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湖南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反映了中国传统农业的哪一种主要的耕作方式

    A.刀耕火种        B.石器锄耕          C.铁犁牛耕          D.男耕女织 

2. 详细信息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 

3.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的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4. 详细信息

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根本,而工商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句话体现了统治者实行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专卖政策          D.海禁政策

5. 详细信息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请问架起这座桥梁的开拓者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达·迦马         D.麦哲伦 

6. 详细信息

17世纪荷兰人曾得意洋洋地宣称:“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岸和加龙河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意志、西班牙和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说明了

    A. 荷兰贩运世界各地的商品               B.荷兰已成为世界工厂 

    C. 荷兰的殖民地遍及全球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7. 详细信息

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以下哪一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更完整

    A.垄断组织的产生                        B.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

8. 详细信息

1900年的巴黎世博会上,璀璨耀眼的展览场馆和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成为新亮点。为此提供物质基础的是

       A.电力与蒸汽        B.蒸汽与煤炭       C  电力与钢铁     D.煤炭与钢铁

9. 详细信息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B.重视发展重化工业 

    C.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D.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0. 详细信息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福州船政局                        D. 创办开平煤矿

11. 详细信息

 18851892年,清政府财政收入中的田赋由38.5%下降到35.2%,而厘金(国内贸易征税)和关税收入则由36.7%上升到43.2%,其中关税收入逐年上升了3.8%。这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B.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陷入困境

12.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实行了土地改革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发动了大跃进”                      D.实施了一五计划

13. 详细信息

.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两次重要的会议。以下选项与这两次会议均无关的是  

    A.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B.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C.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D.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14. 详细信息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这首新民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5. 详细信息

胡J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16. 详细信息

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 纽约 画派领衔人物杰克逊 ・ 波洛克以将油墨滴酒和倾泼在 大块画布上的创作方法而著称 ,画作没有任何可识别的主题。美国中央情报局 竭力推崇该画派 ,并资助其在海外展览,以显示自由、个性的表达。这表明

A. 纽约 画派的创作方式受到各国民众欢迎

B.纽约画派的创作具有浓厚意识形态色彩

C.美国政府旨在扩大 纽约 画派的影响力

D.美国政府借助艺术领域 渗透 冷战思维

 

17. 详细信息

20世纪60年代在天上(太阳),70年代在墙上(挂钟),80年代在手上(手表)90年代在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18. 详细信息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C.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D.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19. 详细信息

创办于清咸丰年间(1861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一文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见,创办该报的主要目的是

    A报道国内外大事                        B.传播商业信息  

    C.娱乐大众                              D.宣传政治主张

20. 详细信息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 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21. 详细信息

.列宁指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这一思想体现在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实现农业集体化 

22. 详细信息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A.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C.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D.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23. 详细信息

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美出现了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某种经济形态,它属于经济体制范畴,是在基本经济制度既定的条件下,为促稀缺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由一系列有机联系并互相制约的机制、制度、组织、决策等方式而形成的复合体。这种经济是

    A.“混合经济”       B.计划经济         C.市场经济           D.“新经济”

24. 详细信息

余秋雨在《蓝旗和孩子》中写道:“到了布鲁塞尔就像提纲挈领,豁然开朗地看着欧洲如何企图在陈旧结构中脱胎换骨,挥别昨天。”他这里所说的欧洲“脱胎换骨”,指的是

    A.加入布雷顿森林体系                   B.接受关贸总协定

    C.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D.由经济联合向政治联合发展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公元9世纪中国出现了汇票形式的纸币(飞钱),用于从遥远的外地购买商品。随后私人金融家开始发行票据,只需付3%的手续费即可兑换成现钞。1023年政府收购了最有名的一家钱庄,票据首次兑换成由政府担保的纸币。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需要同样发达的经济组织。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有了一些经纪人,奔走于地方市场与中央市场之问。宋朝人精通批发和零售的概念,……己经有了专业经理,负责经营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的公司。宋朝时还有理财专家,负责客户的投资业务。

——(美)查尔斯·默里《文明的解析》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企业产生于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之后有了比较快的发展,19121919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此后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艰难地进行。

              ——朱伟东《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宋代出现了哪些近代经济因素?(8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民族工业在19121919年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6分)史学家费正清教授为何把这一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2分)

26.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十分重视“三农”问题。积极推进农村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9年春天,当人们还在为能不能实行包产到组争论休时……由于社员们的坚持,也由于县委的默许,小岗的包干到户在那一年终于“不合法”地实行了。

                                    ——陈锡文、马苏元《巨大的变化,深刻的启示》

材料二

1983年,在全国风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深圳南岭村却将4个生产队合并在一起,利用集体力量,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业、商贸业,推动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到2004年,农村集体经济部收入达2.3亿元,人均纯收入14万元,集体固定资产10亿元,实现了全村人的共同富裕。                                                  ——摘自《新华网》

 1)指出材料一“包干到户”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6)

2)依据材料二,概括深圳南岭村农村改革的特点,并指出其本质。(4分)

 3)小岗村和南岭村改革的成功经验,对进一步推进我国农村改革有怎样的启示?(4分)

 

27. 详细信息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性事件。(2分)

 2)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6分)

 3)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化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2分)

28. 详细信息

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和历史学家内森·米勒在《罗斯福传》中这样写道:“……从一开始就受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在国会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 页逐一抄录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一部分资本家对新政持强烈反对态度的原因。(4分)你是否同意材料中某些人对《社会保障法》的看法?并说明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