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下半期开学考试历史在线测验(陕西省黄陵中学)

1. 详细信息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中记载,1913~1918年期间外国出口中国的数量变化,分别是:英国出口量9600万降到4900万两,法国出口量由520万两降到150万两,德国出口量由2800万两降到零。这种变化
A. 受到中国政府对德宣战的影响
B. 反映了英法德与中国矛盾尖锐
C. 深刻影响中国民主革命的走势
D. 原因是西方工业品质量的下降
2. 详细信息
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梁启超意在
A. 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
B. 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
C. 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
D. 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3. 详细信息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B. 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
C.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D. 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4. 详细信息
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 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 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 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 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5. 详细信息
某学者认为: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大倒退,这一现点的依据是这两个事件
A. 导致欧洲和世界走向分裂
B. 直接导致冷战的开始
C. 增强了世界战争的威胁
D. 导致世界经济的衰退
6.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7. 详细信息
近代国际市场对生丝需求急增,江苏省蚕桑业迅速发展起来。1929年出口生丝价值为7500万美元。不仅产业规模扩大了,而且产业分工更为细化,产生了诸如蚕种制造业、植桑业、饲蚕业、蚕行、丝行、机器缫丝业等10余种新的行业。这表明
A. 西方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
B. 对外贸易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C. 中国传统生产模式开始解体
D. 民族工业结构呈现出不合理性
8. 详细信息
18世纪的英国,只有国王和议会才能够授予公司特许……但是,19世纪中叶以后,国家对企业的设立逐渐摒弃特许主义,企业的设立已经相当自由,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不需要任何机关的审批或核准,企业就可以设立。这反映了
A.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竞争加剧    B. 工业革命推动经济管理思想变化
C. 生产力发展推动生产组织形式演变    D. 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国家经济职能
9. 详细信息
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据此可知
A. 科学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
B. 启蒙思想源于科学知识进步
C. 宗教改革推动启蒙运动产生
D. 文艺复兴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10. 详细信息
学者罗明先等人认为,孔子一直作为传统儒家文化的载体而存在着,现在要“打倒孔子”,人们就像突然失去了信仰一样,思想上不知该何去何从。也正是因为这种混乱,所以新
文化运动很快就结束了,进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时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是
A.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C. “打倒孔子”导致了新文化运动的结束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1. 详细信息
下表摘自齐世荣、吴于廑《世界史》总序,是研究世界历史的一些信息,对该表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    B. 体现了法西斯日耳曼民族优越论
C. 研究历史视野从孤立分散走向联系整体    D. 是工业革命在史学上的反映
12. 详细信息
孙中山在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身处十分穷困之时,仍然相信“中国是可实现社会主义的国度,这个国度应用来作为社会主义政府的典范”;并呼吁国际社会党执行局,协助他“把中国建立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表明
A. 孙中山深受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影响
B. 不断失败导致孙中山转向社会主义
C.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是权宜之计
D. 孙中山吸收世界先进思想为我所用
13. 详细信息
1920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先后两次下令改小学一、二年级的“国文”为“国语”,并且规定到1922年废止小学文言体教材。由此表明
A.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教育语体改革
B. 教育制度改革开始走向基层社会
C. 新文化运动己经深入社会的下层
D. 胡适陈独秀等大力提倡文学革命
14.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教育体制的改变
B. 国内政局的稳定
C. 外交环境的变化
D. 经济水平的提高
15. 详细信息
古代雅典法律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若新法有害于民主,有害于城邦,任何公民可依“不法申述权”对新法提案人进行控告。控告成立的话,提案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虑。这表明雅典
A. 民主制度随意性强
B. 用法律来维护民主
C. 法律至上主权在民
D. 崇尚法治律法稳定
16. 详细信息
伊丽莎白二世是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她见证了英国13位首相的更迭,她几乎不会对任何政治事务进行表态,对任何可能引起争议的事情都保持沉默,以表示她的不干涉和“绝对的公平”。据此可以
看出,英国君主
A. 为了显示公正,拒绝行使手中的权力
B. 是世袭的君主,是国家最高权力象征
C. 无权任命首相,也不能干涉国家政治生活
D. 是没有实权的虚君,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7. 详细信息
观察下图,对世界人口的流动解释不正确的是

A. 欧洲移民可能利用的交通工具有火车、轮船、汽车
B. 世界经济大危机是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C. 工业革命促进了大规模移民
D. 世界人口的移动是世界联系加强的表现
18. 详细信息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下列对卢梭的称谓表达恰当的是
①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②启蒙运动中最激进思想家
③浪漫主义之父

④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 详细信息
“此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竟得最后胜利,可以消灭种种黑暗主义,发展种种光明的主义„ 可见此次战争的价值,但是四万万同胞,直接加入的,除了在法国的十五万华工,还有甚么人?这不算怪事,此后世
界,全是劳工世界啊!” 蔡元培所说的“种种光明的主义”最可能包括
A. 科学社会主义
B. 新民主主义
C. 三民主义
D. 重商主义
20. 详细信息
《英国产业革命史论》中说:“所谓工业革命,其中包括六个相互关联的大变化和发展,即机器制造业的发展、铸铁业的革命、化学工业的创造„ „ ”,除上述三大行业外,还包括
①纺织机械业②煤炭工业③交通运输业④ 石油制造业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1. 详细信息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中说:“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
‘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材料表明分封制
A. 拱卫王室,加强统治
B. 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因素
C. 强化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
D. 形成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22. 详细信息
宋代是中国的大变革时期,下列现象出现在宋代的是
①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
②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③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词怀古
④沈括在《武经总要》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3. 详细信息
.古希腊智者学派否认绝对权威,尖锐批判传统,敢于创新,这种思想与中国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哪家主
张相似
A. “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
D.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4. 详细信息
西晋人傅咸曾赞誉古代某一发明,可与文字开始使用有同样意义,“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
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此发明是
A. 指南针
B. 火药
C. 造纸术
D. 活字印刷术
25. 详细信息
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唐代阎立本擅长于画人物, 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绘画题材多
样,手法新颖,绘画进入繁荣时代。这一时期的绘画

图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图2唐阎立本《十三帝王图》(局部)
A. 标志着“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步成熟
B. 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C. 注重追求人物的逼真摹写
D. 反映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26. 详细信息
美国的法院采取双轨制,即联邦法院与州法同时存在且可不隶属,州法院拥有对非联邦案件的终审权;但当涉及到《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诉讼时,当事人有权将案件一直上诉至联邦最高法院。这种司法体系突出体现了
A. 三权分立原则
B. 集体负责制
C. 联邦制原则
D. 共和制原则
27. 详细信息
19世纪初的美国家庭本身就是主要的经济实体,家庭农场、家庭店铺和家庭工业几乎遍布全美;19世纪中期,主要劳力多数走出家庭到别处赚钱谋生。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商品经济的广泛影响
B. 农业现代化迅速发展
C. 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
D. 工业社会的深入发展
28. 详细信息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不是内阁成员,总统与内阁是两个机构,并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这些规定表明当时(   )
A. 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制约    B. 法英两国的政体相似
C. 法美两国的政体基本相同    D. 法国实行总统制政体
29. 详细信息
1871年《德意志帝宪法》规定,在联邦制框架下,各邦国保留了一些民政自治权。这表明各邦国有权
A. 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
B. 任命本邦联邦议会代表
C. 拥有独立的陆军与海军舰队
D. 规定度量衡与货币制度
30. 详细信息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设的一幅宜传画—《工厂的烟雾苏维埃祖国的呼吸》。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

A. 重视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B. 重点发展人民生活必需品
C. 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为宗旨
D. 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中心
31. 详细信息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他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和制订宪法,被尊为美国国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就任总统之后,全世界的目光全部聚焦在他一个人的身上。他已经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能否在政治领域再创辉煌呢……宪法也遭到了质疑,除了新泽西、特拉华以及乔治亚三个洲对宪法持肯定的态度之外,其余各州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反对态度……对新政府持否定态度的人也不乏其陈。一些人担心联邦政府对各州的控制力太弱,这样就无法保证政策法规的实施。
——华盛顿•欧文《华盛顿传》
材料二“一旦我这样做将是可耻的,因为尽管这是我国同胞的愿望,而且在大家的信任下我可能当选并任职,但另一个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却因此去职……”
“我的整个一生就是这样那样地奉献给祖国了。在有生之年,只要我确定知道祖国同意并且需要我牺牲自已的安逸和宁静,我就决不想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再争什么安逸和宁静,”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在军事领域里取得了怎样的巨大成就?华盛顿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华盛顿杰出的个人品质。
3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美殖民地,议会是在殖民过程中由各个殖民点(城镇)选出的代表组成的,代表名额一般是公平分配的,因此,人们普遍相信,议会议员首先是他那个地区的人民选到议会里的“代理人”,而不是代表某种更广泛利益的独自思考的“政治家”。因此,人民是现实地选举了代表,代表也是现实地代表当地选民的观点。这就是所谓“现实代表制
——摘编自谭君久《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
材料二第二条帝国依据本宪法规定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帝国法律应高于各邦法律。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第二十条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摘编自蒋相泽《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三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共和国总统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公布两院所通过之法律,监督并保证其施行。……总统统率武装部队。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摘编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美殖民地议会组成的特点。材料中的“现实代表制”反映了什么问题?
(2)分析材料二,归纳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及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在选举形式上的不同点。
3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开始在中国传播,尤其是君主之宪思想、“三权分立”以及“人民主权”理论,在中国思想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包含了“权利”。“义务”等近代政治内容的“人民”一词,开始作为政治术语而流行。“人民”已经不再是潜惜懂懂糊里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辛亥革命后,其有新含义的“人民”影响更为广泛。
将“人民”本义彻底颠覆的是孙中山先生:“专制国以人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今日我正为共和国,应以人民为主体。”“中华民国者,人民之国也。君政时代则大权独揽于一人,今则主权属于区民之全体。是四万万人民即今之皇帝也,国中之百官,上而总统,下而巡差,皆人民之公仆也。”
上述例句中的“人民”含义与共古义已有很大差异,而孙中山先生对“人民”的解释中,某些人已经不属于“人民”的范畴,这为日后毛.泽东对“人民”的阐释理下了伏笔。
当时,与“人民”表达相同意思的。还有“国民”、“公民”。“参政权问题;凡生息于一国中者,苟及岁而即有公民之资格,可以参与一国政事;是国民全体对于政府所争得之自由也。……然希腊纯然贵族政体,所谓公民者,不过国民中一小部分,而共余农工商及奴隶,非能一视也。罗马所谓公民,不过其都会中之拉丁民族,而其攻取所得之属地,非能一视也。”“卢梭之言曰:‘主权不在于主治者,而在子公民,公民全体之意向,即主权也。社会之公民,常得使用其主权,持以变更现行之宪法,改正古来成法上之权利,皆性所欲’”。
——摘 编 自 万齐洲、 冯天瑜《“人 民”词义的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人民”一词流行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概括中外历史上“人民”一词含义的演变趋势。
34.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东亚国家加入的主要国际组织

名称

性质

东亚国家

联合国

政治性国际组织

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世贸组织

世界性经济组织

中国、蒙古、韩国、日本

亚太组合组织

区域性经济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东盟

政府间区域性组织

中国、日本、韩国


注:东亚主要包括中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5个国家,目前还没有只限于东亚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
(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东亚地区国际组织的特点。
(2)从国际组织的角度,就东亚和平走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