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上册高二期末考语文考题带答案和解析(福建省福州市八县一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薜荔(bì) 玉簟(tán) 鼙鼓(Pǐ) 长歌当哭 (dàng)
B. 似霰(sàn) 渌水 (lǜ) 吐哺(bǔ) 停杯投箸(zhù)
C. 蹩进(piē) 訇然 (hōng) 神妪(qū) 聒碎乡心(?uō)
D. 荠麦(jì) 潺?(yuán) 孱头 (càn) 繁文缛(rù)节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褥暑? 兰 钟鼓馔玉 蒸藜炊黍晌东?
B. 肄业? 绰约? 诎诎逼人 天涯霜雪霁寒霄
C. 踯躅? 沽取? 芙蓉泣露 出师一表真名世
D. 汗岑岑 寂寥? 趋之若鹜 且放白鹿青涯间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斗酒十千恣欢谑? 放纵,无拘束 举杯断绝歌路难 断绝:停止。
B. 两朝开济老臣心 济:开创 观流水兮潺 潺?:水缓慢流动的样子
C. 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可怜楼上月徘徊? 可怜:可爱
D. 危樯独夜舟 危:危险的? 与佳期兮夕张 ? 佳期:美好的时光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摘编自习.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艺作品的品质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有关,这意味着有了雄伟的人格就能写出雄伟的作品。
B. 艺术作品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创作者需要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C. 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技巧和态度制约着作品质量,艺术素养、技巧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因素。
D. 经典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后面几段提出分论点,形成总分的结构。
B. 文章从经典的内涵、作者的德艺和创作的艰辛等方面,对文艺创作进行了论述。
C. 文章第三段在提出观点后,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德艺方面的要求。
D. 文章最后一段用比喻论证法和对比论证法,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艰苦。适当化用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创作《红楼梦》的曹雪芹,应该有伟大的灵魂,也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技巧。
B. 错误倾向、低级趣味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养德格格不入。
C. 文艺工作者有了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就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D. 传世的经典作品,往往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是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难得的是同时收获了高收视率与好口碑。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飙升。
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V”也出言点评,《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这样的节目也应给电视人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曝米花”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
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而除了武亦妹这样的“才女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为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
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
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2017年2月1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早在2014年,习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摘编自2017年02月08日《湖南日报》)
材料三: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佛经》、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
(摘编自2017年02月09日《长江日报》)
材料四:
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
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爱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
(节选自《人民周刊》2016年第12期,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地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
B. 《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系列节目的火爆,根源在于它们在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创新。
C. 习总书记希望学生记住古典诗词,传承中华文化的基因,他希望我们的教材要保留传统的经典。
D.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在传播诗词知识的同时,也让大家对我们中华文明更加自信,更加喜爱我们自己的文化。
【小题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荧屏是一种资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让电视人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
B. 第二则材料和第一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更为全面。
C. 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
D. 第四则材料具有新闻调查的性质,作者使用了一系列数据表达观点,即大多数的受访者认为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
E. 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B.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C.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D. 叶向高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万历期间,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军事也接连获胜,朝廷呈现中兴气象,史称万历中兴。
B. 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的官员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的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C. 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D. 缙绅,原意是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如: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中有“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叶向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B. 叶向高仁厚友爱,救助同僚。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C. 叶向高位高望重,尽忠职守。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
D. 叶向高睿智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听赵秀才弹琴
韦庄
满匣冰泉咽又鸣,玉音闲淡入神清。
巫山夜雨弦中起,湘水清波指下生。
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
不须更奏幽兰曲,卓氏门前月正明。
【小题1】下面对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满匣冰泉咽又鸣”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有异曲同工之妙。
B. 第二句写玉音清脆,让人渐觉气定神闲,写出了琴声清雅的特点。
C. 诗中运用了典故,《幽兰操》是孔子所作,卓氏指卓文君。诗中风趣的写出不必弹幽兰曲也能引起卓文君的琴心,从侧面表现了音乐的感染力。
D. 本诗与《李凭箜篌引》一样,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来表现音乐,只是李贺的诗用了湘夫人、女娲、吴刚等神话典故,使得全诗想象更瑰丽,立意更新奇。
E. 本诗侧重于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而《李凭箜篌引》不但描摹音乐,还增加了诗人的情感寄托。
【小题2】这首诗的颈联是怎样描写琴声的?请赏析。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吴中书事
杨乘①
十万人家天堑东,? 管弦台榭满春风。
名归范蠡五湖上,? 国破西施一笑中。
香径②自生兰叶小③,响廊④深映月华空
尊前多暇但怀古,? 尽日愁吟谁与同。
【注】①杨乘,唐朝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宣宗大中元年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一生未得重用。②香径:苏州香山旁小溪,传说吴王改种香花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③兰叶小:长得不茂盛④响廊:用于跳舞的木板长廊。相传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造。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描写实景,“十万人家”写吴中的繁华,以“管弦台榭”代指吴国歌舞升平的景象。
B. 颔联“名归范蠡五湖上”指的是范蠡献计于勾践,把西施献给吴王夫差,吴被灭之后归隐一事。
C. 颈联描写眼前之景,意蕴丰富, “自”重在表现香径荒凉冷落,“空”意在渲染响廊空寂无人。
D. 尾联“谁与同”和范仲淹的“吾谁与归”的意蕴相同,表现了诗人欲辞官归隐却无人理解的无奈。
E. 这首七言律诗,以景起笔,以愁收结,感情深沉,语言含蓄;颔、颈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小题2】试比较本诗与李白《越中览古》在主旨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9.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时不可兮骤得,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2)心非木石岂无感,_________________。(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3)______________________,迷花倚石忽已暝。(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5)《阁夜》中描写军中乐声和三峡夜景,营造出悲壮雄浑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凭箜篌引》中写李凭的箜篌声传到月宫,让吴刚和玉兔回味良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外部发展环境恶劣,五风十雨,需要有新的政策选择,才能实现持久的增长。
②在为老人提供经济赡养之后,子女更要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使他们能够好好享受生活,拥有美好的桑榆晚景。
③中国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缠绵悱侧,
才能一往情深;超旷空灵,才能羚羊挂角。
④实施“精准扶贫”,就是要创新扶贫机制,瞄准扶贫对象,找到真正适合的措施,着
力改善贫困地区百姓箪食瓢饮的生活状况。
⑤即开型体育福利彩票投注点人头攒动,到晚上十点购买彩票的队伍仍然尾大不掉。
⑥在电影《落叶归根》里,郭德纲因扮演劫匪操着一口河南腔 ,“很受伤”的河南人出离愤怒,要求郭德纲给个解释。
A. ①③②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④⑤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两档节目的相继播出,让文化节目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议对象,这在文化学者看来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B. 近年来,国人境外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被频频曝光,不仅对我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更干扰了正常的旅游秩序。
C. 能否推动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密切双方在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联系,是引导中澳关系能够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D. 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令媛今年能考取大学,多亏老师们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非常感激。
B. 各位书友!新版《李白诗选》业已售罄。本店正在组织货源,一旦到货,当函请各位光临!
C. 徒弟给老师拜年时说:“您的学生叩问老师金安!祝老师新年事业蟾宫折桂!”
D. 承蒙您老亲自奉书指导,我读后受益匪浅,然因琐事繁杂,未能及时回信,望见谅。
13.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①____________,例如无人机用于航拍,扫地机器人走进了家庭。然而,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一样,在每一件高科技新产品带给我们便捷、快乐的同时,②____________,例如无人机可能会干扰民航客机的飞行。如何在享受高科技产品带来便捷与快乐的同时,③____________,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14.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2018年1月12日,合肥某女教师为了等迟到的丈夫阻拦高铁发车。该女称丈夫就在检票口,并用身体阻挡车门关闭。无论是乘务员、信号源发出警告,还是乘警不断强调“你这是犯法”,甚至动手拉她,该女始终死死把住车门不撒手,最终导致列车晚点四分钟。很快该女教师被当地主管部门停职,她说 “学校乱来,我教学上没过错,学校没资格让我停职”。
这件事情,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百姓说事”栏目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