候补官。我当时大概有了五六岁,比我小两岁的二弟已生了。家里除父亲母亲和这个小弟弟外,只有母亲由娘家带来的一个青年女仆,名叫妹仔。母亲喜欢看小说,那些旧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④当我八岁的时候,二弟六岁,还有一个妹妹三岁。三个人的衣服鞋袜,没有一件不是母亲自己做的。她还时常收到一些外面的女工来做,所以很忙。我在七八岁时,看见母亲那样辛苦,心里已知道感觉不安。记得有一个夏天的深夜,我忽然从睡梦中醒了起来,因为我的床背就紧接着母亲的床背,所以从帐里望得见母亲独自一人在灯下做鞋底,我心里又想起母亲的劳苦,辗转反侧睡不着,很想起来陪陪母亲。但是小孩子深夜不好好的睡,是要受到大人的责备的,就说是要起来陪陪母亲,一定也要被申斥几句,万不会被准许的(这至少是当时我的心理),于是想出一个借口来试试看,便叫声母亲,说太热睡不着,要起来坐一会儿。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母亲居然许我起来坐在她的身边。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我心里暗自想念着,为着我要穿鞋,累母亲深夜工作不休,心上感到说不出的歉疚,又感到坐着陪陪母亲,似乎可以减轻些心里的不安成分。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却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才坐了一会儿,又被母亲赶上床去睡觉,她说小孩子不好好的睡,起来干什么!现在我的母亲不在了,她始终不知道她这个小儿子心里有过这样的一段不敢说出的心理状态。
⑤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的时候,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的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得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鸣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我自己鸣咽着背,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⑥但她却时时从呜咽着的断断续续的声音里勉强说着“打得好”!由现在看来,这样的教育方法真是野蛮之至!但于我不敢怪我的母亲,因为那个时候就只有这样野蛮的教育法;如今想起母亲见我被打,陪着我一同哭,那样的母爱,仍然使我感念着我的慈爱的母亲。背完了半本“梁惠王”,右手掌打得发肿有半寸高,偷向灯光中一照,通亮,好像满肚子装着已成熟的丝的蚕身一样。母亲含着泪抱我上床,轻轻把被窝盖上,向我额上吻了几吻。
⑦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在临终的那一夜,她神志非常清楚,忍泪叫着一个一个子女嘱咐一番。她临去最舍不得的就是她这一群的子女。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的可爱的性格,她的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族里,都葬送在没有什么意义的事务上,否则她一定可以成为社会上一个更有贡献的分子。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有删改)
【1】文中写看到“我”背不出书而遭重打时,母亲为什么一边哭泣一边又勉强说“打得好”?对母亲的这种态度和做法,“我”是怎样认识的?
【2】阅读第④段,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我”对母亲的深情的?
【3】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以⑦段为例,找出议论性的语句,并谈谈其作用。
【4】本文和朱自清的《背影》都表达了“至爱亲情”的主题,但两文的选材特点有区别。请结合具体内容指出两文在选材上的不同之处。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会呼吸的建筑
文本一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都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
文本二
城市仿生,功能仿生,结构仿生,形式仿生等方面。建筑仿生学的应用范围很广,从城市总体到单体建筑,从居住环境到材料都可涵盖。未来的城市将是仿生与生态的城市。
人类文化从蒙昧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就是在模仿自然和适应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建筑同样如此,古代从巢居穴居到各类建筑的出现,无不留下了模仿自然的痕迹。但是,随着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使人类的文明发生了异化,反过来破坏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也使自己的创作囿困于僵化的机器制品,束缚了创造性,这就是近几十年来人类重新对仿生学开始重视的原因。近几十年来,仿生的倾向在也在不断发展,它的研究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应用类比的方法从自然界中吸取灵感进行创新,同时也是为了与自然生态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自然界是人类最好的老师,人们无时无刻不在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而进行有益的创造。仿生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建筑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作方法,它无疑是最具有生命力的,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向日葵建筑“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
B.文本一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双弧形截面的风速与环境风速进行比较,突出双弧形截面设计能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
C.仿生建筑就是“会呼吸的建筑”。
D.文本一的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的语言更专业严谨。
E.仿生是对动物、植物的生长肌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的模仿照抄,并结合建筑自身特点的一种创作方法。
【2】文本一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3】文本一和文本二都在介绍“仿生建筑”,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文本内容,比较两篇文章在说明内容上的不同点。
8.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两个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一)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齐桓公夜半不嗛①,易牙②乃煎敖燔③炙,和调五味而进之,桓公食之而饱,至旦不觉④,曰:“后必有以味亡其国者。”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遂推南之威而远之,曰:“后世必以色亡其国者。”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左江而右湖,以临彷徨,其乐忘死,遂盟强台而弗登,曰:“后世必有以高台陂⑤池亡其国者。”
(节选自《战国策·听魏策》)
注:①嗛(qiè):舒服。②易牙:齐桓公侍臣。③燔(fán):把肉放在火上烤。④觉:睡醒。⑤陂(bēi):山坡。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舜发于吠亩之中/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上自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语段(一)中,作者是从哪两个方面来论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生于忧患”的道理在语段(二)中的齐桓公、楚王身上是怎样体现的?
9.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心远地自偏”一句该如何理解?
【2】“淡而有味”是陶诗的艺术特点之一,请结合诗中的画线句简要分析。
10. 作文 详细信息
你做过饭吗,或者制作过模型、修过自行车吗?试就你某次动手做事的经历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提示:①除了题目中提到的事情,还可以写组装玩具、洗涤衣服、打扫屋子等。②要把事情的过程写出来,让人了解你是怎么做的。③写清做事的顺序,保持前后叙述的连贯性。
11. 作文 详细信息
你和父母朝夕相处,但你深入了解过他们的性格与经历吗?请以“我的父亲(母亲)”为题,写一篇散文,600字左右
要求;①既要有概括性的介绍,也要选择几个重要事件,描写言行细节,使人物有血有肉。②不要面面俱到,而应根据要着重表现的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③文中不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