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至2018年高二上半期期末考试历史(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创制”的含义是(   )
A.推行王位世袭制       B.实行宗法分封制
C.确立世卿世禄制       D.实施中央集权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 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学者费奈隆在提到雅典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全体雅典民众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民主政治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雅典民主体现了人民主权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 创造了新的宪法体制
B. 不具有普适性
C.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具有借鉴意义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
A. 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
B. 武昌首义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C. 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D. 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9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在俄国以资本主义方式进行的传导型现代化受到阻碍的背景下发生并取得成功的。”该材料所反映出的十月革命的意义主要在于
A.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
B. 是布尔什维克主义即列宁主义的伟大胜利
C. 开创了另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发展模式
D. 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到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
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
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区域自治的设想
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美国“对中国采取主动行为”的意图是
A.扭转与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           B.促使日本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C.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D.促进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5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 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
C.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D. 德、意与法国争夺欧共体领导权斗争激烈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明代前期徽商州祁门土地买卖时的契约数和使用的通货情况。此表反映了明代前期

时间

契约张数

使用通货的类别和次数

洪武至宣德年间(1368—1435)

42

宝钞27、布12、稻谷1、银1

正统至弘治年间(1436—1505)

123

布31、稻谷3、银89



A. 货币经济发展尚未成熟
B. 社会经济出现大幅衰退
C. 商品交易秩序较为混乱
D. 土地集中程度愈来愈高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家中天使”是指维多利亚时代(1819—1901)的中产阶级妇女在家照顾子女,让在外辛劳工作的丈夫回家后可以得到温暖。英国诗人巴特摩尔发表的《家中天使》一诗,就颂赞了自己的妻子。这种家庭价值观的形成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欧洲启蒙运动                     B.工业革命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女权运动开展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人们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追踪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小麦价格,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这样,世界小麦的供应大体上就按照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供应。”这一现象说明
A. 科技进步促进农产品价格下降
B. 通讯革新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C. 垄断产生克服生产的无计划性
D. 农产品成为世界市场主要商品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这反映的实质是
A. 交通方式的改变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C. 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
D. 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6年,上海化工实业家吴藴初突然宣布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呼吁全国各地大量仿造生产。这导致日本的“美女牌”味之素除了在东三省销售外,在中国的其他地区再也难见踪影。吴藴初“放弃味精的国内专利”的主要原因是
A. 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B. 民族资本的竞争激烈
C. 民国法制严重不健全    D. 商战思潮的影响深远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面纱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   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
A.自由放任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放松国家干预经济                  D.仿效计划经济
19. 详细信息
“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知识经济的发展
B. 社会结构的变化
C. 福利国家的建立
D.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5年访问苏联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写道:苏联“正在不人道地形成贱民阶级,……青年人不可能自由地将自己的智力成就和思想与他们的西方朋友相比较,真担心有朝一日突然发生社会动荡。”该评价反映的问题不包括
A. 苏联社会出现新的贫困群体
B. 苏联社会上缺乏自由氛围
C. 苏联用于建设的投资过大
D. 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蕴含着社会危机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漫画(下图),你认为作者想要表达的合理主题是

A. 两极格局彻底崩溃    B. 美国追求单极世界
C. 狭隘民族主义泛滥    D. 全球化趋势的困惑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道教的一种传说,道家创始人李耳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后到达印度,创立了佛教,成了佛,还对当地人民进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道教徒欣然接受这一传说。这个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说明
A. 外来文化借助本土传统扩大影响
B. 春秋战国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
C. 文化高度自信阻碍思想文化交流
D. 佛教道教逐渐渗透融合为一体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 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 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 主张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 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的社会问题等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  )
A.注重了对历史史料的考据
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D.否定了人文主义思潮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心如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段话体现的核心思想是
A. 反对君主专制
B. 主张三权分立
C. 主张社会契约
D. 提倡人民主权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要打倒“文以载道”和“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实现文学的“革故更新”而不是“朝代更迭”。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文,改用白话国语。据此分析,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文学革命”的目的是
A. 彻底变革社会制度,实现民主共和
B. 促进文化和教育的普及
C. 推动思想领域的反封建斗争
D. 提高国民的文化素养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这一情况说明
A. 科举制的废除有其必然性    B. 预备立宪适应了时代潮流
C. 中国教育完成近代化转型    D. 清朝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是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该言论表明孙中山()
A. 认识到了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B. 发展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C. 正式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 着手进行国共合作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民周刊记载,在中国的20世纪80年代,最早堂而皇之播放的迈克·杰克逊的歌曲就是那首著名的《四海一家》,它在中国的传播不仅没有遭遇到任何阻力,反而催生出它的衍生产品,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和郭峰的《让世界充满爱》,连演唱的方式也如出一辙。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体现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B. 说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趋势
C. “良知复兴”运动席卷全球
D. 中国对外开放进入全新阶段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艺术家以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为创作圭臬。1850年后出现的艺术思潮主张采取现实的态度看待世界。到20世纪初,再现真实的艺术观己彻底失势,视觉艺术领域尤其如此。这种变化反映了
A. 古希腊的“模仿论”艺术观失去影响    B. 科学主义的兴起和新科技产品的普及
C. 西方艺术家始终坚持如实再现客观世界    D. 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和人的彻底解放
31.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至于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致使中国早期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
——马克斯·韦伯
材料二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顾立雅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
(1)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
(2)材料二中学者认为科举制和罗马法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3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消费的内容、方式和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材料二1932年,……饥荒就在眼前了,它的阴影着美国莽莽大平原。……农产品从来没像现在这么低过。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二角五分,一蒲式耳玉米是七分,一蒲式耳燕麦一角,一磅棉花或羊毛五分。糖每磅只值三分,猪、牛肉每磅二分半,200个一箱的苹果,如果个个完好,才卖四角。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上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当时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农产品价格过低问题的?
3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时代变革要求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思想文化,同时思想文化创新是时代变革的先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说古代中国由科举制度孕育的士大夫群体有着较多的一致性的话,那么到了近代因内忧外患,则使得这一群体差异性日渐突出。士大夫中最早显示出这种差异性的就是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人,他们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觉者、先行者。
——闾小波《中国近代政治发展史》
材料二只有这些作家所处的时代和国家的极其特殊的原因,才能解释作家们的事业,以及这项事业的成功。伏尔泰精神久已问世;但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士大夫群体“先觉”“先行”的表现和社会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本人只有在18世纪在法国才能真正居支配地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