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课时训练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试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南朝《宋书》)。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B.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
C. 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D. 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结合《陆游集》中“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这段史料和下图表格中南方人口的变化,说明(  )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A. 南方人口变化主要取决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B. 北方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频发
C. 人口数的变化,说明了宋代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D. 宋代南方人口的增加,说明当时统治者更加重视农业生产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反映北宋商业繁荣的表现是
A. 交子的出现
B. 植棉淮河流域
C. 引进占城稻
D. 景德镇成为瓷都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主要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是(     )
①广州 ②连云港 ③泉州 ④天津港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宋代重庆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 铁器的推广和牛耕的使用    B. 水稻的大量种植
C. 梯田的大量修建    D. 钓鱼城的修筑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一朝代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当时生产精品瓷器的有汝窑、钧窑、哥窑、官窑、定窑合称五大名窑。这一朝代指的是(  )
A. 陏朝
B. 唐朝
C. 宋朝
D. 元朝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我国海外贸易发达。其主要原因有(  )
①政府的鼓励与扶持
②中外交通发达
③造船、航海等技术的提高
④海外贸易收入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梦梁录》记载南宋首都临安“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空虚之屋”。这一记载描述的是临安
A. 商业店铺林立
B. 商品琳琅满目
C. 商品交易量大
D. 货币交易量大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朝的商品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生活方式中,当时百姓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
①在大型的娱乐场所“瓦子”中观看演出
②阅读《马可•波罗行纪》,了解欧洲
③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导航
④在居民区内就可以购买所需商品。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
D. ②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国封建王朝中,有一个王朝在手工业生产上丝织业有了很大发展,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成为我国古代手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行业,它是(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
A.洛阳 开封        B.开封 杭州
C.开封 长安         D.洛阳 杭州
1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过程中值得我们借鉴的一些经验和教训。 
材料一:

材料二: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江苏)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陆游集》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各反映了哪一行业的生产情况?
(2)比较材料二、三,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国家财政收入依靠“东南财赋”,说明了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1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领域

发展成就

集中发展区域

农业

谚语:①“苏湖熟、天下足”。

苏州、湖州,常州等

手工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②成为著名的瓷都。

江浙地区

商业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③交子。
政府设置④市舶司(机构)管辖海外贸易

四川地区



(1)请在上述表格中的横线上填写正确内容。
材料二(单位:万人)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3)综合材料一,二,它们反映了宋代我国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