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12-2013学年上学期三校联考九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

1. 详细信息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更正其中的两个错别字。(4分)

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xiāo       、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lài      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侯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甜静和悦的梦境。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错字:           

2.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B.导演冯小刚把《集结号》中最重要的角色给了谷志鑫,其他演员几乎成了举重若轻的人物。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带到山下,分类处理。

D.双方无论研究方法多么不同,只要根本目标不相悖,就总有殊途同归的日子,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有这样那样的分歧是正常的。

3. 详细信息

下列各选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曹操的性格具有双重性,他的雄才大略与奸诈凶狠对于任何一个扮演他的演员来说都具有挑战性,也是个难得的表演机会。

B.我国计划在2011年向太空发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这一消息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被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C.随着全球气温升高,飓风、洪水、干旱等极端气象事件发展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气候变暖已成为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挑战。

D.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

4. 详细信息

读下面的几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请根据你的理解写出各自对应的名句。(8分)

  ①诸葛亮临危受命为酬三顾                                                                     

  ②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③李清照憔悴如一株黄花。                                               

④屈原苦苦追求的人生路。                                             

5. 详细信息

为了研究中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赵明等五位同学组成了研究小组。他们对城乡213名九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下面三则材料是调查结果。读后按要求答题。 (8分)

材料一:14部推荐名著阅读情况:阅读人数居前三名的名著是《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水浒》。

材料二:  影响阅读名著的原因:

原因

人数   

所占比例

 A找不到书

70

33

B 没时间

105

49

C 不喜欢

38

18

材料三: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作品深受同学们喜爱。如《三国演义》《红楼梦》,还有相当数量的同学阅读了《呐喊》和《聊斋志异》。在外国作品中,有《格列佛游记》《简爱》和《名人传》等。同学们说,广泛阅读文学名著,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情感,提升文化品位。成长,离不开文学名著的滋养。

《水浒》是大家最喜爱的名著之一,你一定能写出下面三位好汉的姓名,并就其中一人再补充一个故事。(4分)

①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②他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便写道:“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落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

③又见十字路口茶坊楼上一个虎形黑大汉,脱得赤条条的,两只手握两把板斧,大吼一声,却似半天起个霹雳,从半空中跳将下来。手起斧落,早砍翻了两个行刑的刽子手,便望监斩官马前砍将来。

                                                  

补充一个故事                                                   

⑵探究材料二的图表得出结论(2分)

结论:                                                                       

千百万人熟知的雅虎网站,原名“Yahoo”,是在《格列佛游记》的第四卷“_________”中提到的怪物雅虎,现已成为因特网世界最令人熟悉的名词之一。为号召更多的人阅读文学名著,现请你在雅虎网站发一贴,向大家推荐材料三中你最喜爱的一部名著。2分)

                                                                                                    

6. 详细信息

 钟陵禁烟寄从弟   李中(6分)

落絮飞花日又西,踏青无侣草萋萋。

交亲书断竟不到,忍听黄昏杜宇啼。

注:①禁烟:指寒食节,这一天,家家禁止烟火,进行祭祖、踏青等活动。②忍听:即不忍听.

10.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试就诗歌首句中“落絮飞花”和“日又西”两个意象加以分析。(2分)答:                                                                            

11.试分析诗歌结句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3分)

答:                                                                               

7. 详细信息

乡村铁质  刘向民

    ①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

    ②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村的早晨是清新和鲜明的。

    ③走进田野,就走进了自我。一株株茂盛的高粱、谷子或者玉米,就是我们的兄长。闪着光芒的锄探进植物的根部,根系蔓延,锄的铁质意念就通过异常发达的根系蔓延了整个土地,广阔的原野处处闪耀着铁质的浑厚和沉重,所以我们收获的每一粒粮食、每一季粮食都包含着铁质。铁质沿着血管流动,扎根于我们的每一处神经,我们的脊梁才如此坚挺。

    ④粮食的存在,使乡村有了存在的充分理由。一茬一茬的庄稼,一茬一茬的人生,在乡村的蓝天下格外亮丽。已经死去多年的大树仍然直直地挺立,黑枯的树干直指青天,乡村中许多的构思和想象缘自树干的启迪。镰刀闪着铁质的锋利,农民的梦想始终与庄稼有关,一头牛与一架犁在土地深处探寻,浑黄或者黝黑的土壤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土地时刻迸发着铁质的响声。

    ⑤土地养育了庄稼,也养育了整个乡村。乡人们的性格和作为,任何时候都充满着铁质,欢喜时会无所顾忌地畅心大笑,发怒时会打上一架,或者跑到村街上不明不白地骂上一场,悲哀时会痛痛快快淋漓尽致地大哭一场,然后又执著地走进田野,走进劳作,一切都毫无遮遮掩掩。嫉恶如仇,旗帜鲜明,高昂的气概和高亢的声音比得过任何烦琐深奥的说教。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雷鸣,他们饮风露餐,吃得下千般苦,受得住万般罪,他们常说“没有吃不了的苦,没有受不了的罪”,年景的丰歉和日子的辛苦都是岁月的点缀,他们从不怨天尤人,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沿着太阳的方向走进田野,走进庄稼地里,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哪怕只是一声劳动的号子,也如雷鸣一般响亮;哪怕只是向前迈出一步,也如山一般稳重;哪怕只是一个耕或者种的手势,也都是乡村的经典动作。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

    ⑥乡村是农民的部落。城里人已经厌烦的事情,乡村还在喜欢或者也早已厌烦,喜欢的是一种没有丢失的乡村质朴,厌烦的是曾经生活在乡村里的城里人的矫作。城里人始终也在吃着乡村的粮食,但缺少了乡村的铁质。铁质似乎已被城里人丢失殆尽。我们是否要寻找乡村的铁质,使乡村铁质在城市里闪烁,应该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⑦乡村是我们生存的依托,也是城市生活的依据,没有了乡村就没有城市。是否有人为城市的一天天的侵占乡村沾沾自喜呢?如果缺少了乡村,缺少了乡村铁质,我们将会更加颓废,城市也将因此而变的莫名其妙地失去方向,因此,不论生活在乡村还是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能忘记永远的乡村铁质,它是我们永远的支撑,我们永远的方向。

6.下列对散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

A. 文章开篇作者说:“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这一行文的好处是开门见山,直接抒发了作者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B. 在第三段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高粱、谷子、玉米等农作物比作了自己的兄弟,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它们正在健康成长的模样。

C.第五段作者运用排比修辞,使文章的行文充满气势,生动地写出了在充满铁质的乡村中生活的农人们旺盛的生命力和他们坚强、直率、质朴的性格。

D. 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乡村生活的图景以及在乡村中生活着的人们,凸显了乡村“处处铁质,铁质处处”的风貌。

E.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我”的根就在乡村。与乡村比较起来,城市是让人厌恶的存在,是宁静美好的乡村的对立面,文章中处处都有“我”对城市和城市文明的批判。

7.结合全文谈谈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行文中着重描写了乡村的土地,有怎样的妙处? (4)

                                                                                     

8.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的理解。(6)

①只要播下种子,幻想就无可阻挡地蓬勃起来了。

                                                                              

②(他们)走进乡村深处的每一个细节,使乡村的每一刻都充充实实和铿锵有声。

                                                                             

9.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文章中的“铁质”具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根据你对文章的品读,谈谈对“铁质”象征意义的理解。(6)

                                                                                   

 

8. 详细信息

景公出游

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

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

【注释】(1)遵:循。(2)巡狩:视察。(3)省:考察。(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5)度:法度、准则。(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

1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遵海而南:南面              B、从水而不谓之连  反:通“返”,返回

C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   D、赈赡之,然后归也  赡:供给、供养。

13.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1)诸侯天子为述职   2)小大

B、(1贫民者三百钟       2)吾徐公孰美

C1)景公出游,问晏子      2)欲报之陛下也

D1)吾君不游,我何休?    2)不物喜,不以己悲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2分)                             

   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2分)                                        

15.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

人物(作者)

篇目

人文思想核心

 

《景公出游》

 

欧阳修

《醉翁亭记》

 

范仲淹

《岳阳楼记》

 

《曹刿论战》

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