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历史课时练习(2019年下半年)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央政府曾在天津、北京开设了两个证券市场,还在几个大城市开办公私合营的投资公司,准备发行债券。这些举措主要是基于当时
A. 经济成分复杂的客观现实
B. 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加速实施
D. 尽快完成资本积累的需求
2. 详细信息
包产到户最初兴起于1956年,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被迫中止。1959-1961年经济困难时期再次兴起,1962年8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遭到批判。20世纪70年代末再次出现并获中央肯定。这反映了
A. 八字方针的制定 B.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C. 改革开放的实施 D. 经济决策深受“左”倾错误的干扰
3. 详细信息
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材料反映出,在习.平的外交思想中:
A. 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 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 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4. 详细信息
1985年,我国政府规定:完全放弃了除粮、棉之外所有农产品的计划控制,扩大市场调节的范围;减低对粮食生产的计划控制程度,政府计划收购的粮食降至约占全部商品粮的一半左右。这反映了当时
A. 农业改策明确市场化方向
B. 生产者取得了经营自主权
C. 经济体制改革迈人新阶段
D. 农产品疏通体制改革加快
5.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之初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称为“两权分离”。2016年,国务院决定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再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格局。这一变化(  )
A. 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B.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退出历史
C. 展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持久活力
D. 从法律上肯定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
6. 详细信息
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这一决定
A. 加快了基础教育法制化进程
B. 保障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 反映了教育体制的转型和变革
D. 推动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
7. 详细信息
邓.小平的重要讲话意在

1977年7月,邓.小平在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重申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1978年6月,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讲话,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11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A. 抵制错误,解放思想
B. 整顿党风,统一思想
C. 经济改革,市场主导
D. 力挽狂澜,创造历史

8. 详细信息
下表信息反映出(  )

举办时间

政府态度

2014年11月19日

习.平向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致贺词

2015年12月16日

习.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6年11月16日

习.平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

2017年12月3日

习.平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



A. 中国互联网技术发展已领先世界
B. 互联网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牵引力
C.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的发展
D. 习.平通过互联网提升中国国力

9.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收集的史料。这些史料最能说明(  )
①1967年中东战争使埃及减少了37亿美元的收入;两伊战争爆发直接冲击了世界石油市场,引起了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
②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自民党副总裁时指出“世界和平能否维护,归根到底是第三世界发展的程度如何。”
A.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
B. 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C. 第三世界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D. 缓和与动荡是时代的主题
10. 详细信息
二战后,美国不断发生种族危机,这引起国际舆论尤其是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强烈批评,这迫使联邦政府不断推进民权改革。同时,美国政府也利用改革的成果,向国外讲述了美国种族和民主的故事,宜扬民主是解决美国种族问题的唯一方法。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和平与民主成为时代的主流
B. 美国民族问题的处理远远不如苏联
C. 国际关系格局影响社会发展
D. 美苏通过输出价值观争夺文化霸权
11. 详细信息
下图为漫画“隔岸观火”,反映了1995年,墨西哥爆发严重的金融危机的情况。该漫画意在主要说明

A. 墨西哥金融危机波及到美国
B. 墨西哥是自由贸易区受害者
C. 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引发危机
D. 此时美国与墨西哥一体化有限
12. 详细信息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断与周围工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中期以后上海相对于曼彻斯特的有利发展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曼彻斯特为例,简析现代城市发展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14. 详细信息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演变

阶段

体系名称

主要内容

第一阶段(建国后~1995年)

苏联体现影响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体系

意识形态浓,体现了“五种意识形态观”,强调历史发展的动力是阶级斗争。是否体现阶级斗争成为判断历史事实是否重要并是否应纳入书中的标准。

第二阶段(1996
~2004年)

苏联体系逐渐淡化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历史体系

开始逐步淡化意识形态,注重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政治史内容相对减少,突出经济史和文化史。

第三阶段(2005至2017)

文明史观影响下的高中历史教材世界史体系

完全打破了“以意识形态为主线”的通史体系,采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为历史发展线索,以生产力发展为依据构建历史体系。不仅涵盖了以往通史所涉及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还包含了宗教、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等多个领域。



从材料中提取中国世界史学科体系的演变的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基层上看,我们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中国乡土社会以宗法为本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以亲属关系为主轴的网络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推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中国社会并不是绝对封闭不变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乡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相对静态稳定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中国农村社会已悄然发生了变化。血缘与地缘纽带正趋向松弛,差序格局被打乱,横向关系扩张并重排,纵向等级扁平化并错位的新“差序格局”正在形成。
——摘编自袁小平《从差序格局到混合理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费孝通“差序格局”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之后,乡土中国社会结构出现哪些新的发展趋势,分析其变化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