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七次月考语文考试题(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

1.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错误的是( )
①1979年出生的刘伟,现为大连重工减速机工装配车同钳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1年来,刘伟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技校毕业生成长为企业里赫赫有名的斗方名士。。
②《红楼梦》画册中大量的屋宇、亭台、桥梁等采用我国描绘建筑的传统画法界助墨笔和界尺,画出一栋栋鳞次栉比,恢宏阔大的句式亭台楼阁。
③各级政府的救助基金、专项扶持资金各类繁多,而一些企业对这些资金的发放政策不甚了了,代办中介服务应运而生。
④最自由的空间互联网,几乎让每个人都能自主地与他人互通互联,与整个世界对接,使原本微乎其微的弱势个体,获得巨大的话语力量。
⑤这几位宇航员春秋鼎盛,他们乘坐航天器进入太空,驾驶和操作航天器,探索宇宙奥秘,为中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⑥我们谈作风,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只挂嘴边,而是要努力扎实地工作,以移天易日的精神,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A. ①③⑥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2.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是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中就要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建设。
②张謇的《家诫》既不是自己所撰,也不完全照搬古人,而是对古代名人家诫进行辑录与凝练,最终形成的别开生面的教子书。
③在高三学习经验分享主题班会上,学霸李华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在复习应考方面的一得之见,同学们听后表示受益匪浅,对下一阶段复习充满了信心。
④2017年央视元宵晚会短小精悍,创意十足,形成了除夕夜之后的又一波荧屏小高潮,成为一种新的一年为中国人加油鼓劲的强劲文化力量。
⑤中方认为,实现核裁军目标无法一蹴而就,必须遵循“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原则,水到渠成地加以推进。
⑥回想大概几年前,一些地方政府也曾推出过共享单车。然而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这些共享单车大多销声匿迹。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③⑤⑥ D. ②④⑤
 
3.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友谊的小船、洪荒之力、小目标……这些网络流行语,描述了今年的热点话题、社会事件、集体记忆,刷屏程度令人惊叹。
B. 艰苦奋斗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一个民族丧失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尽管他暂时可能富有,仍是一个没有前途和希望的民族。
C. 两会期间陈肇雄表示,自今年10月1日起将全面取消手机长途漫游费,工信都将会同有关部委扎实落实网络提速降费工作,推动网络建设进程。
D. 中国商务部和菲律宾贸工部3月7日在马尼拉举行的第二十八届中菲经贸联委会,会上双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达成多项共识。
 
4.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在“大数据,云分析”的理念渐入人心的今天,谁能不信“互联网+”会给中国人带来福音?正因为这样,不法分子才会浑水摸鱼,打出高科技的幌子来欺骗网民。
B. 如何才能让美国航母远离南海,关键的问题还是我国军事实力在起作用,军事落后必然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军事强大往往又是以发达的科研水平为前提的。
C. 2017年,江苏高考本二本三合并分数线,这将加快我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与规模,高校也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与学科。
D. 第八十九届奥斯卡颁奖礼上,已获得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成龙也受邀参加,这吸引了全世界近百个媒体的记者和编辑前来采访报道。
 
5. 详细信息
文言文阅读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税。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秩满,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夹击之,复与?合,斩首百余级。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后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出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大败之,复得所掠马牛以还。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平居与均饮食,至临阵援?鼓,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战无不力,前后与敌遇,未尝挫衄。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哭于军中,凯劾罢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未及见,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泽州刺史、知?州。未几,又徙秦凤路,辞日,帝谕以?氏木征,交易阻绝,颇有入寇之萌,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接,遂复常贡。卒,年六十六。赠彰武军节度使,谥庄恪。
(节选自《宋史?王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B.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C.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D. 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京兆,因初指西汉都城今陕西西安附近地区,后世便以之指称都城。
B. ?鼓,分指“鼓槌”“鼓”,因其在战场上能增提势气,后又常指“战鼓”。
C. 经略使,指在边境重要区域设置的主管边务的长官,唐宋诸朝多有设置。
D. 谕,文中为“谕旨”的简称,“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凯秉公绝私,维护公家利益。面对守卒将遗落的草料归入私囊的行为,他不像其他监察官员那样纵容,而是严令禁止。
B. 王凯不畏艰险,屡次建立战功。与夏军作战中,他移徙多处作战,苦守围城一月,斩获敌首物资颇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C. 王凯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平日里,他与将士们平分食物,战时,将士们甘愿为他竭力作战。
D. 王凯谨遵圣命,成功化解夷患。少数名族有叛乱之嫌,他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顺利消除了叛离之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秩满,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相失。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①
李晔
登楼遥望秦宫殿,茫茫只见双飞燕。渭水一条流,千山与万丘。
远烟笼碧树,陌上行人去。安得有英雄,迎归大内②中。
【注】①李晔,唐昭宗。乾宁三年(896),凤翔节度使李茂贞攻入长安,李晔逃奔华州,心绪烦乱郁闷。“七月甲戌,帝与学士、亲王登齐云楼,西望长安,令乐工唱御制(菩萨蛮)词,奏毕,皆泣下沾裳。”(《旧唐书?昭宗纪》)②大内:皇帝殿宇。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秦宫殿”实指唐宫殿。借秦说唐,以此掩盖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仓皇逃窜的难言之隐。
B. 诗人虚写“双飞燕”,既表达了诗人奔逃在外的孤单,也写出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C. “千山万丘”既是蔽掩阻挡作者视线的大景近景,也是诗人内心高低起伏的深刻写照。
D. 最后两句,是望景后所发感慨,将庙昭宗祈求天下英雄相助而不得的失意之情推向极致。
E. 本词有一种极为真切自然的有我之境,言情处动人心志,写景处豁人耳目。情真语真,浑朴苍凉。
【小题2】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词上片。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宋诗,下列小题。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 诗题中的“九日”与“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一词描述的是同一个节日,古人喜在此佳节登高远望,啸咏骋怀。。
B. 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C. 颈联中,“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D. 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E. 诗人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法,既详细描绘了池州的美好风光,又表达了对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归 来
女? 真
李大壮心疼。广州开往沈阳的火车票,两张票多花了二百。二百块钱哪!冯秋萍知道了,更得心疼!在老家,冯秋萍抠门儿是有名的。吃不舍得,穿不舍得。养了一水塘的鸭子,鸭蛋腌咸了,端午那天,一家三口一人一只,剩下的卖给来水塘钓鱼的。他们家的鸭子在水塘里放养,不喂饲料,吃过的都说好。冯秋萍还不舍得穿。五年前的一套红秋衣,已经洗得没底色了,除了夏天,一直套在身上。
①车厢里挤满了回东北过年的老乡。行李架上塞得满满的,从广州出发时,过道上就有站着的了。李大壮和李强,有座位。李大壮靠窗,李强挨着过道,父子俩肩挨肩,睡一会儿醒一会儿,谁也不说话。两年前,年根儿底下,母子俩南下和他会合。李强在鞋厂学徒,冯秋萍给食堂摘菜洗碗。一家三口,年在哪儿都是过,省了路费,还有春节加班的额外补贴,挺好的事儿。没想到,这个元旦刚过,冯秋萍突然肚子疼。肚子疼她向来不当回事儿。肚子疼对女人来说还算病吗?她不肯吃药。忍不住了,买了两盒止疼片。两盒药吃完,还是疼,疼大发了,冒冷汗珠子,发烧,这才舍得去医院。去医院的路上,冯秋萍说:“我想回家过年。”
就为她这句话,李大壮安排了这次行程。
火车有节奏的晃动让他昏昏欲睡。儿子李强不肯说话。李大壮知道为什么。这孩子,还生气呢。那也没办法。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他也生气,生自己的气,气自己为什么没早带媳妇去医院。问题是:生气有用吗?!
车过山海关。蓝天、白雪覆盖的原野,透明的空气,那是白天应有的景象。现在,外面一片黑暗,他却精神起来,再也睡不着。瞟了一眼儿子。李强睡得正香。毕竟是孩子啊!一家三口,其实最适应广东气候的,就是儿子。他从来没说过想家的话。过完年李强肯定要回南方。李大壮没想好自己回不回去。临走时,他跟老板说的是活话儿。他还有退路。问题是,他还能回去吗?那个城市,让他心疼!
火车终于在北站停下时,李大壮的腿,已经有些抬不起来了。左手拎着包裹,右手提着旅行袋。儿子扛着大编织袋,里面装着一家三口的四季衣裳,还有冯秋萍嘱咐他给老人买的过年东西。②冬天的早晨,冷,心脏好像被冻小了,往胸腔里缩着,呼出的每一口气都化成白霜,在空气中留下痕迹。这样的冷,曾经让他想念,现在,却让他伸出的手很快僵硬起来。
通往靠山屯的长途汽车上,李强仍旧不跟他说话。他的心咚咚跳着,像一个没经历过世面的年轻人。在北站,他给村里打了电话,庆魁说去汽车站接他们。挂甲屯、毛屯、姚千户、杨千户,然后就是靠山屯了。他们在靠山屯下了车,候车亭前,聚着好几十人。有男人,也有女人。都是来接他们的!庆魁冲在最前面,问他:“我二嫂呢?”
李大壮的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从上车,第一次有人问他话!家乡话!
李大壮举起手里的包袱。
包袱里是一只精致的骨灰盒。五百块钱买的。一路上,他没敢打开看,怕惊着周围的乘客。
“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在沉默而哀戚的目光中,李大壮看出了乡亲们的心里话。是啊,怎么不早送医院呢?!广州医院的大夫也这样责问他。止疼片吃完了,还疼,疼得冒冷汗,发烧,说胡话,哭爹喊娘,这才张罗去医院。李大壮的媳妇冯秋萍,这辈子就住过一次医院。大夫说,太迟了,肠穿孔。怎么不早点送来?!
现在,面对眼前的这些乡亲,他忽然明白了,儿子跟他生气是对的。媳妇这辈子活得太屈,吃没吃上、穿没穿上。最后一次,他得让女人活得值,他得大办,请吹鼓手来,请扎纸活儿的来,把村长请来主事。因为村长收回养鱼塘,李大壮跟他翻脸,一气之下去了南方。现在,人家到车站来接你了,你还计较那些事儿吗?看在女人的面子上吧。
过小年的头一天,靠山屯鼓乐震天。
李大壮一家,从南方回来过年了。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儿子李强对母亲的病逝耿耿于怀,在火车上一直不愿与父亲李大壮说话,因为在他看来,父亲亏欠母亲太多,是父亲不早带母亲去医院,致使母亲病逝。
B. 李大壮望着前来候车亭接自己的乡亲,情不自禁想起妻子跟随自己的苦难一生,心中愧疚,决定大办丧事来弥补,这样的结局,耐人寻味。
C. 小说主要通过对李大壮内心活动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农民工艰辛的生活经历,反映了乡村打工者的悲惨遭遇。
D. 过年,原本应该是快乐热闹的,然而在小说中,读者却只能看到让人黯然感伤的一幕,作者通过这样的故事,以小见大,控诉了社会的不公和世道的黑暗。
【小题2】小说中画线的两处环境描写各自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以“回家”为中心来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9.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白天,空气中弥漫着窒息的味道,日光榨干了鲜花的最后一抹微笑,皮靴静静地躺在角落里,下一秒,身体就会瘫进柔软的地面……
到傍晚才有了些许生机。
这时候,一位年迈的老人出现在湍急的伏尔加河的岸边。他总是在老地方坐下在那棵长在水中的盘根错节的老树旁;然后就向太阳凝望。
太阳正落到山后去。傍晚时的太阳看上去又大,又红。
老人一动也不动地坐着,双手放在膝上这是一双深褐色、干枯的手,手上的皱纹多得惊人。他脸上也刻满了皱纹,湿润的眼睛黯然无光。他的颈项很细,头也小,但盖满了白发。蓝色的印花布衫下支撑着瘦削的肩胛骨。
有一天,老人正这样坐着的时候,听到背后有人说话:“您好,老爷爷!”
老人点了点头。一个少女在他身旁坐下,她手里提着一只扁平的小箱子。
“我给您画一张像,可以吗?”少女问。
老人沉默了片刻。他望着太阳,眨动着微微发红的眼睑,那上面已经没有睫毛了。
“我如今可不好看了。”他说。
“为什么?”少女有些茫然地说,“不,您很美,老爷爷。”
“而且还有病。”
少女对老人看了很久。然后,她用自己柔软的小手抚摸着老人那只酱色的干枯的手说“您很美,老爷爷。真的。”
老人淡淡地笑了笑。“既然这样,那你就画吧!”
少女打开了箱子。老人一直望着太阳。
少女画着,她从侧面仔细端详老人的面容。
“多好的太阳啊!”老人低声地赞叹说。
“怎么好?”少女不懂。
“它多大啊!”
“你看那河水,多好看……对面岸边的……”
太阳轻轻接触到阿尔泰山的山顶,便开始缓慢地沉入远方蓝色的天底里去。后来,太阳完全隐藏到山脊后面了。一束鲜艳的金光,投在淡绿的天幕上。
“太阳落下去了。”老人叹息说。
少女把画纸叠好,放进箱子。
他们就这样静坐了一会儿,谛听微微的水波急促地拍打河岸的声音。
“您明天到这里来吗,老爷爷?”她问老人。“来。”他答应道。
少女站起身,到村里去了。老人又坐了一会儿,也走了。
他回到家里,在炉子旁边他那个小角落里坐下。他默默无言地坐着。
儿子下工回来时总是疲惫不堪,百事都不顺心的样子,儿媳妇也总是带着气。孙子都已长大,进城去了。家里没有他们冷清得很。
大家坐下来吃晚饭。他们给老人把面包捏碎,和到牛奶里。他挨在桌子边喝着,小心翼翼地不让勺子碰到盘子,生怕弄得太响。大家都不说话。
第二天傍晚,老人和少女又坐在河岸边那棵盘根错节的树旁。少女匆忙地画着,老人一面望着太阳,一面说:
“以前我当木工,活儿总是挺多。几个儿子也都是木匠。打仗的时候死了四个,剩下两个。
现在我跟一个儿子过,他叫斯捷潘。万卡在城里住,是一个工地上的主任。他有信来,说生活不错。他们来这里做过客。我有许多孙子,他们都喜欢我,现在都分散在各个城市里……”
少女在画老人的双手,她画了又涂,涂了又画,心情很急迫,也很激动。
“生活很艰难吧?”她问道,好像没听见老人的话。
“什么?艰难?”老人很惊讶,“我活得挺好呀!”
现在轮到少女惊讶了,为老人的安详和平静。
太阳又落到山后去了。天边又悄悄燃起红霞。
“明天是阴雨天。”老人说。
少女看了看明朗的天空,“为什么?”
“我浑身酸疼。”
“你明天来吗,老爷爷?”
“不知道,”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不知怎么回事,浑身都疼。”
老人站起身,沿着小路上坡了。
少女望着他的背影,一直等他折进小巷。他走得很慢,低头看着脚下的路。少女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猜想:她仿佛觉得老人是个盲人。
第二天老人没到河岸边来。少女独自坐着,想念着老人。他的一生是那样简单,那样平常,而其中又含有某种不简单、不平常的东西。“太阳是平平常常地升起,平平常常地落下,”少女想道,“但难道这是平平常常吗?”于是她长久地审视着自己的画,忧伤起来。
老人第三天、第四天都没有来。
少女于是去寻找他的家。她找到了。院子里一个身材高大、年近五十的男人正在台子上刨松木板。
“请问,有位老爷爷是住在这里……”
男人仔细而又有点奇怪地打量她。
“原来在,”男人说,“我这不正在给他做棺材嘛。”
少女惊愕地张开了嘴。男人又低下头来刨木板。
“请问,他是盲人吗?”少女沉默了许久说。
“是瞎子。”
“瞎了很久吗?”
“十年了。怎么?”
“没什么……”
少女走出院子,她靠着篱笆哭了。不过,又觉得自己好像在不知不觉中长大了。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运用细节描写,刻画老人的肖像,聊聊数语,生动形象凸显了生命的沧桑与辛劳,在落日的背景下,颇有画意美感。
B. 行文中采用插叙的方式,交代了老人的家庭生活境况,用意主要在于巧妙地暗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C. 文尾少女听说老人逝世的消息悲痛地哭泣,她十分痛惜没有能够把老人的肖像画完。最后巧用夸张修辞手法,刻画出少女心理微妙的变化,丰富了作品的主旨。
D. 本文语言质朴自然,平中见奇。例如“老人总凝望太阳”,“刻满皱纹的脸”“那棵盘根错节的老树”等一些看似平淡的描写,却蕴含着丰富的意味,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空间。
【小题2】文中多次出现的“太阳”对刻画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小题3】文学文本往往有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文章,分别从历史政治意蕴、伦理道德意蕴以及最重要的生命意蕴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0. 详细信息
小说阅读三
额尔齐斯河畔
刘斌立
额尔齐斯,一条流向北冰洋的河。
源自阿尔泰山的融雪,冰冷着额尔齐斯河,她一路向北,湍急的地方可以击碎岩石,而舒缓的地方柔美得像图瓦人里最美的姑娘。
鄂尔德西静静地坐在河畔上,他的嘴角微微有些上翘,那是黄昏最后一刻的阳光披到了他的身上。20年了,他知道每天最后一刻的霞光收拢在河畔的位置,他从没有坐错过。
鄂尔德西深深地吸了一口带有河水潮气的空气,无比幸福地托起了一直依靠在他身边的草笛。那根叫作“楚尔”的乐器,是鄂尔德西一生的珍爱。于是在落霞过后,在天色渐暗时,在额尔齐斯河平缓的流淌声中,楚尔响起了她震颤的和声。她的声音深沉舒缓、悠扬婉转,全靠舌尖控制着气息。在鄂尔德西老人的嘴里,楚尔更是美妙而又神奇地可以同时吹奏出两个声部。
那个黄昏,鄂尔德西又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了《美丽的喀纳斯姑娘》。
一阵缓慢但异常沉重的咳嗽声,突然打断了那美丽的乐曲。鄂尔德西脸上的幸福被肺部剧烈的疼痛替代,他只能放下楚尔,用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胸膛和嘴……
鄂尔德西终于给我打了一个电话,我告诉老人,这个电话我已经等了两年。
10天以后,我和5个图瓦少年围坐在鄂尔德西的周围,听额尔齐斯河倾诉着她的衷肠。而鄂尔德西的楚尔正轻柔地哼唱。65岁的鄂尔德西,已经是一个晚期肺癌病人,不能再完整地吹奏哪怕一首乐曲。他只能断断续续地给我和孩子们讲解吹奏楚尔的技巧。
半年后,鄂尔德西只能卧床了。在他那间小木屋里,听我们用粗劣的技巧吹起楚尔。每每这时,他总是看着窗外,那里有一个他深深爱着的姑娘,已经在那儿沉睡了20年。
那样的日子只延续了3个月,我和那5个少年一起将鄂尔德西以及他的楚尔埋葬在那个姑娘的身旁。我听说,鄂尔德西和那个叫作艾琳娜的图瓦女孩,相识相爱于额尔齐斯河畔。那根楚尔,曾经是他们相爱相伴多年的见证。两人在一起的每一天,鄂尔德西都要在额尔齐斯河畔吹起楚尔,他的艾琳娜就坐在夕阳最后的霞光下面,沐浴着爱和那些美妙的旋律。《美丽的喀纳斯姑娘》就是鄂尔德西为她写的曲子。
我终于决定离开阿尔泰,离开额尔齐斯河畔。我最终也没有真正学会楚尔的吹奏。两年前,在额尔齐斯河畔听到了鄂尔德西老人天籁一般的旋律,我想留下跟随这最后一位会吹楚尔的图瓦老人学习。我整整等了两年,一直等到他即将离世的时候才给我打了电话。
“我觉得现在的时间可以了。”鄂尔德西在电话接通后,讲了第一句话。
“你的意思是,你同意传授我了。”我不知道我为何如此平静,其实我在美丽的额尔齐斯河畔整整等了他两年。
“我想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曾经答应过艾琳娜,我的楚尔今生只为她吹响,我做到了。”老人有点激动,又开始了一阵猛烈的深咳。
“这两年我走遍了图瓦人的村子,几乎没有人会吹了,更别说吹得像您这样好的。”我在为这么好听的乐器而惋惜,楚尔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孤品了。
“哦,哦。”老人想起了什么,在电话那头应答了两声又沉默了。
“你帮我选5个图瓦少年吧。”老人平静地告诉我。
在挂断电话前,老人对我说,楚尔不仅是他和艾琳娜的,也是图瓦人的。
我那时并不知道,我无意中促成老人收下了5位图瓦少年教授这民族最后的传承。
我背着行囊沿着额尔齐斯河离开的时候,听到了5位少年为我吹奏的曲子,那曲子一直弥漫在那漫山遍野的落叶松林中,在那山林溪涧,我仿佛看到鄂尔德西与艾琳娜又幸福地徜徉在永恒的岁月里。
我再也没有回到过额尔齐斯河畔,但我知道,远山落红时,那空灵悠远的美丽旋律一定会在图瓦村落中响起,她也会随着额尔齐斯河的波涛,一路向北,流向北冰洋。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顺叙和插叙的记叙手法,讲述了图瓦人楚尔演奏者鄂尔德西的故事,富有民族性和地方特色。
B. 小说中写到楚尔演奏可能将要失传,“我”无意中促成老人收下了5位图瓦少年来教授这民族最后的传承,深化了关于文化传承的主题。
C. 小说的结尾说“我”再也没有回到过额尔齐斯河畔,写出了“我”的遗憾之情,也说明了“我”对那5个孩子能否继承楚尔吹奏技艺的担心。
D. 小说不仅写了鄂尔德西与艾琳娜的爱情故事,也以真实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边疆少数民族风景画,表达了对大自然风光的讴歌之情。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鄂尔德西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小题3】小说的标题是“额尔齐斯河畔”,有人认为改为“楚尔”更好。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1. 详细信息
默写下列名句。
(1)《小石潭记》中写游鱼动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庄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是要有获得,①_____________,所谓“得利”,就是在经典中获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所谓“得道”,②_____________,获得人生的升华,一般而言,③_____________,一个人要想从阅读经典中得利,只要有一定阅读基础便可,而要想得道,就需要排除利的干扰。
 
1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点了一碗拉面,却上来一份寿司:等了半天秋刀鱼,却眼睁睁看着它被端上别人的桌子……遇上这种不靠谱的餐厅,你会不会气得“原地爆炸”?这月初,在东京出现了一家“奇葩”餐厅。它竟然依靠“故意”上错菜,强势跻身网红之列。这家店名叫“会上错菜的料理店”,它的服务员真的会下错单、上错菜,客人竟也将错就错,吃得不亦乐乎。原来,这里所请的服务员都是身患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老奶奶,她们有时点完菜转身就忘,实在情非得已;而餐馆作为临时性的体验项目,其发起人旨在借此呼吁人们对老人多一些善意和宽容。
有人为这家餐厅点赞,有人感受到政府、社会的责任缺失,也有人说这纯属炒作,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