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高一上期第期中考试历史考试带答案和解析(山西省长治二中)

1.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政治
A. 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愚人政治
B. 是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贵族政治
C. 周天子是受封诸侯的“天下共主”
D. 是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的中央集权制
2. 详细信息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B. 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
C. 秦汉的郡县制
D. 西周的分封制
3. 详细信息
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
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4. 详细信息
秦律规定:与盗者“不盈五人”,共赃“不盈二百廿以下到一钱”,只给予流放;但如“五人盗”,赃只“一钱以上”,也要“斩左止,有(又)黥以为城旦”。对材料最准确的理解是
A. 秦律尤其重视对“群盗”的惩治
B. 秦律具有残酷性
C. 秦律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
D. 秦律具有公正性
5. 详细信息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 隋朝的科举制
B.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
D. 明朝的内阁制
6. 详细信息
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 官员特权受到否定 B. 君主集权得到强化
C. 选才注重知识水平 D. 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7. 详细信息
北宋时期,枢密院长官有些是文职出身,有些是武职出身。下表统计了北宋历朝枢密院长官文、武出身的情况。由此可知当时

出身时间

宋太祖

宋太宗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宋神宗

宋哲宗

宋徽宗

宋钦宗

武职出身正职(人)

3

6

6

7

0

0

0

0

0

文职出身正职(人)

2

1

6

22

5

7

5

10

5



A. 边境战乱日趋减少
B. 理学思想影响日益深远
C. 科举取士日渐盛行
D. 以文驭武方针逐步确立

8. 详细信息
孙中山先生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从前的弹劾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梗直得很,风骨凛然。……”据材料可知孙中山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监察谏议制度
A. 削弱了皇权
B. 利于谏正皇帝过失
C. 杜绝了腐败
D. 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9. 详细信息
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统治者绞尽脑汁思考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或制度的推行,较好处理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是
①元代的行省制
②明代的内阁制
③美国国会的两院制
④美国的联邦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10. 详细信息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公元前6—前5世纪中国和希腊政治发展的特点分别是
A. 从诸侯国家走向统一、建立起民主政治
B.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雅典民主政治奠基
C. 官僚政治趋于完备、确立三权分立机构
D. 专制皇权正式确立、居民参与公民政治
11. 详细信息
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在阿吉纽塞群岛打败了斯巴达海军将军们,因没有运回阵亡者的尸体而遭受陪审法庭严历的审判,十将军中有六位被投票判处死刑,色诺芬认为:杀死六位将军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A. 民主裁决不等于公正的司法
B. 陪审法庭是雅典的司法机关
C. 雅典体制优越于斯巴达体制
D. 民主必然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12. 详细信息
有学者在论及《十二铜表法》时指出:“即使是最严峻的法律,也比没有法律或任意解释法律要好一些”。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
A. 体现了成文法的进步意义 B. 是人类史上最严峻的法律
C. 标志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D. 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
13. 详细信息
“公元前5世纪,经过平民的长期斗争,罗马颁布了一些新的法案,其中规定贵族与平民之间缔结的婚约应是合法的。”这些新法案的制订,其目的在于
A. 健全法律体系,维护贵族特权
B. 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罗马帝国统治
C. 缓解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D. 取消罗马帝国法律的阶级性
14. 详细信息
相对于农业来说,早期罗马社会的工商业还比较落后,人们对交易安全的关注甚于交易的便捷,所以象征的行为和庄严的语言,冗长的和繁复的仪式是为了使各方都能注意到交易的重要性,并使证人可以因此而获得深刻的印象。这段话可以用来( )
A. 解释习惯法长期存在的原因 B. 解释公民法存在的合理性
C. 说明罗马法重视程序的原因 D. 说明万民法诞生的必然性
15. 详细信息
在古罗马的立法体系中,法律的原则、制度都直接针对社会上新出现的法律问题。并且罗马国家的立法大多是通过审判机关的司法实践与法学家的活动来进行的。这说明罗马法
A. 具有很强的的适应能力 B. 包含了成熟的法学理论
C. 不划定公法和私法界线 D. 强调司法实践要理性务实
16. 详细信息
英国、美国等近代民主国家建立的民主制度突破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小国寡民的局限,其最基本的制度保证是
A. 代议制
B. 共和制
C. 联邦制
D. 三权分立制
17. 详细信息
对英国国家元首伊丽莎白二世和政府首脑卡梅伦表述正确的是( )

①卡梅伦的权力受到伊丽莎白二世的制约
②如果现在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就一定要下台
③议会通过的议案,伊丽莎白二世基本无权否决
④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以卡梅伦为首的内阁可以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A.②③④ B.③④ C.④ D.①③
18. 详细信息
1789年,杰斐逊向华盛顿抱怨采用了两院制,华盛顿于是问他为何要把咖啡倒在小碟子中,杰斐逊说为了让咖啡凉下来,华盛顿于是告诉他,两院制也是为了让立法凉下来。两院制可以避免人民受到煽动而陷入狂热,让共和国获得一个安全的锚。据此对美国采用两院制分析正确的是
A. 延续了英国议会至上的政治模式
B. 提高了国会立法的科学性、高效性
C. 参议院的权力高于众议院的权力
D. 两院制有利于立法权的相互制衡
19. 详细信息
麦迪逊认为美国1787年宪法“从严格意义上讲既不是国家宪法,也不是联邦宪法,而是二者的结合”。这种认识主要基于该宪法
A. 协调了国家政府和州政府间的权力分配
B. 构建了三权分立的中央政府
C. 调和了大州与小州关于国会席位的矛盾
D. 达成了南方黑奴计算人口总数的方案
20. 详细信息
1937年,罗斯福以压倒性优势连任美国总统。于是他乘胜而进,提出改组法院,以便在最高法院增加自己的同盟军,但令人意外的是超过50%的人民表示反对。这说明
A. 分权制衡理念深入人心
B. 国家干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
C. 经济危机还未根本解决
D. 美国人民缺乏宪政精神
21. 详细信息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身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清政府之所以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在于
A. 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 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C. 议会制度之下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D. 宪政之下皇帝仍掌握国家大权
22. 详细信息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而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则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两个规定反映了两国( )
A.法德意识形态的对立 B.两国宪法都彰显出共和主义思想
C.法德代议制形式不同 D.两国民主与专制力量对比的差异
23. 详细信息
1792年,英国人马格尔尼出使中国,希望中英贸易的门户开的更大一些。清朝以其不磕头为由予以拒绝。后来,美国总统小亚当斯(1767-1848)指出,“鸦片战争的真正原因不是鸦片而是叩头。”其观点
①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②指出了鸦片战争背后的文明冲突
③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④说明鸦片战争具有偶然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4. 详细信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淸政府部分官员认为中外冲突的根源在于外国人的嗜利。因此,他们希望以全免关税为条件,让西方列强放弃公使常驻北京、赔偿军费、长江通商等条款,并且交还广州城,并认为如此可以—劳永逸。这反映出当时淸政府部分官员
A. 近代主权意识的缺失
B. 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C. 希望保全中国国家利益
D. 事实上主导了中外谈判
25. 详细信息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居住及租地权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门户开放”政策
26. 详细信息
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这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
B. 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C. 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
D. 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
27. 详细信息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此规定反映了太平天国
A. 具有鲜明的小农意识
B. 迎合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
C. 顺应世界潮流发展趋势
D.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28. 详细信息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镇压太平天国的李鸿章、曾国藩等发起了洋务运动。这种殊途同归的历史现象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近代化历程
B. 向西方学习以摆脱危机的发展趋势
C. 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
D. 两个政权都推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
29.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八条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但关于财政法案应先在众议院提出并通过。
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
材料二 第二帝国18年间,法国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和工业生产的发展紧密相连的,是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迅速膨胀。他们凭借日趋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不断扩大的社会影响,以前所未有的凌厉攻势重新提出了对政权的要求。……在70年代,农民已经习惯了共和国,他们反对君主派搞政变,工人群众对于共和制的态度更为鲜明。对于这种情况,君主派中比较清醒的人也是能认识到的。德·莫子爵就无可奈何地说过:“我们是君主派,但法国不是”。此外,君主派内部的矛盾和分裂(一个王位,三个王位觊觎者)共和派内部的相对一致、以及共和派采取的正确的斗争策略(分化瓦解君主派、积极争取军队和农民等),都对共和制的最终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让·马蒂耶《法国史》
材料三 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帝国法律应取得两个议会必要的和充分的多数的同意。
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七条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
(1)跟据材料一指出共和制下法国议会有哪些权力。
(2)根据材料二指出,议会拥有这样的权力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怎样的状况。
(3)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德国议会的权力和法国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0.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不同的国情采用不同的政治体制,才能促进每个国家的发展。权力集中于中央在中国当时是一种普遍的政治体制,这一点从秦朝开始体现的很明显。虽然地方权力有时会威胁中央,但集权在古代中国是一个常态这应该是没有异议的,这说明其实用性很强。也就是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与中国的封建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作为封建国家的管理体制……中国产生了高于同一时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胜华《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材料二 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大陆会议”,通过了《邦联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中文译作“美利坚合众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复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法会议”。
——资中筠《美国十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结合所学的知识简析其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与美国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并分析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