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九年级上半年期末考试化学考试题(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

1. 详细信息
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应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上用稀盐酸除铁锈
B. 生活中用纯碱去除发面团中的酸味
C. 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
D. 生活中生石灰用作袋装食品干燥剂
2. 详细信息
宏观和微观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 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C. 通过气味辨别白醋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 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状态变化,分子大小随之变化
3. 详细信息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对化学用语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H ②Fe ③Fe2+ ④CO2 ⑤MgO
A. ③表示铁离子 B. 能表示一个分子的有④⑤
C. ②和③属于同种元素 D. ④表示C02由1个碳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4. 详细信息
过氧化钠(Na2O2)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02+2C02=2Na2C03+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正确的是
A. 碳酸钠为酸 B. 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C. 反应前后部分氧元索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实验室可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5. 详细信息
将下列各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HNO3和FeCl3 B. NaOH和HCl
C. BaCl2和Na2SO4 D. KOH和CuSO4
 
6.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图2探究分子是运动的
C. 图3鉴别两种物质 D. 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7. 详细信息
分析、推理和类比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氧化碳可使人中毒,故二氧化碳也会使人中毒
B. 某物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也碳、氢、氧三种元素
C.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故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纯度,故点燃甲烷前也要检验纯度
8. 详细信息
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根据所给图表(氢氧化钠、碳酸钠分别在水、酒精中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上述图象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B. 2℃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
C. 40℃时,若将50gNaOH分别投入到100g水和l00g酒精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D. 40℃时,将适量CO2通入饱和的NaOH酒精溶液中,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
9. 详细信息
下列实验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 向稀盐酸中加入镁条 B. 向一杯饱和的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C. 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D. 向过氧化M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
10. 详细信息
下面对有关实验的设计与解释,不合理的是

 

实验内容

试剂与方法

结论与解释

A

分离 CaCO3和CaO

加水溶解、过滤

CaO溶于水

B

除去H2中HCl

通过NaOH溶液

HCl与NaOH溶液反应

C

鉴别稀盐酸、稀硫酸

滴加BaCl2溶液

稀硫酸与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D

检验CO2和O2

带火星的木条

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A. A B. B C. C D. D

11. 详细信息
读识下图,按要求填写:

(1)图A所示是2017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__
(2)由B、C两种原子可构成两种不同的分子,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
(3)由C、D两种微粒构成的物质属于__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4)由以上元素,写出?种含三种元素的化合物__________
12. 详细信息
请列举一例(生产、生活中的事实),来证实、说明或解释下列化学现象:
例如:缓慢氧化 铁钉表面生锈镑
(1) 氦气性质稳定且密度比空气小 _________?
(2)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___
(3)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___________________
(4) 中和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