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地理考试题(湖南省郴州市)

1. 详细信息
读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示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1100米 B. 1190米 C. 1820米 D. 1560米
【小题2】上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
A. B.
C. D.
【小题3】上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
A. ③ B. ④ C. ⑤ D. ⑥
2. 详细信息
下面左图、右图分别为“某月13日9时和15日9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日正信北半球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小题2】15日9时与13日9时相比
A. 日本南部受强台风影响 B. 我国东部海域风力减弱
C. 华南地区天气持续晴朗 D. 朝鲜半岛天气状况稳定
3. 详细信息
(2016?连云港模拟)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反映某地区水分的盈亏。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①地的年降水量可能
A. 等于400 mm B. 等于2 000 mm
C. 大于2 000 mm D. 在400~2 000 mm之间
【小题2】以下各地蒸发量最小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
【小题3】下列各地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是
A. ①地 B. ③地 C. ④地 D. ⑤地
 
4. 详细信息
河西走廊地区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类似于“蜂巢”,下图是该地貌的地质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
【小题1】形成此种花岗岩地貌地质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沉积 D. 风力侵蚀
【小题2】该地区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 外力沉积一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B. 外力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一岩浆喷出
C. 岩浆喷出一外力沉积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
D. 岩浆侵入一外力沉积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5. 详细信息
左图为某区域水系图,右图为甲湖泊及与其相连乙河段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湖泊水补给河水的月份是(  )
①1月 ②7月 ③8月 ④11月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小题2】关于图中丙河河水流动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6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②7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③8月?从东北流向西南 ④11月?从西南流向东北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6. 详细信息
林木径级是指森林中原木的直径值,通常用cm来表示,下图为我国长白山北坡岳桦林种群林木径级随海拔动态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长白山北坡岳桦林总体上呈现
A. 径级数越大,株数百分率越大
B. 株数所占比重随着径级数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
C. 相同径级高海拔株数百分率低
D. 相同径级低海拔株数百分率低
【小题2】从开发与保护角度考虑.推测长白山北坡岳桦林最适宜采伐的原木径级主要集中在
A. 原木径级15-30cm的1800米附近山地
B. 原木径级2.5-15cm的1800米附近山地
C. 原木径级30-40cm的1900米附近山地
D. 原木径级30-65cm的2000米附近山地
7. 详细信息
逆风有利于飞机起飞和降落。下图示意“某机场及其附近地区飞机起飞时噪声等值线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1】机场附近盛行风向最可能为
A. 西北风、东南风 B. 南风、北风
C. 东风、西风 D. 东北风、西南风
【小题2】【小题2】上图中E.F两地分别适宜布局
A. 科技园区、草地 B. 草地、高级住宅
C. 高级住宅、乳畜业 D. 科技园区、乳畜业
8. 详细信息
2017年1月12日,印度尼西亚宣布了部分取消镍铝矿的出口禁令。这是自2014年1月实施矿石出口禁令后,允许在国内建设冶炼厂的公司在获得特别许可后出口原矿。禁令实施前,印度尼西亚是我国镍铝矿石主要供应国,禁令实施后,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镍铝矿石.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1】影响印度尼西亚镍铝开采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政策与原料 B. 市场与交通 C. 资金与劳动力 D. 原料与市场
【小题2】【小题2】2014年1月印度尼西亚实施矿石出口禁令,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护生态环境 B. 稳定矿产市场价格
C. 避免资源枯竭 D. 提高资源的附加值
9. 详细信息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1数量从2012年开始下降,至2015年累计减少1300万人,2015年,随着越来越多外出务工者的回流,我国首次出现了流动人口减少的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 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 B. 地区之间差距缩小
C. 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 D. 外出务工时间过长
【小题2】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 减缓经济的增长速度 B. 阻碍企业的转型升级
C. 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D. 降低人口老龄化程度
10. 详细信息
绿道(GL)是具有生态、休闲、文化等多种功能,兼顾生态和经济平衡的完整线性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图为南京市西部江心洲及滨江带绿道系统规划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小题1】江心洲是河水周期性涨落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同部位的沉积砂砾颗粒特征是
A. 从洲面垂直向下沉积物颗粒逐渐加粗 B. 东西侧翼的沉积物多以淤泥为主
C. 洲尾部沉积物的粗细分选性好 D. 迎水侧的洲头沉积物颗粒较粗
【小题2】【小题2】江心洲近年来发生的变化可能是
A. 大量农业开垦导致江心洲内部湿地锐减
B. 南水北调东线实施调水后江心洲面积缩小
C. 长江三峡蓄水后江心洲面积有扩大的趋势
D. 造船、沙场等产业的退出使江心洲的发展趋于衰落
【小题3】【小题3】关于江心洲滨江带绿道的规划建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码头、船坞等工业遗址需要彻底清理 B. 滨江堤岸需要生态化、景观化改造
C. 东侧要与市区隔离开避免市区的干扰 D. 西侧破碎的湿地应保持其相互独立性
11. 详细信息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一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每相邻两个节气相差一般为15天左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上图所示的二十四节气中,每条直径上相对的两个节气日最可能出现的是
A. 两节气日的昼夜长短正好相反 B. 两节气日期都一定相差180天
C. 太阳视运动轨迹出没方位相同 D. 两节气日正午太阳高度都相等
【小题2】小满至芒种期间
A. 我国各地日出东南方 B. 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C. 我国各地正午日影朝北 D. 合肥白昼逐渐变短
12.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华县赤水河(源于秦岭北坡,含沙量大)下游的“桥上桥”为东西走向,下桥7孔,建于康熙年间,上桥9孔(受建于下桥之上),建于道光年间。
湘西武陵山区的德夯大峡谷坡陡谷深,溪流众多,植物资源丰富。世界第一跨峡谷悬索桥,飞架于谷地355米上空,主跨长达1176米,车行其上,崇山峻岭近在咫尺,车外云蒸霞蔚如临仙境。左图示意桥上桥,右图示意德夯大峡谷悬索桥。

(1)结合左图桥梁功能分析桥上修桥的原因。
(2)分析在德夯大峡谷上建桥不选择墩桥(有多个桥墩的桥)的原因。
(3)分析德夯大峡谷多云雾的成因。
 
13.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蜜蜂在植物的花期传粉采蜜,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蜂制品也是高档营养品和制药原料。养蜂有两种方式:终年将蜂群固定于一个蜜源地的饲养方式,称为定地养蜂;蜂农带着蜂箱追赶花期,奔波在不同的蜜源地,称为转地养蜂。下图为云南省地形图和某蜂农的转地养蜂路线图。


(1)云南省是我国定地养蜂最集中的省区之一,养蜂业具有“采蜜早、产量高、品种多”的特点,说明其主要原因。
(2)据图分析转地养蜂的比较优势。
(3)以前,转地养蜂的收入极不稳定,很多时候长途奔波却无蜜可采。近年来,蜂农的收入有所增加,转地养蜂也轻松很多。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地理原因。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红枣大体分为两大产区,一是西北地区(新疆、甘肃等),二是中东部地区(陕西、山西、河南和山东等)。有关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全国的红枣种植面积已达到2900万亩,在盛果期全国13亿的总人口每人每年要平均分吃到35公斤的红枣,约占人均主食用量的七分之一。新疆红枣的种植面积600万亩,产量是17万吨,主要以干枣销售为主,预计今年产量能增加40%,约24万吨。但据不完全统计,从事红枣加工的企业却只有20多家,加工能力顶多在10%至20%之间,在2015年出现了严重的红枣滞销现象。
材料二:图左为新疆某地枣树下银灰色薄膜覆盖图;右图为该地气候资料统计图

(1)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思考枣树底下用银灰色薄膜进行树盘覆盖的作用。
(2)结合材料试分析新疆红枣2015年出现大规模滞销的原因。
(3)分析新疆销往国内外的红枣以干枣为主的原因。
 
1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17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日内瓦是瑞士第二大城市,有150余个世界组织的总部,是重要的国际会议中心,住于日内瓦湖西南角,日内瓦湖光山色四季皆具吸引力,日内瓦湖是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的冰碛湖,,在瑞士日内瓦的附近,罗讷河与阿尔沃河交汇,两河交汇形成非常明显的界线,在夏季形成“泾渭分明”的奇特景观。

(1)简要说明日内瓦湖的形成过程。
(2)简述日内瓦成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原因。
(3)分析在夏季两河交汇处形成“泾渭分明”现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