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市高二历史2019年上期开学考试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论语·微子》记载,原在周王宫中司礼、司乐的士子……乐官挚到了齐国,乐师干到了楚国,乐师缺到了秦国,打鼓的方叔移居黄河之滨,摇小鼓的武移居汉水之涯。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 文化下移引发官学崩溃
B. “学在官府”局面发生变化
C. 私学发展规模相当可观
D. “百家争鸣”潮流已经出现
2. 详细信息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3. 详细信息
某位先秦学者提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应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四种品德,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这位学者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庄子
4. 详细信息
孔子曾说,用麻布制礼帽,符合传统的礼;现在用丝料,比较省功,我赞成。又说,礼节仪式,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丧礼,与其注重仪式的完备,不如真正悲戚。这表明孔子主张
A. 调整礼的形式以适应现实需要
B. 严格遵守周礼,反对变革
C. 重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统一
D. 人与人之间应该仁爱和谐
5.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有思想家主张:“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这一主张
A. 成为中国早期民本思想的基础
B. 体现了对孔子“德治”思想的发挥
C. 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
D. 具有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6. 详细信息
战国某学派提出:“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剖斗折衡,而民不争”。这一思想在当时
A.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B. 推动了各国的变法运动
C.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 维护了社会的等级秩序
7. 详细信息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8. 详细信息
(题文)下表为汉代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措施。据此可知汉代统治者

皇帝

举措

汉高祖

在关中择举“有修行,能帅众为善者”为乡三老

汉文帝

下诏嘉奖孝悌、力田、三老、廉吏,派遣谒者赐帛慰问

汉武帝

下诏“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



A. 始终把儒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B. 通过教化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
C. 建立了严格的封建等级秩序
D. 以实际行动否定了法家思想

9. 详细信息
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
A.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
B.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
C.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D.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
10. 详细信息
汉武帝后期,董仲舒针对当时频繁发生的火灾,起草了一份奏章,用天人感应理论来批评汉武帝的过失。汉武帝大怒,欲将董仲舒斩首,旋又下诏赦免,但董仲舒江都王相的官职被罢。这表明
A. 统治者放弃儒家学说 B. 迷信思想已日渐式微
C. 皇权受到儒学的影响 D. 皇权与相权继续冲突
11. 详细信息
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楚庄王第一》曰:“由此观之,正朔(帝王新颁历法)、服色之改,受命应天制礼作乐之异,人心之动也,二者离而复合,所为一也。”该主张的主要目的是
A. 强调纲常名教维护等级秩序
B. 提出天人感应制约君主专制
C. 宣扬天人合一加强君主专制
D. 主张知行合一重建儒家信仰
12. 详细信息
下表是秦汉时期治国思想的演变。

朝代

治国思想

背 景

《史记》:“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秦孝公时,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赢政时,统一全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等。

汉初

《汉书》:景帝时“禁官吏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减笞法,定篓令”,“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秦末以来的战乱使经济凋敝,民众嫌乱思安等。

汉武帝以后

公元前120年,关中水灾,董仲舒建议在灾区“顺应天意”,多种宿麦,缓解饥荒。汉武帝采纳,派使者劝导农民种植宿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国力增强,面临内外威胁,汉武帝矢志创伟业。


此演变表明
A. 治国思想根植于时代的需求 B. 法家思想适合朝代新立之时
C. 朝代不同需要的治国思想不同 D. 汉代综合使用儒道两家思想

13. 详细信息
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 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 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 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14. 详细信息
唐代皇帝将老子李耳追认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宋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列子》 等,考试形式和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A. 废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适应封建统治需要
C. 打破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 选拔实用性的人才
15. 详细信息
“明得此理,即是主宰。真能为主,则外物不能移,邪说不能惑。”陆九渊还说:“收拾精神,自做主宰,万物皆备于我,有何欠阙!”陆九渊在此强调的主旨是(  )
A. 儒学则在致知穷理格物 B. 充分发挥道德主体的能动性
C. 天理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D. 吸收佛道思想加强内心修养
16. 详细信息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 “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因信称义”“致良知”
D.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17. 详细信息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A.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 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 促进儒学的世俗化
D. 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18.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中国古代某学者阅读《论语》所做的评语,与其观点最接近的是

论语卷一

经 文 评 语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年谱,后人心诀。[按:此为略言,意思是说,这不过如后世作年谱一样,并无深意,乃后人奉以为传心之诀,很无谓。]



A.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 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 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19. 详细信息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20. 详细信息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唐太宗形象的历史叙述和评价:

唐太宗形象

出处

“较汉文,汉武之恢弘,彼多惭德。迹其听断不惑,从善如流,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旧唐书》

“太宗亲执弓以射杀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时也,穷凶极惨。而人心无毫发之存者也。”

王夫之



这反映出
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
B.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没有确切定论
C. 学者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评价
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

21. 详细信息
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代希腊
A. 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 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 神话观念逐步得到了强化
22. 详细信息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同时代东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他们两人的政治理念有惊人的相通之处。这主要表现在
A. 挽救民主制度
B. 强调人的价值
C. 重视道德和教育
D. 恢复旧的礼仪
23.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
A. 崇尚知识美德
B. 重视道德规范
C. 尊崇法律权威
D. 追求政治民主
24. 详细信息
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25.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 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 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 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 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26. 详细信息
路德认为“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美好的功德)”,甚至吃饭喝酒、衣服洁白和头发擦油也是善功。路徳这些思想
A. 意在淡薄人们的宗教信仰意识
B. 客观上反映了新兴资本主义要求
C. 特别强调了思想信仰的重要性
D. 与新教宣传的思想理念背道而驰
27. 详细信息
孟德斯鸠认为”荣誉”构成了君主政体的原则,这种荣誉原则一方面使整个社会的等级制度合法化,委求每个人和每个阶层都恪守各自的行为准制和法律权限,另一方面也成为遏制君主权力过分膨张的有效手段。对“荣誉”理解最恰当的是
A. 相互制衡的政府权力
B. 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
C. 自由平等的公共人格
D. 高风亮节的精神品格
28. 详细信息
卢梭生前遭人唾弃,死后却受人膜拜。卢梭的遗体于1794年以隆重的仪式移葬于巴黎先贤祠。他的棺木外形也设计成为乡村小寺庙模样。从正面看,庙门微微开启,从门缝里伸出一只手来,手中擎着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对火炬寓意解读最准确的是
A. 照亮法国的自由之路
B. 直接点燃了法国大革命的烈火
C. 这只火炬让卢梭玩火自焚
D. 这只火炬让欧洲人民看到光明
29. 详细信息
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
A. 主要靠对外掠夺
B. 主要靠文艺复兴
C. 主要靠古罗马的法制
D. 主要靠其内在的发展
30. 详细信息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31.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出现了很多以商人身份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A. 社会主流经济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B. 商人地位得到改观
C. 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了某些变化
32. 详细信息
(题文)马克思说:“这本书可以用来当做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李卜克内西说:1859年成为划分科学史前后两个‘世界’的界限。赫胥黎说:“它可以感动那些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的人们。”他们所指的事件是
A.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出版
B. “日心说”的提出
C. 蒸汽机的发明
D. 《物种起源》的发表
33. 详细信息
“自达尔文、赫胥黎等以生物学为根据,创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之说,其影响延及于世间一切之社会,一切之事业,举人世间所有事,无能逃出其公例之外者。”下列各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是
A. 为启蒙思想的产生提供依据
B. 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C. 为中国维新变法提供了理论支撑
D. 工业革命后,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勃兴
34. 详细信息
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以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为特征的“大烟囱工业”“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而电子、核能、激光、人工合成原料等“朝阳工业”则迅猛发展,它充分说明科技革命使
A. 政府对科技日益重视 B. 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减弱
C. 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手段不断改进 D.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35. 详细信息
儒家思想孕含着的许多治国理念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之以政(政令),齐之以刑(刑罚),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治国理念及其理由。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思想主张作出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指出明朝无“善治”的原因。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宗羲为了防止“无善治”所提出的举措。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从中能得到哪些借鉴?
36. 详细信息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西方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阅读材料:
材料一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对一个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材料二文艺复兴关注的是人活着时现实的世界,而不是人死后的世界;它主要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他或她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捕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及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和意义。
3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部门,不论是在任何行业,技术的获得和传承都是非常重要的。尽管“不耻相师”是我国历史上工匠的优良传统,但是从技术层面上来说,我国历史上工匠的生产具有非常严格的传承制度。“城乡各种手工业者通常是父子相承,职业世袭”,民间工匠为了守家业,也为了保持比较长的竞争优势,因而技术只传于家族内、且传男不传女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防止技术外传是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一定程度保证了技术在家族内部的传承,另一方面不利于技术的传播,甚至失传。
——摘编自于霞《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封闭性》
材料二
近代专利制度开创于英国,1624年英国制定专利法(当时称为“垄断法”)规定,第一发明人对其新发明拥有正当的财产权利,“直到国民们学会这件事为止”。难怪韦伯说,若无1624年的《专利法》,那么“对18世纪纺织工业中资本主义发展具有决定性的那些发明就未必有可能”。
一—《大国崛起》
材料三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从棉纺织业进行工业革命……使许多亚非拉美国家和地区沦为其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并利用先进的交通工具向这些地区输出工业品,甚至在当地建立资本主义企业,把殖民地半殖民地变为其经济附属。
——摘编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手工技术传承的影响并分析形成手工业封闭 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垄断法”所产生的最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