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二前半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考试完整版(安徽省滁州市县中联盟)

1. 详细信息
秦废分封而汉廷“推恩”,秦汉大帝国都把宗王视为中央集权的障碍,可西晋和南朝却出现了重用宗王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皇权加强后的自我保护
B. 政治动荡下的理性选择
C. 家天下思想观念的影响
D. 选官制度降低官员素质
2. 详细信息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美国南方的革命热情比北方低沉,英属加勒比群岛的殖民者甚至没有和北美大陆殖民者一起反抗英国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A. 美国北方种植园经济发达
B. 加勒比地区海盗活动猖獗
C. 当时英国军事实力的强大
D. 种族奴役制度规模的不同
3. 详细信息
公元前487年,雅典进行了执政官选举方法的改革,由原来的公民大会直接选举变为由享有资格的成员抽签选执政官。这一改革
A. 有利于避免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B. 有利于削弱氏族贵族的权力
C. 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D. 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4. 详细信息
西周时期,“君权宗法化”是王权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之一。下列选项可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B.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C.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D.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5. 详细信息
孔子在《礼记·孔子闲居》中说:“夫民之父母,必达于礼乐之原。”即君主、卿大夫应该遵守礼乐之规则,才能为民之父母。这表明礼乐制度
A. 体现了民本思想
B. 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
C. 缓和了社会矛盾
D. 强化了尊卑等级秩序
6. 详细信息
清代前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分野,但有以“起运”“存留”为标志的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的划分和调整。“起运”与“存留”实质上就是中央与地方对于所征收钱粮按一定比例进行再分配;一部分起解户部及各部寺监,作为国家经费开支之用,一部分存留本地,作为地方经费开支之用。与宋代相比,这种做法
A. 有助于地方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
B. 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进一步尖锐
C. 说明中央有逐渐加强集权的趋势
D. 将地方官员对人民的盘剥合法化
7. 详细信息
明代张萱的《西园闻见录》记载:御史上封事,虽要在当天“呈堂揭帖”(据揭帖向都御史汇报),但御史仍然“当劾则劾,仍回递其揭帖与之,都御史不敢不受,是不得箝制也”。这可以佐证当时
A. 御史以小制大强化了专制权力
B. 监察官员为皇帝耳目位尊权重
C. 监察制度有效纠劾了官员犯罪
D. 专制国家监察制度的阶级属性
8. 详细信息
1909年,清政府在各省设立咨议局。议员们通过咨议局“为地方兴利除弊、弹劾官吏、审核政府、参政收支等方面,积极参政,提议案,论改革”。这说明
A. 责任内阁制在中国初步形成 B. 咨议局议员发挥民意代表作用
C. 清政府被迫迎合民主潮流 D. 中国开始迈人民主政治的门槛
9. 详细信息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

文献

文字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记》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御史)

《汉旧仪》

惠帝三年,相国奏遣御史监三辅郡

《通典》

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汉书·百官公卿表》

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



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
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
C. 秦汉时期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

10. 详细信息
云梦秦简《语书》中提到“凡良更,…又廉洁,敦诚而好佐上:以一曹事不足独治也,故有公心又有自端也,面器与人治,是以不争书”即凡是良更,廉清、忠诚而能为君上效力:他们知道一曹的事务不能独断独行,所以有公正之心又能够纠正自已,厌与别人争论治理的方法,所以不拘于自己的理解争执不体,这说明,秦朝
A. 对官员行为有明确的规范
B. 对官吏提出了职业道德要求
C. 注重对官员的考核与评价
D. 官吏的选拔做到了德才兼备
11. 详细信息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从实质上说明了
A. 周朝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 B. 商与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
C. 宗法制与礼乐制存在因果关系 D.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12. 详细信息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解读准确的是
A. 《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并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 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D.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焕然一新
13. 详细信息
《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爱百姓故刑罚中,刑法中故庶民安,庶民安故财用足,财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故礼俗刑,礼俗刑然后乐。”这段话反映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家国一体
B. 礼乐文明
C. 宗法血缘
D. 上尊下卑
14. 详细信息
亨廷顿认为:未来世界全球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的相互作用。在不同文明之间,核心国家间的关系将影响冷战后国际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未来走向。材料表明
A. 文明冲突的社会不会有政治经济利益
B. 东西文明的对抗决定国际秩序的走向
C. 国际政治斗争的新领域将是文化领域
D. 冷战时期遏制理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
15. 详细信息
19世纪60年代,法国开始实行改革,例如议员可得到请愿权利,官方“公报”公布议会辩论记录,废除禁止工人罢工和结社的法律等。1870年4月,元老院受到削弱,变为普通上院。法兰西第二帝国后期的变化意味着
A. 工人的权利得到了切实保障
B. 民选议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C. 元老院的政治地位元足轻重
D. 皇帝的专制统治进一步巩固
16. 详细信息
1926年下半年,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提出“应(将土地问题)列入议事日程,没有农民的支持,胜利是不可能的”,同时又提醒“在当前任务方面,必须在中共和国民党之间协商一致”。材料表明
A. 苏联对中国革命给以及时指导
B. 土地问题是当时国共最大分歧
C. 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日趋明显
D. 共产国际对北伐战争横加干涉
17. 详细信息
陈云在1938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描述道:“抗大在武汉登报申明不招生了,一点没有用……没有汽车用两条腿走,男男女女从千里之外都来了……西北旅社住的什么人都有,各党各派、新闻记者,还有青年组织的参观团。”这一现象表明
A. 全面抗战路线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B. 敌后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主战场
C. 国共力量对比出现决定性的转折
D. 抗日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取得成效
18. 详细信息
1787年,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上,代表们唇枪舌剑,争论得异常激烈,但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意见几乎完全一致。代表们争议最少的问题可能是
A. 美国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制
B. 国会实行一院制还是两院制
C. 行政官由人民还是议会选举
D. 黑人奴隶是否纳入征税范围
19. 详细信息
美国历史学家K.S.平森认为1870年至1900年的德国正在从一个“诗人和思想家”的民族转变为以工艺技巧、金融和工业组织及物质进步为公共生活的显著特征的民族。与这一转变无关的因素是
A. 启蒙运动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C. 德国统一
D. 德意志帝国成立
20. 详细信息
据1843年中英协定关税后主要进口货物的新旧税率(100%)表可知当时


——整理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A.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 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C. 英国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D. 中国逐渐沦为半封建社会
21. 详细信息
19世纪30年代开始,英国议会进行了选举改革逐步取消了“腐败选区”的议席,新兴的工业城市有了相应的议席;扩大了选举权,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并取消由上院提名下院成员的权利。此次改革
A. 其打破了特权选举扩大了选举权 B. 这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权
C. 这表明了无产阶级已取得选举权 D. 其推动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
22. 详细信息
古希腊农业文明与大河流域不同,人地矛盾更为突出,古希腊人更早地提出节育、晚婚的理论。也更早地向希腊半岛以外移民。土地所有权是公民的专有权利,希腊的政治集体、公民集体和土地所有者集体是一回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古希腊以奴隶制工商业文明为主 B. 古希腊以农业文明为主
C. 古希腊节育政策导致了小国寡民 D. 贵族因经商而积累财富
23.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社会有“出妇之道”:女儿出嫁后,娘家的户口、土地、生活用品一律清除;不能继承娘家财产;改姓氏;不在传统伦理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中;若一个家族因罪连坐,嫁出去的姑娘也不必受牵连。导致上述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
A. 重男轻女的社会传统 B. 根深蒂固的宗法观念
C. 女性社会地位低下 D. 束缚人性的三纲五常
24. 详细信息
下表是黄埔军校课程安排简表

表中主要反映出
A. 黄埔军校课程繁多,学生负担重
B. 军事训练与爱国主义教育并重
C. 军校着重于培养务实型军事人才
D. 特别注重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06年,晚清宣示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其中,“忠君、尊孔”为第一类,“尚公、尚武、尚实”为第二类。“尚公”一方面要求将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中心任务,另一方面要求仿效西方的注重团体合作和社会公德的做法;“尚武”即要求仿效“东西各国,全国皆兵”之制;“尚实”强调的是躬行实践,同时学习西方的实证精神,旨在造就“可农、可工、可商之才”,以利国计民生。自此,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明令颁示的教育宗旨正式诞生,它一直沿用至清王朝覆亡止。
——摘编自杨天平《晚清教肓宗旨史论》
材料二 1912年教育部正式公布了中华民国新的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道德教育,全称公民道德教育,其要旨为自由、平等、亲爱。实利教育主要包括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态度、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国计民生等内容。军国民教育要求通过加强军事训练、兵法操演等途径,以增进学生体质体能、提高学生军事技能,实行“举国皆兵之制”。美感教育简称美育,强调通过诗歌、美术等艺术活动唤醒学生“浑然之美感”,进而达到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人格的目标,即“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摘编自喻本伐《中国教育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制定1906年教育宗旨的思想来源,并对该宗旨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教育宗旨和晚清教育宗旨的异同,并说明中华民国教育宗旨的意义。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欧洲北端的英国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国家。长久以来,英国一直居于“文明世界”的边缘,但正是这样一个小小岛国,却率先敲开通向现代世界的大门,英国从地理边缘变成了世界的中心,而地缘的中心实则就是文明的中心。凭借这种新文明,一个小小岛国变成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领头羊。
——据《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工厂又称制造厂,是一类用以生产货物的大型工业建筑物。大部分工厂都拥有以大型机器或设备构成的生产线。在世界近代史中泛指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即使用机械化劳动代替手工劳动的资本主义工业场所。
工业化的机器和厂房是非常昂贵的投资,股份公司迅速成为工业社会普遍的企业组织形式。同时,投资银行、证券经纪公司和其它金融企业为了适应股份公司的需要也纷纷兴起。1799年,欧文与他后来的岳父合伙创办了新拉纳克工厂,欧文任经理。欧文把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为10小时,禁止不满九岁的童工劳动,提高工人工资,工厂暂时停止工资照付。改善工人的生活和劳动条件,设立工厂商店向工人出售比普通市场便宜的消费品,开办工厂子弟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建立工人互助储蓄会。1788年,卡特莱特在建造雷特福德工厂时投资350英镑用于经理室、会计室和门房的建设,此举使他的工厂获得了“革命工厂”的称誉。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改进济贫管理,建立中央济贫管理机构,改变过去以院外救济为主的政策,而变为以院内救济为主,对救济资格严格审查,实施普通救济的原则,扩大了社会救济的范围。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英国跳跃式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变化。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诚被任命为湖北省政府主席后,便领导了以“减租”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改革。1941年4月制定《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具体内容包括:“农民佃租定为正产物总收获量千分之三百七十五:即由总收获量先提二成五归佃,所余七成五由主、佃对分;实施减租后,地主不得因减租而撤佃;按年分区推行,其分区推行次序及办竣期限,由省府以命令规定之,期于五年内,次第完成。”这种土地改革总的说来,效果甚微,“减租政令不免有遭受破坏的地方”,主要有:地主“将一部分田亩匿不陈报,以图拆补减租损失者”;“佃户在地主积威之下,仍多方维持地主利益,不敢有短失者”;地主“往往假词威吓,使佃户不敢依照规定减租”。“以上情形,均可见地主势力之大,竟可迫使无知乡农自动地放弃其应得的利益”。经过这段“减租”的实践,陈诚自己也承认:“所可痛心者,就是在‘做’字上太差劲。更重要的,陈诚的“减租”改革并没有得到国民党上层的支持。整个改革,并没有国民党的中央文件加以肯定,都是湖北省的行为,结果收效不大。
——《中共党史研究》
材料二 针对土地问题毛.泽东明确指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在民主革命时期,正确的土地政策经验主要是:广泛发动群众,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这是打破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基本措施;将农民的乡土和族群意识纳入到阶级意识的体系中去,使农村的土地改革成为阶级斗争的主要组成部分;无偿没收地主土地。这些土地政策,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摘自《向毛主席学习》
(1)根椐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陈诚土地改革收效不大的原因。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