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新蕾五星学校)

1. 详细信息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石油分馏得到多种产品 B. 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 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 D.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2.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 分离溶液中的NaCl和CuSO4
B. 检验蜡烛燃烧生成的水
C. 检验CO32- 的存在
D. 测溶液pH
3.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①空气、②硫酸、③氧气、④硫酸钠、⑤水、⑥氢氧化钠、⑦天然气、⑧生铁、⑨碳酸钙,对其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混合物:①⑥⑦⑧ B.酸:②④
C.氧化物:③⑤ D.盐:④⑨
 
4. 详细信息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关于空气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光源 B. 氮气是制造硝酸和磷肥的重要原料
C.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 二氧化碳可作气体肥料
5. 详细信息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 2H ② 2NH3 ③ SO2 ④ ⑤ Mg2+ ⑥ 2OH- ⑦ H2O
A.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B.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C.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D.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6. 详细信息
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 空气能被压缩 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 甘蔗甜,苦瓜苦 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 结冰的水不能流动 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 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l00mL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7. 详细信息
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水是所有溶液中的溶剂
B. 水蒸发后,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 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都生成气体,它们都是化学变化
D.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氢分子和氧分子
8.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B.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
C. 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D. 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看到溶液变红
9. 详细信息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所以可制成多种电光源
B. 火碱具有碱性,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可用于治金工业
D.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氧气,故工业上常用此方法制取氧气
10.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燃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发生森林火灾要开辟隔离带,目的是清除可燃物
B. 白磷保存在冷水中目的是为了隔绝氧气
C. 将煤块制成蜂窝煤是为了使其燃烧更充分
D. 用水灭火目的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11.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用托盘天平称量10g固体药品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C. 用滴管取细口瓶内的液体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
D. 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O2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
 
12. 详细信息
有关化学性质推断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相互反应生成盐和水,证明该反应是中和反应
B.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一定温度下,往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溶质、溶剂的质量一定改变
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该物质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13. 详细信息
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Y都是阳离子
B. Y粒子可表示为Y2+
C. X、Y属于不同种元素
D. 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14.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足量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CuSO4? KCl? HCl B.Na2SO4? HCl? BaCl2
C.FeCl3 NaOH? NaCl D.Na2CO3? NaCl? Na2SO4
 
15. 详细信息
近来,多种知名品牌白酒陷入塑化剂风波。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一种工业上常用的塑化剂,化学式为C16H22O4。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16H22O4的相对分子质量278g
B.C16H22O4由C、H、O三个元素组成
C.C16H22O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9.1%
D.C16H22O4由16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构成
 
16.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在小烧杯乙和丙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物质后,立即用大烧杯甲罩住小烧杯乙和丙。下列有关现象或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乙:浓氨水 丙:紫色石蕊试液。 现象:丙中石蕊试液变蓝
B. 乙:浓盐酸 丙:无色酚酞试液。 现象:丙中酚酞试液不变色
C. 乙:浓硫酸 丙:硝酸钡溶液。? 现象:丙中产生白色沉淀
D. 乙:水 丙:浓硫酸。 结论:丙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小
17. 详细信息
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 A是有机物,C、D是无机物
C. 点燃前要先检验A的纯度,防止爆炸
D. 此反应中A和B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1:1
18. 详细信息
现有铁、氧化铁、稀盐酸、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溶液五种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反应和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两端物质间可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 X、Y、M两两间都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
B. X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C. Y可能是稀盐酸
D. N转化为铁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9. 详细信息
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选用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物 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CO

CO2

足量NaOH溶液

B

KCl

KClO3

MnO2,加热

C

NaCl

Na2CO3

过量盐酸,蒸发

D

O2

H2O

浓硫酸,干燥

 
 
A. A B. B C. C D. D

20.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实验①

实验②

A

探究碘在汽油和植物油中的溶解性

B

探究温度对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

C

探究催化剂对反应快慢的影响

D

探究CO2的化学性质

 
 
A. A B. B C. C D. D

21. 详细信息
用下图装置分别进行下列实验,认识物质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①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生石灰会引起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分析,此时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一定量的下列某物质溶于烧杯中的冷水,其中能引起白磷燃烧的是________ (填标号)。
A. 氯化钠 B. 硝酸铵 C. 浓硫酸 D. 氢氧化钠
22. 详细信息
随着对“火”的认识和使用,人类能够更好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活。
(1)古人“钻木取火”过程中,快速搓动木棍使底部的干草着火。从“燃烧条件”分析:“钻木”为干草燃烧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1535

2750

约1800

97.8

883

约1400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但生活中木炭燃烧时会产生火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3. 详细信息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3)小明说“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最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__________ , 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t1℃时,100g水中溶解20g甲时溶液刚好达到饱和; 那么在t1℃时,向50g水中溶解_____g乙,溶液可以达到饱和。
(5)硫酸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10

20

30

40

硫酸钠溶解度/g

4.5

9.6

20.2

40.8

48.4

 
试计算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 。

24. 详细信息
金属材料在我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⑴ 铜可以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____。
⑵ 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Fe + Fe2(SO4) 3 == 3FeSO4
① 过程Ⅰ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过程Ⅱ、Ⅲ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③ 过程Ⅲ的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A~F中含铁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⑤ 若最后得到铜128克,则原工业废料中含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