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二历史后半期课时练习带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反映了孔子
A. 赞成用“俑”随葬
B. 仁者爱人的思想
C. 对鬼神敬而远之
D. 恢复周礼的意图
2. 详细信息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 人情关系
B. 伦理道德
C. 法制建设
D. 礼乐秩序
3. 详细信息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下列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是
A. 儒家“仁爱”思想 B. 墨家“尚贤”思想
C. 道家“无为”思想 D. 法家“法治”思想
4. 详细信息
孔子是国际公认的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仁爱”“和而不同”等思想影响了古今中外。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日益升温。下列说法中,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发展最具借鉴意义的是
A. 克己复礼,贵贱有序
B. “天人感应”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 存天理,灭人欲
5. 详细信息
汉宣帝(西汉第十位皇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汉代统治者的主张是
A. 以道家无为而治为指导思想
B. 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治国理念
C. 推崇理学扶为官方统治哲学
D. 权势法制与伦理劝导相结合
6. 详细信息
“他做出了把佛教和道教的成分与儒家学说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解释……他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他”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黄宗羲
7. 详细信息
“夫仁政,必自经界(地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国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8. 详细信息
南京大学副教授黄诚在《寻找治国之道——从黄老思想的兴盛到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的讲座中指出:“董仲舒的儒家很杂,包括孟子与荀子的思想、先秦各家思想、巫盅方术,因此提出‘天人合一’,更多充满了神性的意识,与先秦儒学的思想有明显的差异。”据此,黄诚强调
A. 董仲舒儒学思想侧重于宣扬君权神授
B.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 汉武帝统治时期的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D. “天人感应”学说杂糅了多种学派理论
9. 详细信息
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社会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 两者统治思想不同
B. 都是加强中央集权需要
C. 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 不同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10. 详细信息
某文学家把孔子的时代描述为“中国正处于愁闷时期”,“急于求变的她愿意抛弃一切曾经优良的传统与制度,允许有志之士从事变革”。对上述描述解读正确的是
A. “愁闷时期”具有礼崩乐坏的特点
B. “曾经优良”的制度包含郡县制
C. “急于求变”是指要求尽快建立中央集权
D. “变革”的典范是商鞅变法
11.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 儒家学派
B. 道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12. 详细信息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A.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行
13. 详细信息
宋明理学家们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14. 详细信息
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随着时代的演进而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的……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
——马克壵《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1)为什么“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了“它们最终流行开来”的原因有哪些?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作者的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谈谈你认为今天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