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七年级上期历史期末考试专题训练(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卲樊片)

1. 详细信息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建立的政权应该是(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东周
2. 详细信息
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图所反映的是西周推行的(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3. 详细信息
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世界上最重的青铜器的代表作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商代铜爵
D.利簋
4.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根本原因是( )
A.变法措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B.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C.商鞅的智慧与策略
D.始终以“富国强兵”为宗旨
5. 详细信息
根据商鞅变法时期的法令,一个勤于耕作,生产出大量粮食和布帛的人可以获得的奖励是( )
A.免除徭役
B.免除兵役
C.获得官爵
D.获得土地
6. 详细信息
在我们的家乡扬州,有一个宝应县。‘县’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制度由来已久,这种制度最早开始于( )
A.夏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7. 详细信息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8. 详细信息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儒家代表人物孔子,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
A.仁者爱人,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9. 详细信息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确定了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体现了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的治国理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 )
A.孟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孔子
10. 详细信息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西周?东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西汉
D.秦朝?东汉
11. 详细信息
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 (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A.奖励耕作
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
12. 详细信息
中国银行行徽(下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夏朝
B.唐朝
C.秦朝
D.商朝
13. 详细信息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毁,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八股取士
D.文字狱
14. 详细信息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推进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贞观之治”局面
15. 详细信息
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骞出使西域
D.江南地区的开发
16. 详细信息
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并为开辟亚欧陆上“丝绸之路”作出重大历史贡献是( )
A.班超
B.张骞
C.甘英
D.张謇
17. 详细信息
“一人之上,万人之下”,这里的“一人”指的是“皇帝”,“皇帝”的称呼最早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秦国
D.秦朝
18. 详细信息
在下列历史场景中,你认为与史实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东汉时,大臣用纸张书写奏折
B.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用火枪和火炮打败曹军
C.南宋时有人用活字排版印刷《论语》
D.宋代时期人们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19. 详细信息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是一部( )
A.编年体通史
B.编年体断代史
C.纪传体通史
D.纪传体断代史
20. 详细信息
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城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孙权
B.刘备
C.曹操
D.曹丕
21. 详细信息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南方战乱少,社会较稳定
D.江南统治者施行仁
22.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二者能够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
A.人民大力拥护
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C.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D.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23. 详细信息
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24. 详细信息
关于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C.为北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D.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25. 详细信息
扫一扫某历史词条二维码,结果出现“迁都洛阳、汉化政策、民族融合”等内容,这一历史词条应是( )
A.周王平迁都洛邑
B.楚庄王问鼎中原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汉初期文景之治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三: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商鞅变法发生在哪一年?商鞅变法得到哪一位统治者的支持?该事件体现出“诸子百家”中哪一家的思想?这个事件有什么历史作用?
(2)请回答,“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扫六合”的完成是在哪一年?“秦王”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3)材料三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4)请回答,材料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
2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译自《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人民辛苦劳作,一年的丰收可以解决很多地方的粮食问题。……江南生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译自《宋书》
材料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许多少数民族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
改编自教科书
(1)材料一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材料二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第三次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北方民众的南下对江南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感想。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教材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据材料一,反映出哪一少数民族的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反映出哪一改革措施?在其改革的措施中,最能接受汉族文化的是哪一措施?
(3)据材料一、二,说说此次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