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二历史2018年上半期月考测验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吋期,孔子重新诠释了周礼,他并未将礼制规范强加于人,而是引导人们以血缘亲情为基点,推己及人,以此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关系,将礼从外在的等级制度和社会规范转化成了人们内在的道德意识。据此可知,孔子
A. 淡化了礼制中的等级观念
B. 试图推动宗法制度的复兴
C. 努力使礼制与时代相适应
D. 对墨家思想的吸收与转化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 人与自然的和谐 B. 社会现实
C. 人与社会的和谐 D. 人的生命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A. 倡导愚孝思想
B. 强化宗法伦理
C. 确立儒学正统
D. 重视文化教育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
A. 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
B. 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
C. 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
D. 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连经书都不算,南宋朱熹对《论语》《孟子》加以解释后使其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 四书五经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B. 魏晋时期战乱使儒学传统断绝
C.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D. 传统儒学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他说:“臣尝闻天下国家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朱熹意在说明
A. 仁义王道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B. 改善民生与治理军政相辅相成
C. 民本思想以轻徭薄赋为根本
D. 无为而治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王艮在传承阳明心学的基础上,提出“百姓日用即是道”,认为“道”就存在于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这反映了心学
A. 理论体系发生根本变化
B. 进一步得到民众的支持
C. 受到儒家民本思想影响
D. 开始出现平民化的趋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末清初,对“西学”的传入,最常见的一种说法便是“西学源出中国”。他们认为当下一些中学不及西学的事物,其实是中国古代已有而传入西方,但中国本身反而失传的事物,王夫之也认为西学大多是“剽窃中国之绪余”。这从侧面反映出
A. 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优势
B. 西学传入改造了中国自身的学术
C. 士大夫借西学来复兴传统儒学
D. 西学的优点为部分知识分子认可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 认同市民阶层利益和要求
D. 反对遵循仁义道德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从中可知
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
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
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
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用“认识你自己”这句话扭转了希腊哲学的方向,把希腊哲学从天空拉到人间。这说明此时期希腊哲学
A. 放弃对自然的研究转向人事问题 B. 开始追求绝对不变的本体和理念
C. 通过心灵的内在原则来认识外部世界 D. 从理性角度思考自己所处的环境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对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和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A. 孔子苏格拉底
B. 老子普罗泰格拉
C. 孟子柏拉图
D. 庄子亚里士多德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对这段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该材料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向天主教会的权威提出了挑战
C. 冲击了中世纪的王权
D. 倡导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等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中,“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地接受起来。所谓“因信称义”,就是内心真诚,外在不论,只要内心信仰上帝,都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赎。“因信称义”被人们“真正接受”的主要原因是
A. 人们渴望得到上帝的救赎
B. 其符合基督教的信仰原则
C. 马丁·路德的积极倡导
D. 其蕴含了自由主义精神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D. 促进思想解放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对于科技史家来说,唐代不如宋代那样有意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者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以下能印证其观点的是
①火药最早用于军事
②指南针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术的出现
④郭守敬制造简仪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 详细信息
1949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的标题极为醒目:“科学革命、新时空论、牛顿引力论的颠覆”。该报道的主题可能是( )
A. 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B. 普朗克与量子论
C. 达尔文与进化论 D. 瓦特与万能蒸汽机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
A. 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C. 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 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9年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礼教、旧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宗教、旧艺术。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能准确反映材料信息的是
A. 陈独秀倡导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以“德先生”和“赛先生”为旗帜
C. 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继续
D. 陈独秀对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态度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摘编自1923年《蒋介石日记》。由此可见蒋介石

9月22日

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

10月4日

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

10月13日

晚,看《共.产.党宣言》。

10月18日

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



A. 怀疑三民主义
B. 关注社会主义思潮
C. 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 寻找国共合作理论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发动反清革命到反抗北洋军阀建立国民政府,再到领导全国抗战,三民主义是联合各种社会政治力量和知识分子的重要思想基础。这反映出三民主义
A. 成为中国反侵略的指导思想
B. 为国民党赢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C. 是近代中国革命胜利的保障
D. 对中国民主民族革命有指导意义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0.下表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发表的几部代表性作品。其内容反映毛.泽东的思想出发点是

时间

文章

主要活动或思想观念

1919年

《湘江评论》

“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傍着活的事件来讨论”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深入湖南农村对农民运动作了系统的调查研究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63年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A. 独立自主
B. 理论联系实际
C. 武装斗争
D. 批评与自我批评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7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25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
B.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D. 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四张纪念邮票均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基层民主
B. 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C. 主要矛盾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一国两制
D. 主要矛盾走自己的路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含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
A. 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
B. 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
C. 在不同领域打破了旧的精神枷锁
D. 构想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
26. 详细信息
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材料二 文艺复兴主要是一场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一是新生,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她将欧洲从中世纪引向了近代世界。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虽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掀开了新陈代谢的另一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在把“欧洲从中世纪引向……近代世界”的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克思主义在进入中国的各种文化思想中能脱颖而出,“扎根于中国社会”的主要原因。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清朝康照初期,两江地区朋比结纳、馈送请托之风盛行,清朝政权执掌者将于成龙从直隶调至两江。他认为,乃尔江南地方多尚虚文,半縻于佛事,半惑于堪舆,以致停棺不葬,久而风火暴露,皆不可测。至于儿女婚姻竞尚华侈,每因百两未烂盈门,遂致三星徒赓束楚奢既越礼,迟则愆期,均非风俗之美”。两江地区一部分社会青年依赖其祖辈积累,游手好闲。于成龙对此施行劝谕为主,惩罚为辅的方针,注重社会教化的作用。希望民众在发布功谕后能够自主警醒,对于严重干扰社会秩序的行为,于成龙也给予必要的惩戒。
张捷夫认为:于成龙治理江南三年,贪墨之吏率相解印远遁,强豪猾胥纷纷徙居境外,官僚显贵削减舆从,婚嫁不用音乐。朱雀、雨花等旧时歌舞游乐之地,门庭冷落,寂如僧舍。江南俗尚侈丽,至是人人争穿布衣,布价竞因之骤责。”
——摘编自冀满红、辛超《试论两江总督任上的于成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的主要举措及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举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