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至2018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二单元测(部编版)

1. 详细信息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6世纪80年代,中国重归统一时的皇帝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武则天    D. 唐高祖
2. 详细信息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首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是(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3. 详细信息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历史现象的高度评价(   )
A. 赵州桥的修建    B. 大运河的开凿
C. 指南针用于航海    D. 市舶司的设立
4. 详细信息
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覆灭,它与下列哪一个朝代类似(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5. 详细信息
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这是诗人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开元盛世    D. 开皇之治
6.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搭配没有联系的是(   )
A. 女真族——完颜阿骨打    B. 蒙古族——松赞干布
C. 契丹族——耶律阿保机    D. 党项族——元昊
7. 详细信息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不畏艰难的精神    B. 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研究和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D.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8. 详细信息
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①武则天登基成为皇帝 ②唐三彩的生产 ③妇女喜好骑马、打球、射箭等 ④尚武风气盛行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9. 详细信息
促使唐朝由盛转衰亡的因素有(    )
①安史之乱 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黄巢起义⑤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④⑤
10. 详细信息
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④②
11. 详细信息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物,正所谓“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历史上将图一人物开创的盛世称之为什么?请写出他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革新措施各一例。
(2)图二人物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军权和行政权(中央、地方)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使得北宋的政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图三人物最主要的贡献是什么?元朝设立哪一机构直接统辖西藏,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4)1684年,图四人物在位期间设立了哪一机构管理台湾?为稳定西藏局势,他册封了什么称号给西藏的一位宗教首领?
(5)请简要评价以上四位人物。
1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在手工业方面,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在商业方面,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大都市。
材料二:宋代经济极为繁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兴旺发达。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了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制瓷业、造船业尤为突出。泉州、广州等地有发达的造船业,同时这些地方也是闻名世界的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随着货币流通的扩大,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产生了。
材料三:清前期耕地面积表

材料四: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长足的进步。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的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从国外引进的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在清朝时得以普遍种植。农业产品品种和产量的增加,对手工业和城镇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请回答:
(1)唐朝“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农业生产工具”,请试举两例。唐朝的“陶瓷器的生产水平很高”,请说出它们中的一个代表。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出唐朝的一个“繁华大都市”。
(2)“两宋时期,南方的手工业非常繁荣”,其中,哪一地区制瓷业发展成为后来的瓷都?“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专门机构加以管理”“专门机构”指的是什么?“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指的是什么?最早诞生在哪一地区?
(3)阅读材料三,从1661年到1766年,清前期的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导致的?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说说“玉米、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的普遍种植与清前期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
13. 详细信息
明朝为巩固统治,在政治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从地方到中央全面改革官制,以强化皇权。
材料一:

材料二:“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1)材料一种的图一反映的是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哪项措施?后来,明成祖又成立了哪一个类似图二的同类机构?
(2)结合材料一中的图二说说明太祖在中央是怎样进行改制的?并以其为例谈谈该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3)“明太祖制义取士”指的是什么?廖燕对其持什么态度?结合材料及所学谈谈他为什么会持这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