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考题带答案和解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

1. 详细信息
“我生不有命在天”一语,见载于《尚书?西伯戡黎》,此语乃殷大臣祖伊深感周邦对殷王朝已构成巨大威胁而奔告于纣时,纣对祖伊说的话。它反映出殷商时期( )
A.天子成为君主称号? B.存在君权神授观念
C.纣王权威受到质疑? D.萌发天人感应学说
2. 详细信息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或谓后之入阁办事,无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实也。曰:不然。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吾以谓有宰相之实,今之宫奴也。”黄宗羲这段话的主旨是。
A. 指明内阁成员无宰相之名实
B. 批评太监干政
C. 指明内阁成员只是批答奏章
D. 批评皇权过重
 
3. 详细信息
乌青镇(乌镇)南北各与钱塘江和太湖相通,又与京杭大运河相贯连。明成化、弘治年间,“宛然府城气象”,清乾隆朝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成为江南市镇中人口最多的大市镇之一。乌镇发展的主要条件是
A. 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C. 纺织业发展最迅速
D. 政府赋税重要来源地
 
4.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在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A. 缺乏理性精神
B. 求善而不存真
C. 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 落后于西方国家
 
5. 详细信息
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B. 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 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
D. 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6. 详细信息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他认为太平天国
A. 拜上帝教与传统思想相对立 B. 阻碍了近代民主化的进程
C. 混淆西方文明与宗教的界限 D. 信仰危机无法支撑其政权
 
7. 详细信息
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衙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欤!这表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A. 具有垄断性与排他性 B. 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抵制了西方列强侵略 D. 开启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8. 详细信息
20世纪60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这表明导弹研制
A. 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
B.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 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
D. 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
 
9. 详细信息
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 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 公民的身份特权
B. 公民的义务责任
C. 公共事务的意识
D. 参政议政的权利
10.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A. 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 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 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 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11. 详细信息
1928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20世纪30年代末,“米老鼠”已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A. 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 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 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