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2017年高二上半年政治期中考试试卷完整版

1. 详细信息
2017年10月18日,习.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并不是凭空得来的,是十九大乃至今后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五大发展理念是习.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我们党对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并已经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这体现了
A. 人们改造世界的水平取决于主观认识
B. 思维方法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起决定作用
C. 没有哲学就没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D. 真正的哲学智慧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五大发展理念是为解决我国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应运而生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体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五大发展理念应运而生,体现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③只要具有崇高的精神理念,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④五大发展理念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详细信息
十九大以来,习.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形成了立意高远、观点鲜明、内涵丰富、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党建思想,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正确指引。材料说明
①正确的意识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②正确的意识对生活和实践具有决定性意义
③遵循规律的客观性并加以创造的利用
④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3. 详细信息
课间几位同学发表对“运动”的看法:甲说“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乙说“还 钱时候的我已经不是借钱时的我”;丙说“飞矢不动”。下列对他们的观点依序点评,正确的一组是
A. 相对主义、形而上学、辩证法
B. 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C. 辩证法、诡辩论、两点论
D. 辩证法、诡辩论、形而上学
4. 详细信息
著名女作家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吟道:“无论是短短的几日,长长的一生,哭、笑、爱、恨,梦里梦外,颠颠倒倒,竞都有它消失的一日。”下列各项与作家表达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A.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5. 详细信息
2017年5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在“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调研中强调,“雄安新区”规划建设要“先谋后动、规划引领”,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高标准高质量组织编制完善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各专项规划,推动“多规合一”。这表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 能够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 B.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
C. 就能办好一切事情 D. 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
6. 详细信息
2017年6月23日,为期5年的“蛟龙”号实验性应用航次圆满收官。下一步,“蛟龙号”将进行大修和技术升级改造,2019年迈入业务化运行阶段,计划2020年6月执行环球科考任务,成熟的“蛟龙”号推动着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海洋深渊的探索表明
A. 实践活动具有主观性的特征
B. 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物质活动
C.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 实践活动是一种间接现实性的活动
7. 详细信息
2017年2月22日,美国NASA通过TRAPPIST望远镜新发现一个很特别的“太阳系”,这个行星系统中有3颗行星可能处在宜居带范围内,其上面的温度刚刚好,可能存在液态水。这一发现刷新了太阳系外恒星在宜居带范围内类地行星数量的记录。由此可见
①要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②认识工具延伸了认识器官
③人的认识活动具有反复性
④实践手段对实践主体具有替代性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8. 详细信息
2017年7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正经历今年第一号洪水。国家防总根据长江流域汛情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迎战洪水,各方严阵以待,全力以赴抢险救灾。面对自然灾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顺其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B. 认识和改变规律是克服困难的条件
C.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D.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9. 详细信息
2017年6月,云南省第一个写稿机器人“小明”在昆明报业上线。小明用1秒的时间,就“写”出了一篇100多字的稿件。而在“小明”上岗以前,《南方都市报》的写稿机器人“小南”也正式上线。看起来,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智能化生产。下列对机器人“小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明”是人类器官的延伸
②“小明”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小明”只是照镜子式的反映
④“小明”的意识来源于人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0. 详细信息
客观实在性是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它独立于我们的精神而存在,构成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下列对客观实在性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B. 是社会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C. 是自然界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同属性
D. 是意识以外万事万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共性
11. 详细信息
在快递业的成本构成中,其人力成本占总成本的50%。智行者CEO张德兆认为低速物流无人驾驶车市场有着明确的需求。经过两年努力,在2017年6月21日,展示了其首款“蜗必达——无人配送物流车”,这种全新技术将大大提升企业的配送效率。无人配送物流车的发明体现了意识是
A. 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
B. 对客观对象本质的反映
C. 对客观对象能动的反映
D. 对客观对象的直观反映
12. 详细信息
我国农业专家陈志强率领团队,将空间诱变、重离子诱变、高通量基因分型与传统育种技术集成创新,直接推动育种在优质、抗病、丰产新品种综合性状取得全面突破,促进了我国水稻育种进步,让百姓吃上优质放心好米。育种的成功研制体现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③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详细信息
2017年3月19日,《朝闻天下》栏目播出《母亲照顾24年渐冻症女儿终圆梦》,讲述浙江开化残疾女孩汪玉婷13岁那年,被诊断患有渐冻症,当时医生判定她活不过18岁,但是如今24年过去,她用生命挑战身体的极限,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还圆了自己的工笔画梦想,她的绘画作品先后获得国家及省级近百个奖项。汪玉婷的生命奇迹蕴含的哲理是
A. 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B.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D.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4. 详细信息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问题的切身体会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来自基层的声音能够帮助决策者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换句话,接地气正是决策者底气和智慧的重要来源,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 思维是主观的,思维决定存在
B.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 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
15. 详细信息
早期人类遥望星空,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和膜拜,“万户飞天”曾想尝试去宇宙探个究竟。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发射各种航天器进行空间探索和开发利用,然而肆意的开发产生了大量空间垃圾威胁着地球和宇宙。今天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致力追求人与太空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对太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正确认识
②太空探索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③太空探索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对太空的认识是太空探索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6. 详细信息
作为首个连接粤港澳三地及由三地“共建共管”的跨境运输基建项目,港珠澳大桥在极险、极复杂、极具挑战性的施工环境和要求下,创造出“海底穿针”多项工程奇迹,打造出世界唯一深埋隧道,填补了多个“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这表明
A.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
B. 正确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历程
C. 要充分发挥意识的客观物质性
D.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17. 详细信息
生物膜是细菌及其细胞外物质组成的群落,让细菌待在里面更安全。现在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怎样除掉生物膜,然而美国哈佛大学韦斯仿生工程研究所能把生物膜改造成生产并修复纳米材料的新平台,将来可用于污水处理、制药、新型纺织等众多领域。这说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转化的
②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认识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详细信息
习.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和视察香港期间做了系列重要讲话。香港舆论指出,“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习主席的讲话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主张和方法,为香港发展拨云驱雾、指路立碑。舆论中的观点表明
①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基础
②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9. 详细信息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正是阐明:对人或事物要得到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或考验,要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轻率地下结论。这是因为
①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 详细信息
2017年10月18日,习.平在中共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抓好各项改革协同发挥改革整体效应,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习.平总书记这一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③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1. 详细信息
库布其沙漠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当地居民采用“甘草固氮治沙改土”技术,把大面积沙漠变成有机土壤,构建了甘草、肉苁蓉中草药产业链;同时,还充分利用沙漠丰富的光、热资源,大规模发展了以大棚和节水灌溉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种植出了沙漠西瓜、沙漠香瓜、沙漠黄瓜、沙漠西红柿等。开创了一种由“治沙、生态、产业、扶贫”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一事例表明
①要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环境的制约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④科学技术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详细信息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利用惠若琪的磨、丁霞的乱、朱婷的强、张常宁的守、龚翔宇的多变,巧妙布局,协调攻守,终于战胜塞尔维亚队勇夺冠军。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重视部分的主导作用
B. 坚信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C.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 善于从每个要素出发认识事物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宣示,中国正在从“世界大国”迈向“世界强国”。行进在这一历史进程之中。我们所处的国内国际环境悄然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强调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提出了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等,形成习.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新思想,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时代的关系的知识,分析说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十九大提出最新理论成果的正确性。
24. 详细信息
海南处在连接东南亚和东亚的交通要冲,是必经的海上通道。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建设,海南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加强与东盟合作的条件和基础,如洋浦保税港区和海口综合保税区经过30年的发展后,其航运条件、保税条件和基础条件已经得到极大地提升,逐渐成为航运中心、物流中心和出口加工基地。为了充分发挥海南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关专家认为《意见》的出台将使海南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用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以此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结合材料,从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说明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理论依据。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确定每年6月份为全省渔业系统“放鱼养水,保护生态环境”主题活动月,放鱼养水,是一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3年开始,德州市连续4年举行“放鱼养水”活动,全市各县市区有多处水域都会定期投放鱼苗,用于净化水质。放鱼养水就是通过放养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优质鱼类,用“纯天然”方式改善水质、修复生态。鲢鱼、鳙鱼、草鱼等各种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优质鱼类是各类水体的“清道夫”,这些鱼类在水中可吸收水体中的藻类和氮、磷等有机物,减轻水域环境的富营养化。“放鱼养水”打破了传统的“以水养鱼”的思维定势,不仅使得水域环境大大改善,也有利于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而且达到捕捞规格的鱼类有增加收入,从而达到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分析德州市放鱼养水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的哲学道理。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6月24日凌晨,仅仅100秒的时间,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被泥石流吞没。紧接着6月底7月初,广西、湖南、江西等南方部分地区遭遇大范围、高强度、持续性降雨天气,江湖、河流沿线地区险情不断,多处发生群众被洪水围困的险情。
洪涝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对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害。面对洪涝灾害的巨大破坏性,除了悲痛,也使我们陷入疑虑与沉思:人类能否准确预防洪涝灾害?专家指出:洪涝仍具有可预防性。人类不可能彻底根治洪涝灾害,但通过各种努力,随着得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准确的监测、预报和警报,可以尽可能缩小灾害的影响。
(1)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人们对洪涝灾害预防产生疑虑的原因。
(2)运用唯物论有关知识,说明人类如何尽可能地缩小灾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