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七年级上学期人教版初中历史期中考试

1. 详细信息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2. 详细信息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3.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推行县制      D.严明法令

4. 详细信息

《孟子·梁惠王下》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法治          B.仁爱          C.仁政          D.兼爱

5. 详细信息

战国末期,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的土地;而导致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的著名一次战役是指

A.马陵之战    B.城濮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6. 详细信息

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公元前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这一改变从哪一位皇帝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唐太宗

7. 详细信息

后人写诗“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赞扬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这是因为李冰

A.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       B.修筑了都江堰,造福于民

C.治理了黄河,杜绝了水患       D.兴修灵渠,沟通两大水系

8. 详细信息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四层面积较大且较厚的灰烬层。这一发现,说明当时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是

A.会使用火    B.种植水稻       C.烧制彩陶      D.铸造司母戊鼎

9. 详细信息

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股

牧野之战

A.桀        B.纣王     C.文王      D.武王

10. 详细信息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牧野之战           B.春秋争霸           C.楚汉之争         D.官渡之战

11. 详细信息

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

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

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12. 详细信息

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统一的时间应该是

 AA            BB            CC            DD

 

13. 详细信息

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秦统一货币                   B.秦统一尺寸

C.秦统一文字                  D.齐统一文字

14. 详细信息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这种文字是

A.大篆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15. 详细信息

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中央集权制

16.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成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文中“新皇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17. 详细信息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董仲舒语),人君无法维持统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大兴文字狱[

18. 详细信息

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19. 详细信息

汤灭夏建立商朝,定都于毫;商朝后期,周文王率军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0.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21. 详细信息

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旗号,扩充疆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22. 详细信息

公元前221年,赢政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国。

23. 详细信息

刘邦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为以后建立西汉王朝奠定了基础。

24. 详细信息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____________,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__________

25. 详细信息

傅斯年先生在《夷夏东西说》一文中指出:“自东汉末以来的中国史,常常分南北……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历史凭借地理而生,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在战国七雄中,位处最东的是        国,最西的是        国。

26. 详细信息

秦朝修筑的长城西起      ,东到      ,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27.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 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1)材料一、二中的“他”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各属于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

2)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指出材料一中“他”的历史地位,并列出三条与“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试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治国问题的认识。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思想演变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个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由于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使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思想解放局面,产生了许多思想流派,被后来许多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所推崇。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焚书令,第二年,下令搜捕批评他贪暴的儒生,把抓到的460多人全部活埋。

材料三  元光元年(134),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理论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受到了当时封建王朝的重视。

1)材料一中所说的“那个时代”是指什么历史时期??当时的各思想流派著书立说,相互辩论,形成了什么局面?

2)材料二秦始皇的这些措施就是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综合上述材料,中国的思想界发生了什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