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邑中学2019年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D.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2. 详细信息
《周礼》中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楚辞》中也提到“五谷六仞”。后世经学家将文中的“五谷”分别注释为“麻、黍、稷、麦、豆”和“稻、稷、麦、豆、麻”。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B. 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C. 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D. 古代农业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
3. 详细信息
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淞沪会战
4. 详细信息
南宋学者袁毂感叹:“昔之农者,今转而为工;昔之商者,今流而为隶。贫者富而贵者贱,皆交相为盛衰矣。”这说明当时
A. 抑商政策的取消推动了经济发展
B. 农业与工商业处于平等的地位
C. 社会流动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D.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农业的衰败
5. 详细信息
邓.小平高度赞赏并肯定了1984年10月20日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是新话”。这里的“新话”主要指中央较好地诠释了
A.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B. 市场经济如何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C. 独立自主和改革开放如何协调
D. 苏联模式和中国特色的关系
6. 详细信息
1787年,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声称:国民应通过定期举行的三级会议“自由地”向国王纳税,并要求通过一项法国人的人身保护法,提出未经正当审判不得逮捕任何人。这一宣言旨在
A. 解决法国王室的财政危机
B. 召开三级会议以制定宪法
C. 申明高等法院拥有立法权
D. 试图限制国王的专制权力
7. 详细信息
阅读《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年份

茶(万磅)

丝(包)

鸦片战争前年平均

5000

5000

1845年

8019

13220

1851年

9919

23040

1853年

10122

62896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
B.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 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8. 详细信息
下图是中国《1956到1965年粮食生产变化曲线图》,导致这种变化的相关因素有

A. 抗美援朝、三大改造
B. “一五”计划、中共“八大”
C.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 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9. 详细信息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0. 详细信息
明太祖在法律文件《大诰》中整顿吏治方面规定了一些特殊的办法,鼓励百姓自行绑拿害民官吏送交上级部门查办。这种情况表明
A. 明初的官民矛盾非常尖锐
B. 明初的政治带有近代色彩
C. 统治方式有较强人治色彩
D. 民众的参政意识已经觉醒
11. 详细信息
西安事变第二天,斯大林便亲自草拟给中共的电报。1936年12月14日,一份通过上海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之手转来的发自莫斯科的电报,阐述了三点意见:西安事变是由日本人、汪精卫和张学良共同炮制的阴谋;蒋介石是唯一有资格领导中国抗日的人选;中国共.产.党应力促事变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对苏联立场理解正确的是
A. 已掌握日本参与西安事变的相关信息
B. 希望中共担负起领导抗战的责任
C. 对张学良曾经发动对苏战争的报复
D. 希望中国局势稳定牵制日本
12.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中写道:“l7世纪和l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13. 详细信息
从下表曹操历史形象描述的变化可以得出

A. 史家不可能客观描述历史事实
B. 史家身份立场会影响历史书写
C. 史家调查考证难以揭示历史真相
D. 史家观念变化较少影响历史书写
14. 详细信息
苏联作家爱伦堡在《解冻》(1954年发行)里中写到:“窗外是一片激动人心的情景。寒冬终于站不住脚了。马路上的积雪已开始融化,到处在流水。……到解冻的时节了。”“解冻文学”的出现反映了
A. 对历史和现实弊端的批判 B. 对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反思
C. 对斯大林模式的彻底否定 D. 对新经济政策的无比怀念
15. 详细信息
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1933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其它国家也纷纷宣布货币贬值。这些国家宣布货币贬值是为了
A. 刺激出口
B. 强化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
C. 缓和危机激化的社会矛盾
D. 恢复银行信用
16. 详细信息
亨利,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A. 凡尔赛体系的形成
B.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C. 两极格局的形成
D.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17. 详细信息
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①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
②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
③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
④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8. 详细信息
下图为春秋战国货币起源原生区域示意图。当时,东西南北的货币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现象反映了

A. 争霸战争加速了货币的统一
B. 经济地理环境影响货币类型
C. 经济发展推动货币改革
D. 图腾崇拜影响了货币样式
19.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古代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乡村治理模式屡经变迁,经历了几个较为明显的历史阶段。战国时期,郡县制在各国推行后,乡、里成为基层组织,秦汉时期乡里制度则逐步成熟,它既发挥基层政权的作用,又带有半自治的性质。隋唐两宋时期,处于由乡里制到保甲制、乡官制到职役制的转折时期,乡的基层官吏的人员数量比此前大为减少,乡官权力也在逐步弱化。这一阶段乡和里的地位逐渐沦落,乡里自治功能逐步弱化,官方的控制与统治逐步增强。第三阶段是从王安石变法至清代,乡里制度转变为职役制,治权所代表的官治体制从乡镇退缩到县一级,县为基层行政组织,县以下实行以代表皇权的保甲制度为载体,保甲对乡里的控制更加严密,乡村自治的色彩越来越弱。到了近代,原有的保甲制越来越不适应农村的社会现实,最终在清朝末年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
——摘编自唐鸣、刘志鹏《中国古代乡村治理的基本模式及其历史变迁》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乡镇地方自治取代保甲制的原因及启示。
20. 详细信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称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产,并直接主持运往行销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过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需”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
——摘编自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
21. 详细信息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第二部分“盟国的权力”中关于“与日本政府的关系”规定,“最高统帅将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政府机构及其代理机构行使其权力,但以能圆满地推行美国的政策为度”。美军进占日本之初,由于对日作战刚刚取得最后胜利,推行以非军事化和民主化两大原则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包括解散日本军队、逮捕战犯、整肃军国主义分子、进行农地改革、解散财阀等。
材料二《波茨坦公告》第十一条对日本赔偿问题的原则是:“日本将被准许维持其经济所必需及可以偿付实物赔偿之工业,但可以使其重新武装作战之工业不在其内。”美国占领日本初期,对处理日本赔偿问题持比较积极的态度。《日本投降后初期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关于“经济上的非军国主义化”的规定严厉要求:“日本军事力量的现有经济基础,必须加以摧毁,并且不容许其恢复。”美国最初打算大量拆迁日本的工业设备作为赔偿,并在分配时向中国倾斜。1949年5月12日,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停止实施1947年4月开始的拆迁赔偿方案。两年来实际拆迁的日本军工企业只有17家陆海军兵工厂,拆迁的机器设备16736台(件)。中国的对日索赔也半途而废。
——摘编自徐康明《战后初期美国主导下的日本拆迁赔偿计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