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高二前半期期中考试历史(浙江省塘栖中学)

1. 详细信息
德意志统一后,为谋求欧洲霸权,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时刻警惕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噩梦终究成真。“噩梦成真”主要是指
A. 德意结盟
B. 法俄结盟
C. 英法结盟
D. 英俄结盟
2. 详细信息
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点来看,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对欧洲霸权的削弱。下列史实可以作为材料中“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A. 欧洲新型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
B. 国联由英法操纵
C. 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D. 欧洲对世界经济控制力不断加强
3. 详细信息
坦克作为一战期间出现的新式武器,首次使用在下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详细信息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做。他们大规模重整军备的计划和惊人的侵略行径急剧地改变了势力均衡。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企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和日本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德国成为“修正主义”的历史原因
A. 与日本相同
B. 与意大利相同
C. 与两者都不同
D. 与日本不同,但与意大利相同
5. 详细信息
慕尼黑协定签订后不久,丘吉尔在英国下院演讲说:“这无疑是西方民主国家向纳粹武力威胁的彻底投降。这种失败不会给英国和法国带来和平和安全,恰恰相反,这将使这两个国家的处境更为软弱和更加危险。”这表明丘吉尔
①斥责张伯伦的绥靖政策
②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③反对把战争祸水东引
④认为绥靖政策是在怂恿侵略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6. 详细信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曾经扩展疆域,把国界向西推移了几百千米,建立了所谓“东方战线”。此事始于
A.德军侵入波兰之际 B.法国被迫投降之际
C.英国遭受空袭之际 D.苏德战争爆发之际
7. 详细信息
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来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 民族自决 B. 势力均衡
C. 绥靖主义 D. 严守中立
8. 详细信息
1934—1937年,美国连续出台三个中立法案,规定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发生的战争中保持“中立”,不得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和战略物资。但1939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允许其它国家在现金购买、运输自理的条件下,购买美国武器。下列对这一历史变化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它在欧洲战场上有利于英国
B. 它“新”在取消了原来武器禁运的限令
C. 它的通过并不代表美国已放弃孤立主义政策
D. 它是在德军发起西线进攻背景下做出的决定
9.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的亚太战场形势,图中数字表示在当地发生的重大战役。这些战役按其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③④
C. ④②③①
D. ②③①④
10. 详细信息
下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

A. “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 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 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D.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
11. 详细信息
在苏德战争关键时刻的一场战役中,斯大林发表讲话:“今天是我们在严重条件下来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我们暂时失去了一些区域,敌人已经进犯到门前。”随后战场形势迫使德军进攻重点转向南方。这次战役是
A. 莫斯科战役
B. 库尔斯克战役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阿拉曼战役
12. 详细信息
下列史实,能支持下图漫画寓意的有

①发表《波茨坦公告》
②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③发表《开罗宣言》
④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3. 详细信息
某国际会议通过的文件指出:“余等:美国总统、中国国民政府主席及英国首相代表余等亿万国民,业经会商,并同意对日本应予以一机会,以结束此次战事……德国无效果及无意识抵抗全世界激起之自由人之力量,所得之结果,彰彰在前,可为日本人民之殷鉴。……吾人通告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日本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该国际会议召开地位于下图中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详细信息
对于“焚书坑儒”事件,唐代司空图曾写道:“秦儒既坑,厥祀随覆。天复儒仇,儒祀而家。秦坑儒耶?儒坑秦耶?”明朝李贽却说:“(李斯建议焚书)大是英雄之言,……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司空图和李贽的观点相互矛盾,故均不可信
B. 司空图的生活时代更加接近于秦朝,故可信
C. 历史的真相是多元的,对历史人物不必苛求
D. 历史评价具有差异性,这是正常的历史现象
15. 详细信息
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唐太宗的这段话体现的统治思想是
A. “存百姓”
B. 知人善任
C. 济世安民
D. 轻徭薄赋
16.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尼布楚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这一国号
②中俄之间签订的第一个具有近代性质的边界条约
③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
④康熙帝御驾亲征,取得雅克萨战役胜利后签订的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7. 详细信息
学者许倬云曾把某一时期的中国比作“兔子”:欧洲已在脱胎换骨,“兔子与乌龟赛跑,不但兔子中途停下来休息,而且兔子根本不知道有此正在进行中的赛跑”。这一时期是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康乾盛世 D. 同光中兴
18. 详细信息
他一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另一方面却在教原来贵族们学的东西;一方面主张“举贤才”,另一方面却仍然维护贵族等级制度。造成他具有双面特性的主要原因是
A. 他生活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 他是新兴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C. 他的学说中贯穿着讲究“法治”的精神
D. 他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
19. 详细信息
春秋后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上,并向社会公布。孔子对此评论说:“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这反映了当时
A. 孔子极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B. 法家思想已被社会广泛认可
C. 孔子力图恢复旧有的等级秩序
D. 仁政思想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
20.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哲学上主张人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但并不主张放弃现实的幸福;在生物学领域,至少对五十多种动物进行了解剖研究;在《物理学》一书中,他指出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这表明亚里士多德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是
A. 注意各个研究领域的联系性
B. 注重客观实际,研究领域宽广
C. 具有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D. 家学深厚,遗传影响比较大
21. 详细信息
孔子和亚里士多德被誉为“东、西方的先哲”,他们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们的共同之处有
①崇尚道德,推行德治
②创立私学,因材施教
③提出“中庸之道”
④挑战权威,注重理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2. 详细信息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政体演变的顺序是
①共和政体
②护国政体
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④君主立宪
A. ④①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②④
23. 详细信息
“他(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时的坚定态度和树立的榜样限制了党派之间的激烈斗争,把国家的分裂推迟了六十年。”下列华盛顿的活动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主持制定联邦宪法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
B. 宣布“严守中立”,使美国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C. 网罗人才,使南北方、各党派等集团意见在政府中都有反映
D. 发表告别辞,告诫大家要摈弃党派的意见,维护联邦的统一
24. 详细信息
拿破仑在何时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
A. 1799年“雾月政变”后
B. 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后
C. 1810年迎娶奥地利公主后
D. 1804年加冕为“法兰西人的皇帝”后
25. 详细信息
【加试题】19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树立威信,战争也将他推到权力的顶峰,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辉煌。以下言论反映了关于他的一些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拿破仑呵了一口气,就吹掉了一个普鲁士。”
②“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让后代去评论吧!”
③“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A. ③①②
B. ①③②
C. ①②③
D. ③②①
26. 详细信息
清朝福建巡抚徐继畲之语“提三尺之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刻石,被镶嵌在某国开国者纪念碑上。此开国者是
A. 拿破仑
B. 华盛顿
C. 康熙帝
D. 克伦威尔
2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德国人游行反对《凡尔赛和约》 图二土尔其革命领导人凯末尔

图三五四运动时期的上海街头 图四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领导人甘地
(1)凡尔赛体系下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决定了这一体系的不稳定性。图一反映了哪一对矛盾?图二、图三、图四又反映了哪一对矛盾?除了上述矛盾之外,凡尔赛体系还包含着哪些矛盾?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山东问题能够在华盛顿会议期间得到解决的原因。材料二: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大部分时间,英、法、德均是代议制国家。在民主制度原则下,多数民众的一致性心理认识对民主国家的对内及对外政策具有极强的形塑作用。英法政界人士都心知肚明,选民再也不会容忍1914—1918年那场悲剧重演。因此,大战结束后,英法两国所制定的政策,都设定在这种选民反战的心理上面。这种赢得公众对外交政策支持的需要,不能不使政体本身所具有的理性遭到削弱。
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经过民主政治过程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
——据刘宏松《民主政治、民众心理与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国际秩序的解体》整理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德国和英法为例,说明复仇主义情绪与和平主义情绪在民主制度原则“形塑”下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28. 详细信息
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在战后不愿在威尔逊建立起来的国际组织中领头,这往往被归因于美国的主张在巴黎和会上被欧洲丢弃后产生的蒙受政治欺骗的感受。但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所谓“孤立主义”在对外交谈判的疑虑之外有其更深刻的根源。
——(挪)文安立《全球冷战》
材料二:美国的冷战世界观主要源于其对大萧条做出的反应,其冷战战略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形成的。日本在1941年的进攻佐证了美国人的这样一种观念,即干涉主义和全球改革对美国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美国想重新获得安全感,则“恶魔”就必须被消灭干净。
——(挪)文安立《全球冷战》
(1)材料一中威尔逊提议建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哪里?根据所学指出二战后哪个世界性组织的总部也设在此地?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十年代美国实施“孤立主义”外交政策的现实和历史原因。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眼中的“恶魔”指的是哪些政治势力?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在二战前后对外政策的变化。
29. 详细信息
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
——摘自《汉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
材料二:(贞观四年,针对东突厥问题)朝士多言:“北狄自古为中国患……可以化胡奴为农民,永空塞北之地。”温彦博则提出,“请准汉武故事,直降匈奴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使为中国幸蔽,策之善者也”。上卒用彦博策,处突厥降众。”
——摘编自《资治通鉴》
(2)概括材料二中唐朝官员关于处理东突厥问题的两种意见。结合所学回答,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措施“处突厥降众”?
材料三1691年,清朝确立了对漠北蒙古的正式管辖,但保留蒙古三大部首领汗的称号,在行政上依照蒙古之例编旗。蒙古原有若干部会盟的传统,编旗后盟长作为会盟的召集人,由皇帝在盟中诸旗中指定一人担任,同时起到代表朝廷监督各旗的作用。清朝统治者反复宣称“满蒙一体”,大力发展满蒙贵族的联姻关系,使其成为清朝统治的得力柱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施恩”于蒙古的具体措施。
30. 详细信息
资本主义是西方近代以来发展的一条主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了针对荷兰人的歧视性法令,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或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凡是从亚、非、美洲运送到英国的货物,须由英国船只运送”。到了18世纪,荷兰在经济发展和海外活动方面已落后于英国。
——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史·近代史编(上)》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实施该法令的目的和结果。
材料二:华盛顿确定了这样的行政管理理论,即内阁成员“应由总统委任,或至少由总统提名,并应接受总统的监督”。国会通过解散驻扎在西部边疆哨所的两个特别连队,试图通过减少陆军规模的立法,华盛顿对此进行了否决。
——摘编自《美国总统制》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盛顿对美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贡献。
材料三: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
——恩格斯《德国状况》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恩格斯肯定拿破仑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