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册历史8月月考在线测验(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中学)

1.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西周的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这些“遗产”不包括( )
A.统治权
B.确定继承人的权力
C.财富与爵位
D.封地和人口
2. 详细信息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3. 详细信息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
A.借助政治权威强化伦理秩序
B.依赖人性建立家国社会秩序
C.形成了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
D.主张推己诸人实现社会和谐
4. 详细信息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5. 详细信息
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而改称宝。唐高祖武德四年,铸造开元通宝。开元意思为开创新纪元,通宝的意思是“通行宝货”,以后历代沿用,并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代或国名。通宝的出现说明( )
A.钱币成为政府聚敛财富的工具
B.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将不再流通
C.商品经济发展使货币身价倍增
D.古人对货币有了进?步的认识
6. 详细信息
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场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受人。”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以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此事反映了( )
A.个人修养影响君主政治作为
B.唐朝恢复儒家思想正统地位
C.大臣魏征左右基本国策制定
D.贞观之治取决于崇儒的思想
7. 详细信息
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唐朝设节度使导致地方膨胀
B.唐朝城市管理严格规范
C.北宋吸取教训“制其钱谷”
D.宋代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8. 详细信息
997年,宋太宗分全国为十五路,转运使掌管一路的大权。1007年后,宋真宗在此基础上陆续增设了经略安抚司、提点刑狱司和提举常平司等机构。宋真宗这样做是为了( )
A.改变地方割据局面
B.削相权以加强集权
C.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D.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9. 详细信息
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术独尊的结果
B.科举制度的推动
C.宋明理学的影响
D.民间书院的兴盛
10. 详细信息
如下图所示,与?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 详细信息
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可能是( )
A.周期性动乱不利科技传承
B.行业性技术保密阻碍发展
C.封闭的政策阻碍文化交流
D.重农抑商不利于技术革新
12. 详细信息
明太祖曾感叹: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消除这一苦恼,他采取的行动是( )
A.设置殿阁人学士以备?问
B.废除丞相确立内阁制度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立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3. 详细信息
《明宪宗实录》记载:“近来京城内外风俗尚侈,不拘贵贱,概用织金宝石服饰……上下仿效,习以成风。”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京城居民沾染奢靡风气
14. 详细信息
明初以来一直维持在1:6上下的金银比值到崇祯(1628?1644)年间变为1:15。对此,顾炎武认为是“天启中权阉用事,百官献媚者皆进金卮,金价渐贵”所致。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应该是( )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入超
B.新航路推动全球贸笏时代来临
C.海禁造成对外贸易大幅萎缩
D.明朝政府推行赋役征银的促进
15. 详细信息
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说明陆九渊( )
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
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
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
D.否定“六经”的权威地位
16. 详细信息
近代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
17. 详细信息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一状况反映了?朝统治者( )
A.注进防范西方经济侵略
B.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缺失
C.外交理念渐向近代转变
D.迅速融入世界的迫切心理
18. 详细信息
1840?1866年满汉官员比例变化如下:

年代

满汉总督比

满汉巡抚比

1840年

1:0.75

1:2.3

1866年

1:6.5

1:12

对此状况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外来侵略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晚?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地主矛盾
C.太平天国引起了清朝权力结构变化
D.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

19. 详细信息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
A.“灭洋”与“扶?”
B.反帝与反封
C.爱国与保守
D.正义与非正义
20. 详细信息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时期
21. 详细信息
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这条。这说明( )
A.新文化运动推动婚姻制度变革
B.婚姻风俗变革开始在全国推行
C.近代婚姻观念冲击到统治阶层
D.法制改革侧重于婚姻家庭制度
22. 详细信息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C.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D.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23. 详细信息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斯大林和共产国际的主要领导人认为,中国革命如今的失败不过就是类似于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7月所遭受的失败,很快就要迎来一个同样伟大的十月革命。至多经过比俄国当年七月到十月更长一点的时间,革命就可以重新走到大街上来。这种认识( )
A.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B.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催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埋下了中共“左”倾错误的隐患
24. 详细信息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材料表明( )
A.民族矛盾推动中共政策调整
B.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C.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国民党强化一党独裁专制统治
25. 详细信息
路透社1938年4月9日电:“英军?当局,对于中国津浦(天津一南京浦口)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己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中的战役( )
A.成为国共合作抗战的典范
B.取得抗战以?的最大胜利
C.使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极大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
26. 详细信息
抗战期间迁移的?校约106所,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等10余所高校仅迁1次。迁3次以上的约19所,迁4次的有私立东吴大学等8所,浙江大学迁校5次,私立铭贤学院迁校高达8次。这种不同反映了( )
A.文化教育中心不断地西移
B.对抗战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差异
C.国民政府抗战的节节胜利
D.日本侵华区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
27. 详细信息
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主要意图是( )
A.肯定孙中山的巨大贡献以挽救统治危机
B.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以共同抗日
C.激发国家认同意识以赢得民族革命胜利
D.彰显国民党抗战贡献强化一党专制统治
28.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地方主义不为国家效劳,还在面临外来威胁时造成了地区间的争夺,使得国家衰落。……改变这种困境的是1937年后日本的全面入侵。民族主义被?予了一种具体而又明确的内涵。”该学者试图提出的主要观点是( )
A.地方主义导致了近代国家衰落
B.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地区间对抗
C.全民族抗战增强了国家向心力
D.近代民族主义的观念开始形成
29. 详细信息
牛军在《论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一文中说,从1952年开始酝酿,到1954年间基本形成了新的被称之为“和平统一战线政策”的对外政策。作为这项政策的两个重要目标“扩大和平中立趋势”和“推广和平中立地带”,首先落实到中国的周边地区。这一政策( )
A.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分岐
B.率先为印度和越南两国接受
C.意在清除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30. 详细信息
费正清说:基辛格秘密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讲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当理由,毫不含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胁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安全考虑所产生的影响。材料说明( )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两国利益需求
B.美国为对付苏联急于改善与中国关系
C.对付苏联威胁推动对美政策调整
D.中美关系改善促进了中国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