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南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时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中可以看出

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

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

2. 详细信息

《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某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3. 详细信息

《汉书·艺文志》在评价战国时期的某一学派时说:“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它所评价的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4. 详细信息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

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5. 详细信息

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6. 详细信息

《汉书·董仲舒传》中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由此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7. 详细信息

南宋朱熹与明朝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

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

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

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

8. 详细信息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9. 详细信息

明神宗年间,礼部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弹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藏书》《焚书》《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 ……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者也。”被弹劾之人应是

A.李贽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

10. 详细信息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D.反映近代民主法制精神

11. 详细信息

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12. 详细信息

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D.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13.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必能获得这种快乐,因为理想的本质就含有道德的价值。”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捍卫城邦法律尊严        B.对理性的尊崇

C.不满国家权力滥用        D.主张小国寡民

14. 详细信息

.彼特拉克在《阿非利加》中这样写道:“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材料中“先世纯粹的光芒”是指

A.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      B.启蒙运动时的理性主义

C.古希腊、罗马的人文精神    D.文艺复兴时的个性解放

15. 详细信息

严格地说,是威尼斯和佛罗伦萨的纺纱作坊而不是达·芬奇的绘画作坊养育了文艺复兴人文主义。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兴起的根源是

A.意大利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

B.意大利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

C.意大利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D.意大利的中世纪神学思想淡薄

16. 详细信息

薄伽丘是意大利人文主义作家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

C.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

17. 详细信息

《九十五条论纲》指出:“教皇的财富今日远超过最富有者的财富,他为了建筑一个圣彼得教堂,为何不用自己的钱,而要用贫穷信徒的钱呢?”材料反映作者的态度是

A.认可教皇搜刮财富       B.天主教徒应该忠于信仰

C.赞同教会建造教堂       D.反对天主教会的经济掠夺

18. 详细信息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19. 详细信息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20. 详细信息

孟德斯鸠曾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21. 详细信息

.中华文明一直是相对独立地发展的,并以其优越性向外输出,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汉文化圈……中国人习惯于以居高临下的姿态,环视四方。清王朝正是在这种历史沉淀中,发展完备了“天朝”的对外体制。这一“对外体制”

A.客观地反映了清朝时期的世界形势

B.是造成中国落后挨打的根本原因

C.在鸦片战争后被统治者完全抛弃

D.使清朝君臣大多不了解世界局势

22. 详细信息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以上材料反映了魏源编写《海国图志》的目的是

A.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C.帮助人们挣脱封建思想的枷锁     D.促使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23. 详细信息

晚清时期,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灭也”。依据上述观点,判断此人的主张是

A.废除君主制   B.建立总统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24. 详细信息

梁启超在1923年撰写的纪念《申报》创办五十周年的文章中认为,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后开始学习西方,第一阶段是学器物,第二阶段是学制度,第三阶段是学精神文化。以下各项中,属于第二阶段代表性主张的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三纲五常”乃“奴隶之道德”

25. 详细信息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26. 详细信息

1915年一篇文章引用尼采的观点,“德国大哲尼采别道德为二类:有独立心而勇敢者曰贵族道德,谦逊而服从者曰奴隶道德”。并认为:“忠孝节义,奴隶之道德也。”该文的撰写者最有可能是

A.梁启超      B.陈独秀      C.胡适      D.鲁迅

 

27. 详细信息

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布:“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工农运动的发展

C.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阵营的分化

28. 详细信息

在近代,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唯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但后来又提出“物质文明不高,不足阻社会主义进行”。导致这种认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社会主义由理想变成了现实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五四运动的爆发

29. 详细信息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时间和著作是

A.大革命时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时期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延安时期的《新民主主义论》

D.新中国成立后的《论十大关系》

30. 详细信息

1978年,南京大学哲学系胡福明老师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使人们彻底认识了“文革”的错误

D.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31. 详细信息

屈原《思美人》:“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其中,美人是一种托喻。从历史的角度上看,屈原笔下的“美人”主要表达

A.作为文学家追求“大同社会”的理想

B.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C.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大胆的怀疑精神

D.强烈希望国家富国强兵

32. 详细信息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④

33. 详细信息

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下列关于苏轼在“词”的领域所作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其词在宋元时代传播最广

B.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他的词体现出词体不断向传统诗歌靠拢的趋势

C.其词清新俊逸,意境丰富,开豪放词派之先河

D.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浪漫色彩,至今广为流传

34. 详细信息

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

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

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

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35. 详细信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南优二号”杂交水稻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

36. 详细信息

 1978年春天,27万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

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

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

37. 详细信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有教无类”  颁布《九年义务教育》  “三个面向”思想  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8. 详细信息

《中国清代科技史》中写道:“如果把中国科技发展史比作一只航船,那么当我们翻开它几千年的航行日志时,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1911年),这268年的航程是如此艰难曲折。鸦片战争前,水浅风弱,驶速迟缓……。”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驶速迟缓”的主要原因有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  专制集权的官僚体制  闭关锁国政策的实行  漠视私有产权,没有专利权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9. 详细信息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语句运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唐诗、宋词、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40. 详细信息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

41.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

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则,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4分)

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和目的?这一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从儒学家的努力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6分)

42.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 “美德即知识。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每一种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本质。”

材料三  皮科·米兰多拉的《论人的尊严》中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也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

请回答:

1)什么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材料一中普罗塔戈拉的观点有何积极意义?(4分)

2)材料二是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哪一重大变革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什么?阅

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时期核心思想所包含的内容。材料三反映的内容与材料一有何关系?(4分)

4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的文化现象。(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指出明清小说产生的因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的趋势并谈谈你的认识。(4分)

44.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父命子必宗,夫唱妇必从”……后来为洋务派所承接,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如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王韬说“当默深(魏源)先生时,与洋人交际未深,未能洞见其肺腑,然师长一说,实倡先声”。

——曾乐山《中西文化和哲学争论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新民主主义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魏源在中西文化关系问题上的主要观点。王韬认为他“实倡先声”的含义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归纳胡适的主要观点。这一思想观点形成的原因是什么?(8分)

(3)材料三对外来文化的观点是什么?运用这一观点,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新的革命理论?(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史上中国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看法的发展趋势。(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