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开卷有益(甘肃省天水一中)

1. 详细信息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
2. 详细信息
学者认为,科举制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利,只不过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明清的“乡试”,实际上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根据以上材料,科举制的确立
A. 扩大了统治社会基础
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D. 选才标准越来越公平
3. 详细信息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4.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早于他100年的古希腊普罗泰戈拉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相似反映了(  )
A. 荀子受到西学东渐影响 B. 两国的社会制度高度一致
C. 人类对自然斗争能力增强 D. 两人都关注自然界的探讨
5. 详细信息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表中摘编自明清相关史志资料,显示了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据傅斯年的观点,此表可以证明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供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绸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①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②纺织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③市镇经济繁荣
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6. 详细信息
黄宗羲从万民忧乐的角度重新认识君权,认为如果君主背离了兴利除害职责的话,那些恨其君如“寇仇”、视其君为“独夫”的“天下之人”就可以起来推翻暴政。据此可知黄宗羲
A. 主张废除君主制度
B. 深化了传统民本思想
C. 推崇西方民主政治
D. 改变了儒学的本质
7.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指出:“明朝的这些远航,为何是为某些未知的但肯定是非商业方面的原因而进行的‍……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等。”导致中西远航反差的根源是
A. 统治阶层的治国思想 B. 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C. 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 D. 君主专制统治的程度
8. 详细信息
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贡献
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
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
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A. ①③①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②④
9. 详细信息
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④西学传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详细信息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指出:“甲午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 洋务自强的践行者
B. 维新图强的呼吁者
C. 民主共和的实践者
D. 民主科学的倡导者
11. 详细信息
“在晚清40年,强调国家控制的官商逻辑是主流,而民国最初的16年,则是管制宽松的民营经济黄金年代。到1929年前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转变,国家主义再次抬头……”据此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晚清时期的官商企业的发展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民营经济的黄金年代”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黄金年代”
C.1929年前后,“国家主义”抬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20世纪30年代前后,“国家主义”始终对中国企业发展起积极作用
12. 详细信息
1954年,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里“里程碑”主要是指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全国人大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C. 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13. 详细信息
《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在第三个时期取得的“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就是
A. 作出了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4.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也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一边倒”的方针
C. 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D.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5. 详细信息
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明确表示:中国不能重走欧美资本主义老路,近时“志士舌敝唇焦,惟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尤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A. 反对仿效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B. 主张建立贫富均等的大同社会
C. 反对渐进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D. 将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相结合
16. 详细信息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说道“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实现了这“三个方面”的改变的历史事件是
A. 文艺复兴运动首先兴起、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厂制度的兴起
B. 宗教改革、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工业革命
C. 文艺复兴、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开展
D. 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确立、世界市场的形成
17. 详细信息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判断,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A.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 批判宗教神学
C. 促进思想解放
D. 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
18. 详细信息
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代表中国,19世纪前后开始衰落,并最终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
B. B代表英国,因为对外扩张和工业革命,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C. 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 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19. 详细信息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曾说:“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就美国1787年宪法看,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A. 中央集权与分权制衡 B. 联邦制与民主共和
C. 邦联制与分权制衡 D. 邦联制与民主共和
20. 详细信息
列宁说:“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当时苏联(俄)“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的具体做法是
A. 强制劳动,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
B. 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C. 允许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
D. 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
21. 详细信息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发表了总统就职演说,其中谈道:“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人们并不在少数……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为此,美国政府
A.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 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C. 兴办大量公共工程
D. 调整农业政策和产品结构
22. 详细信息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 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B.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C. 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 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23. 详细信息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马歇尔计划推动欧洲重建
B. 冷战时各国无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利益上避免冲突
D. 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
24. 详细信息
古巴前领导人卡斯特罗称:“全球化是客观现实,它显示了在这个大家居住的星球上我们都是同一条船上的乘客。一小撮乘客居住在豪华的客舱,85%的乘客拥挤在不卫生的船舱里。很显然,这艘船上不公正的事太多了,它很难浮在水面上。它的航程是如此不合理和荒唐,以致它不可能抵达安全的港口。”这段材料无法揭示出
A.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B. 全球化造成利益分配不均
C. 应该抵制全球化的潮流
D. 缺乏公正性的全球化难以为继
25. 详细信息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以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
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水时计,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再次抽签。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四:1787年宪法的目标不是要建立一种由人民来进行统治的政府体制,也不是要建立一个由精英来进行统治的体制。······美国1787年宪法中政府的体制包括“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两个方面。
——刘绪贻《美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请分别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材料三中所指的“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是什么?这种政治设计又是如何确立并通过自我发展完善而使英国“走向长治久安”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水平方向上的分权制衡”和“垂直方向上的分权制衡”的具体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美国1787年宪法的最大特点。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材料一、三都涉及政治上的改革,分析其作用方面的共同点。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和议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均输平准,也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召贤良、文学赴京师,“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侯家驹著《中国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与汉武帝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各自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