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试卷(安徽省蚌埠市)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儒家重视诚信之徳,源于诚信在修身做人、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诚信”是由“诚”与“信”两个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的德目融合而成。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也是天地自然运动变化的原动力。关于“信”字,《说文解字》“信,诚也,从人从言”,认为“信”的基本语义是言行一致。在“诚”与“信”的关系上,儒家主张“诚于中,信于外”。“诚”属于道德理念本体,是道德主体的一种内在德性,也是“信”的前提与内在依据;“信”是一种实践理性法则,体现的是社会化的道徳践行,是“诚的保证与外在表现。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不守诚信,真不知道他怎么能行。还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一个人说话做事能诚实守信,虽行万里也不难,反之,如果不讲诚信,必然会寸步难行。孟子也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认为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迫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也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之所在。《论语》中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认为治理面积小、资源少的小国,基本的施政方针是工作严谨,信实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官吏,根据农时役使百姓。当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时,孔子回答说当政者可以没有饭吃,政府也可以去掉武备,唯独不能失去人民的信任。
儒家认为个人要养成诚信之德,需要不断地自我学习。孔子说“笃信妤学,守死善道”,在通往诚信的道路上,要有坚定的信念,应该勤奋好学。“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一个只讲诚信而不好学习的人,因为不明是非就容易为人所利用,反过来还会害已害人。孔子还说“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强调以德教的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和道德觉悟。儒家虽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坚守诚信是有条件的,须以合平“义”为前提,只有合乎正义、公理的承诺才能兑现。2009年,蔡铭超在法国佳士得以3149万欧元的高价竞拍被掠夺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但声称“不会付款”,此举实为智慧。可见,在人际交往中,坚守诚信道德标准,应建立在坚实的道德正义基础之上;在国际交往中维护国家信用,也应该建立在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
(选自《诚信思想的因与革》,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朱熹认为“诚”就是真实无妄,是天道之本然,因而“诚”是“信”的内在依据。
B. 儒家认为“诚信”是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诚信也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必备品质
C. “诚”重在德性,存于本心;“信”重在实践,显于外化。两者既有差异,又相互贯通,共同属于德目范畴。
D. 儒家认为,取信于民是为政之根本,是一个国家政治生命的所在。失去人民的信任,一个国家可能会走向灭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引用的论证方法,既有“明引”,也有“暗引”,既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也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B. 对“诚信是天下行为准则的关键”的观点,全文是从“诚信在修身及治国方面的重要作用”两个维度来展开论述的。
C. 文章在理论论证的过程中,借用孔孟等儒家名言,重点论述了“遵守诚信”的相关内容,这仍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D. 文章既有道理论据,又有事实论据。论证思路清晰,论证方法得当,这样就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使论证极具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主张“言必信,行必果”,但又强调践行诚信是有条件的。此种认识不仅不矛盾,还体现出辩证法思想。
B. 治国者可以没有饭吃,可以去掉武器装备,唯独不能失信于民,因此诚信理应是建立一个国家的最重要因素。
C. 文中“好信而不好学,其蔽也贼”,是强调学习诚信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唯有了解诚信,才能更好地坚守诚信。
D. 文章围绕“诚信”论题展开全面论述其目的在于告诉人们在人际交往与国际交往中如何维护自身的根本利益。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士兵突击(节选)
兰晓龙
三个人多少是振奋了一下,他们超过了那两名已经油尽灯枯的士兵,一口气把人拉下了几十米。那个终点已经只是八百来米的事情了。
槲树林中忽然跑出一个跌跌撞撞的士兵,摔倒在袁朗(队长)的脚下,那是第一个到达的士兵,医护人员立刻上前救护。三个人的步子一下慢了下来,互相对望了一眼。伍六一又开始挣扎,这回他的挣扎接近于厮打,一下狠狠地甩开了两人。
“就剩两个名额了!你们还拖着我干什么?三个人!只要三个人!”两个人呆呆地看着伍六一,身后两名士兵正缓慢但固执地赶了上来。
成才忽然掉头就跑,往终点奔跑。许三多却看也不看跑去的成才,他将背包背在身子前边,抢上来抓住伍六一,他不想丢下他,他要背着他走。伍六一强挣着就是不让,但那条腿已经吃不上劲了,大半拉沉重的身子被许三多架在肩上。许三多拖着伍六一,向终点做拼命的冲刺。由于负重过多,许三多慢得出奇,他一步一步地往前冲着。伍六一不敢再挣了,他一只腿竭力地往前蹦着,因为现在的速度很重要,他得为许三多想点什么。
后边的那两名士兵,慢慢地超过他们了。伍六一受不了了,又开始愤怒地吼了起来:“他们超过你了!放开呀!你又要搞什么?还想在那空屋里做看守吗?……”伍六一的声音里都有哭声了。前边的那两名士,已经离他们越来越远。
成才已经到达了槲树林终点,那股子猛冲的劲头让他几乎撞在了袁朗的身上。精疲力竭的成才没有倒下,他立刻转过身看着战友:“许三多快跑!许三多,你加油啊!”
袁朗意味深长地看看他,又看看远处的许三多和伍六一,他的眼神里充满了一种钦佩。对于那还在争夺中奔跑的四个人来说,这剩下的几百米简直遥不可及。
“成才已经到了!只剩下一个名额了!你看见没有?!”伍六一望着绿意葱葱的槲树林对许三多说。许三多根本就没抬头看,他的力气依然用在对伍六一的拖拉上。“只剩一个名额!你把我拖到也不算!脑子进水啦!”“加把劲……再加劲。”
伍六一盯着那张汗水淋漓的虚脱的脸,忽然间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要干什么了?你想拖着我跑到头,你自己装蛋趴窝是不是?”许三多还是没吱声,他只管脚下使劲。伍六一想突然挣开他,却发现横担在肩上的一只手臂简直已经被许三多的手掐到了肉里。
“蠢货……你不是笨是蠢了……我用得着你施舍吗?……我会去告你的!……你放开……求你放开……到嘴的馒头我们都不吃,现在为什么干这种事?”伍六一已经哭了。
“跑了好远……从家跑到这…前边都是你们推着扛着……最后这一下……我帮一下,又算什么?”伍六一已经完全没力气可用了,他只能看着许三多往前一步步挣扎。伍六一本来是狂怒加无奈的眼神也慢慢平和下来,他说:“许三多,咱们是朋友。”
近在咫尺的砰的枪响,把许三多吓了一跳。伍六一手中的信号枪还在冒着烟,信号弹正缓缓地升上夭空。伍六一一瘸一拐地高举着双臂,向着终点挥舞着,他说:“我跑不动了!我弃权!”他真的是跑不动了,刚走出两步,便轰然倒地。救护车是随时准备的,几名卫生兵已经发动汽车过来了
许三多呆呆地看着伍六一。伍六一瞪着他,挥着拳头喊着:“跑啊!许三多!”许三多掉头开始他的最后一段狂奔。那领先的两个兵意识到了身后的威胁,也使出了最后的力气狂奔了起来。
许三多喊叫了,他在喊叫中开始了不可能的加速,第一次加速就超过了那两人。一个被超过的士兵终于丧失了信心,在许三多超过他的同时摔在地上。然而,他那位战友却不管不顾地回身拉起了他。许三多仍在喊叫着,喊叫声中救护车与他交错而过,喊叫声中许三多的声音将所有人的声音淹没,喊叫声中许三多刚流出的眼泪被风吹干,他在喊叫声中跨越了终点。
成才欢天喜地地跑过来,他想与许三多拥抱。许三多抬起头,那双眼睛里的冷淡让成才愣住了。许三多回头看着刚刚跑过的路,他看到那两名士兵正互相地搀扶着跨越终点。远处的伍六一已经被卫生兵用担架抬上救护车。伍六一笑得像个大男孩一样,向这边不停地挥手。
(选自《士兵突击》,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三多在友情与荣誉之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友情,并自始至终没有动摇过。他执着、坚韧、重情的形象被刻画得淋滴尽致。
B. 小说通过袁朗队长钦佩的眼神,运用侧面描写,让读者看到了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使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更鲜明立体。
C. 小说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成才在只剩两个名额及两个士兵赶上来的情况下,抢先冲到终点,与许三多相比,更为理智与冷静。
D. 军事题材的小说多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本文节选虽短,但情节曲折,伍六一弃权、许三多冲刺等场面,让读者回味无穷。
【2】请简要分析文中伍六一的心理变化过程。
【3】文章“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震撼人心。请从许三多的角度,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40年来,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出发,改革开放始终是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呼声。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精神一脉相承;从沿海到内陆,从“打开国门”到“全方位开放”,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开放的步伐一往无前。今天,这个希望回答“社会主义中国向何处去”的执政党,成功开辟出一条通往现代化的中国道路;这个曾经面临被“开除球籍”危险的国家,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近代以来矢志伟大复兴的民族,终于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出1600多项改革方案,将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写在广袤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今天,改革开放依然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依然是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摘自《在新时代创造新的更大奇迹》,《人民日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二
“快”,也许是对过去40年发展变化最直观的概括。
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200美元。无数家庭,最大的烦恼,是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整个国家,最大的忧虑,是会被“开除球籍”。
40年后,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22倍。
从近代以来沦落“下降通道”,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惊人一跃”;从与发达国家触目惊心的“巨大差距”,到让西方任何一派学者都无法否认的“发展奇迹”;从隐藏在每个人心头的“生存焦虑”,到浮现在无数人脸上的“幸福指数”
(摘自《向着更加壮阔的航程》,《文汇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三:
回望改革开放40年,可以说,实干是贯穿40年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是当代改革者精气神的鲜明底色。
实,体现在敢于直面问题的魄力。“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改革者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深入研究,深入思考,切实解决,才使政革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不断被发现和破解。
实,体现在敢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勇气。改革的一大难点,就是“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只有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勇于自我革命,才能打通改革征程上的各种壁垒。我们强调“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其意义正在于要下决心去动真碰硬,而不是嘴上喊推进改革很重要,一碰到利益问题就退缩不前了。
实,体现在敢于攻坚克难的担当。改革者要有担当精神,就在于要敢于克难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又不计较名利得失。
(摘自《时代呼唤改革“实干家”》,《人民日报》2018年12月,有删改)
材料四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铁路网里程仅5.17万公里,2003年年底,我国铁路网规模达7.3万公里,25年间增加了约2万公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4年实施,我国铁路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12.7万公里,改革开放40年间增长了7.53万公里,其中高铁2.5万公里,总里程超过第2位至第10位国家高铁里程的总和。“四纵四横”高铁主通道全部提前贯通,高铁覆盖65%以上的百万人口城市;在最繁忙的车站,平均84秒就有一趟高铁驶过;我们拥有全世界速度最快的铁路系统,从北京到上海,只需要4.5小时…
40年的巨变中,“中国速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生活品质的提升,更给我们以强大的民族自信心。改革开放40年,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步伐淡定而从容。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铁路不断突破自我,不但实现了“中欧班列”的做大做强,中国铁路尤其是高铁更是在世界“吸粉无数”,而且连续从海外传来捷报,从蒙内铁路到中国列车首次出口欧洲再到“雅万高铁”等多个海外项目的积极推进,无不彰显着中国铁路在全球市场上的大国风采。
(摘自《改革开放40年见证中国速度》,《新长征党建版》2018年第12期,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意义重大,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国的今天;改革开放一直是我国最鲜明的特色与旗帜,我们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B. 我国曾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现在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是这一变化的重要因素。
C.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让西方学者无法否认的“发展奇迹”。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
D. 进行改革开放,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会遇到艰难与险阻,也会触动一些固化的利益这就需要改革者用实干精神去打通壁垒,去破解难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二从“快”这一角度,将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之前与之后的国情进行对比,以此凸显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取得的举世瞩目伟大成就。
B. 材料三先总括,指出实干是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是当代改革者精气神的底色;后分述,从三个方面阐述实干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体现。
C. 材料四着眼具体,介绍了中国铁路事业在国内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还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D. 材料一和材料三是理论性材料,使读者对改革开放的意义有了宏观上的了解;材料二和材料四列举数据事实,来具体展现中国的巨大变化。
【3】请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潜夫,字元倩,钱塘人。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急越广交游为好感否人里中人恶之。
十六年冬,授开封推官。会叛将陈永福率贼兵出山西,其子德为巡抚秦所式部将,缚巡按御史苏京去。潜夫募民兵千,请于所式及总兵卜从善、许定国,令共剿,皆不肯行。
潜夫乃以十七年正月奉周王渡河居杞县,檄召旁近长吏,设高皇帝位,歃血誓固守。贼所设伪巡抚梁启隆居开封,而开封东西诸土寨剽掠公行,相攻杀无已。潜夫转侧杞、陈留间,朝夕不自保。闻西平赛副将刘洪起勇而好义,屡杀贼有功,躬往说之。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今共下缟素。洪起兵万,号五万,潜夫兵三千,俘杞伪官,启隆闻风遁去。遂渡河而北,大破贼将陈德于柳园。
福王立南京,潜夫传露布至,朝中大喜,即擢监军御史,巡接河南。潜夫乃入朝言:“中兴在进取,王业不偏安。山东、河南地,尺寸不可弃。豪杰结寨自固者,引领待官军。诚分命藩镇,以一军出颍、寿,一军出淮、徐,则众心竟奋,争为我用。更颁爵赏鼓舞,计远近,画城堡俾自守,而我督抚将帅屯锐师要害以策应之。”
当是时,开封、汝宁间列寨百数,洪起最大;南阳列寨数十,萧应训最大;洛阳列寨亦数十,李际遇最大。诸帅中独洪起欲效忠,潜夫请予挂印为将军。马士英不听,而用其姻娅越其杰巡抚河南。潜夫自九月入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所建白皆不用,诸镇兵无至者。杰老惫不知兵。潜夫过诸寨,皆铙吹送迎;其杰间过之,诸寨皆闭门不出。其杰恚,谮潜夫于士英。士英怒,冬尽,召潜夫还,以凌羽代。潜夫亦丁外艰归毕
明年三月,给事中林有本疏劾御史彭遇飊,并及潜夫。士英以遇飊己私人,置不问,独令议潜夫罪。
未几,南都不守,潜夫得脱归。闻鲁王监国绍兴,渡江往谒,命复故官,加太仆少卿,监军,乃自募三百人列营江上。顺治三年五月晦,江上师尽渍,潜夫走至山阴化龙桥,偕妻妾二孟氏同赴水死,年三十七。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B. 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减否人里/中人恶之/
C. 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
D. 家贫落魄/好大言以骇俗/崇祯九年/举于乡/益广交游/为豪举/好城否人里/中人恶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露布是檄文、捷报类布告性文书或官府间上行或下行不加缄封的文书。
B. 丁外艰指子遭父丧或承重孙遭粗父丧按礼须持丧三年,一般为二十七个月。
C. 御史,官名,先秦始设,是一种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潜夫起于清贫,官职多次升迁。他原先贫困潦倒,入仕后先担任开封推官,后被提升为监军御史,再后来被加封为太仆少卿、监军,仕途一路顺畅。
B. 陈潜夫言辞恳切,主张收复失地。在福王即位后,陈潜夫人朝上奏,他认为王业不能偏安,国家复兴在于进取,山东河南的土地,丝毫都不可放弃。
C. 陈潜夫谋划尽善,不被权臣采纳。他请求让想效忠朝廷的刘洪起为将军,可马士英不同意,而任用了姻亲越其杰;他的其他建议,也都未被马士英采用
D. 陈潜夫忠贞爱国,兵败自尽殉国。他设立高皇帝牌位,歃血盟誓,坚守城池;他招募士兵,列营江边;兵败之后,他携妻妾一同跳水自杀,以死明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五日方誓师而都城失守。报至,乃恸哭,令其下缟素。
(2)潜夫自九月人觐便道省亲,甫五日即驰赴河上。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洞庭 宋 湘
客自长江入洞庭,长江回首已冥冥。
湖中之水大何许,湖上君山终古青。
深夜有神觞正则①,孤舟无酒酹湘灵。
灯前欲读悲秋赋②,又怕鱼龙跋浪听。
(注)①正则:屈原自云名正则,字灵均。②悲秋赋:此处指宋玉的《九辩》,该作揭露了君王的昏庸,政治的黑暗,小人的险恶抒发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愁绪。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一二句重复使用“长江”,三四句重复使用“湖”,这样就把作者离长江、入洞庭、后中顾长江、前瞻洞庭这一过程写得一气贯穿。
B. “何许”“终古”,一虚一实,不定语气和肯定语气相交织,造成了空间上的纵深感和时间上的开阔感;“终古”又能自然地引出下文。
C. “深夜”渲染环境的神秘气氛,表示诗人夜深时犹在追想屈原和湘水之神,突出了屈原的可敬,也为下文“孤舟”上的活动点出时间。
D. “深夜有神觞正则”一句言屈原灵魂不灭,夜间的湖上不时传来神秘的声音,像是神灵也在为这位忠直之士鸣不平,至今犹在祭奠他。
【2】诗歌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品的不
(1)杜甫在《春望》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刻画出自己的衰老形象,暗示出内心的痛苦和愁怨。
(2)在诗歌《氓》中,“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女子的行为没有过错,“_________”句则写出了男子反复无常、没有准则的特征。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来描写“焚椒兰”的语句是“___________”,用来描写“宫车过”的语句是“__________”。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许多奏章极富盛名,其中被誉为“清代第一奏折”的《三习一弊疏》是御史孙嘉淦提出的。所谓“三习”,是说人为官时间久了,往往 地生出三个坏习惯,即耳习、目习和心习。孙嘉淦还详细分析了“三习” 养成过程。耳习——( )。目习——刚开始是排斥不礼貌的人,而后讨厌那些对自己 的,再后来连对自己尊敬但不会办事的,都觉得厌烦了。心习——原本认真地工作,可时间一长,便不再严格要求自己,再后来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都 了,不允许有不同的意见产生。“一弊”,喜小人而厌君子是也,就是“三习”的恶果。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随着曾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历代中国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它们都能给人启迪,给人智慧。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随着曾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历代中国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鱼,
B. 随着曾持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
C. 中国封建社会曾持续了两千多年才衰亡,历史成为了过客,尘埃落定的历代中国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
D. 曾持续了两千多年才衰亡的中国封建社会,已成为历史过客,尘埃落定的中国历代王朝兴衰史亦不能改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开始时只是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后来便逐步发展成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也不爱听,最后连他人说不顺耳的话都不行
B. 开始时只是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顺耳的话也不爱听,最后连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都不行
C. 开始时只是不爱听不顺耳的话,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喜欢别人有不同意见,最后连讨好的话说得水平不高都不行
D. 开始时只是不爱听不顺耳的话,后来便逐步发展成不喜欢听讨好水平不高的话,最后的与目出连别人有不同意见都不行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小,
A. 不由自主 日久年深 敬若神明 自命不凡
B. 不能自已 日久年深 敬若神明 自命不凡
C. 不能自已 日积月累 敬而远之 自以为是
D. 不由自主 日积月累 敬而远之 自以为是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校学生会一则通知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根据学生会的工作打算,定于本周四下午第三节课后,在学校综合楼四楼多功能厅召开学生会工作会议。希望大家看到通知后相互说一声,不得不来;并请提前向班主任请假,按时惠顾。学生会到时候会严格考勤,对无故不参加会议者进行通报。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珠城市文化主管部门受理审批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流程图,请根据下图,把申请主体的申请流程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华为CFO孟晚舟女士无故被加拿大警方拘押一事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国内外大量网民认为“作为高科技企业的华为,其‘高科技”的确触及到某些西方国家的核心利益,这是孟女士被抓的真正原因”。因中国外交部多次敦促及国民纷纷谴责等众多因素日前,孟女士已被保释。当晚,孟晚舟发朋友圈:“以华为为傲,以祖国为傲!”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