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2019年高二上册政治月考测验附答案与解析

1. 详细信息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宇宙学、生命医学、基因学、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和发明,必然会对我们的哲学思考产生重大影响,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也会为哲学发展昭示新的方向。谁能最先把握这一新方向,谁就能站在哲学发展的前沿’引领当代中国哲学创新发展。一材料说明
①哲学对具体科学的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②哲学应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③哲学的任务就是把握哲学新的发展方向
④自然科学的发展增强了哲学的生机与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详细信息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建设节水型社会。近年来,全国共开展120多项规划水资源论证,核减水量近4亿立方米;对超过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项目,限批水量近10亿立方米。下列对“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就会走向唯心主义误区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应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③发挥意识活动的主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④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需要加以利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3. 详细信息
中国将组建四大新机构: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我国组建这些新机构的哲学依据是
A.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B.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D. 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4. 详细信息
曾经有人用“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来形容滇池的景色之美,但上世纪中后期滇池遭到了污染,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云南人民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多管齐下,使滇池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滇池已经从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态治理恢复湖泊转变。滇池的治理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④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详细信息
随着航空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活动范围已从地球走向外星球。“好奇”号火星车发回的照片,再次有力地证明了自然界是物质的。这表明
A. 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的发展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C.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 自然科学家的活动不受哲学指导也能取得成功
6. 详细信息
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变,以区域开发为重点的农村扶贫已经出现偏离目标问题,我国开始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精准扶贫,并把民族地区作为实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哲学依据是( )
①认识到了不同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
②把握了同一事物在发展的同一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各不同
③把握了复杂事物中不同矛盾的主次地位
④坚持了重点论和一点论的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详细信息
中国画的艺术创造既具有中国独有的意象建构与表达方式,又蕴含独有的中国智慧与哲理。右图是齐白石的一幅画,画面是两只雏鸡的“今日相争”,看似乎平淡无奇,但却题为“他日相呼”,让观者在错愕之际,恍然有所悟。对该画意象的认识准确的是

①美妙的意象源于大师的丰富联想和主观想象
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8. 详细信息
每个季度,国家统计局都会公布价格数据,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研究数据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说明
A. 相对静止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击
C. 要在运动变化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运动是无条件的、相对的、永恒的
9. 详细信息
[2016·枣强中学仿真]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五大理念将引领中国深刻变革,带领中国奔向全面小康社会,奔向共和国“第一个百年目标”。这表明(  )
①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③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0. 详细信息
一个崇尚奋斗的社会鼓励人们通过奋斗擦亮自己最优秀的那部分潜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拒绝平凡,也不能以成功作为人生价值的衡量标准,因为它同时定义出人生失败者。这告诉我们
①从失败走向成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②人生有无价值主要看有无贡献而非贡献大小
③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需要正确的价值观指导 ④没有失败者的失败就没有成功者的人生价值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11. 详细信息
在《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冯谖说“狡兔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有定,未得高枕而卧也。”意思是狡兔三窟才免去死亡危险,你只有一处安身之所,不能高枕无忧啊!此即成语“狡兔三窟”和“高枕无忧”的来历。由材料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有
①“狡兔”具有无异于人的居安思危的智慧
②“高枕无忧”者忽略了事物联系的条件性
③“狡兔”行为启示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质变
④“三窟”行为启迫我们应做到有备无
A. ①④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12. 详细信息
某报评论指出,面对经济新常态的种种挑战,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战胜困难,开创未来。这蕴含的哲理是( )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13.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要聚焦落细落实,关注细节小事,使党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
②坚持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14. 详细信息
近年来,“微信”“微博”“微公益”等和“微”字相关的一些词语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微信的“造微入妙”、微博的“见微知著”、微公益的“积微成著”等,可以说当今的社会生活是无“微”不至的,我们已经迈入了“微时代”。“微”能够引起社会的共鸣,从哲学的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②发展就是要用新出现的事物取代旧事物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要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详细信息
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6. 详细信息
有专家认为,为了更好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必须充分进行人文交流。这是因为
A. 没有文化交流就没有经济、政治的交流
B. 社会生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
C. 文化对经济、政治会产生重大影响
D. 文化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而发展
17. 详细信息
中国在向西方高度开放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国家安全。中国的网络安全,以及意识形态安全,都是我们同西方IT公司打交道时回避不了的考虑。可以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①新兴传媒是某些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途径
②我国的国家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我国需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③维护我国国家利益需要保障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详细信息
大型纪录片《航拍中国》成功“刷屏”,观众直呼“每一帧都美到想歌唱祖国”。该片以普通观众的观看需求为创作出发点,以空中飞行线路为线索,以纯航拍镜头、故事化的叙事方式向观众展现了既熟悉又充满新鲜感的美丽中国、生态中国、文明中国。这启示文化工作者应该
①主动引领文化体制改革方向,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②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
④在实践中锐意创新,创作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文化作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9. 详细信息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在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发展的认识并不相同。在我国,发展观的演变按时问顺序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起初,我国的诸多问题都是由生产落后和经济贫乏引起的,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第二个阶段,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于是“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第三个阶段,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发现仅有经济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提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全面发展,“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第四个阶段,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第五个阶段,我国虽然在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分配不公和贫富悬殊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成为社会的焦点,全面的小康社会应该是“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可持续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分享”。不同的发展观又对不同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指导我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向前发展。
根据材料,请分别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析我国“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合理性?
20. 详细信息
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中国正进入一个“流动时代”。流动人口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渴望与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强烈期盼改善工资待遇、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入学、住房等状况。从社会管理的视角看,引导人口有序迁移,统筹规划,优化配置公共服务资源,创新社会管理,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亟待解决的课题。
结合材料,就解决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提出4条方法论建议。
21. 详细信息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
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哲学依据。
22. 详细信息
2016年12月12日习.平总书记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发表重要讲话,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浓浓的家国情怀在文明家庭代表中引起强烈反响。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今天,民主、平等、和谐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传统家风中重男轻女、重读书轻商务等封建思想已不合时宜。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已成为家风传承中不可回避的话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