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西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记好笔记是学好历史的前提,下图是一同学的笔记片断,请指出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科举制

2. 详细信息

2. 战国时期,郡制设立多在边远之地近敌之处,如魏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郡)守,以拒秦、韩”。朝廷往往授予这些“郡守”节制周边县域文武官员,统一调度县域人、财、物以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权力。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吴起变法加强了魏国集权体制

C.魏国地方管理实行郡守负责制     D.郡的设置具有巩固国防的作用

3. 详细信息

3.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皇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此后,西方崛起和东方没落明显加快。该学者观察问题的着眼点主要是(  )

A.政权发生更替      B.文化途径迥异    C.社会形态转变     D.国力对比变化

4. 详细信息

4.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2%,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据此得出结论:封建统治者实际上实施的是“重商抑农而不是重农抑商政策。下列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学者所用材料确凿完备,结论正确并有创新

B结论与课本知识不相符,材料缺乏考古学支持

C材料不充分,仅用该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D说明统治者抑制或重视的是特定的人群,而不是特定的行业

5. 详细信息

5. “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   B.墨家、道家     C.法家、墨家    D.儒家、墨家

6. 详细信息

6西奥多·舒尔茨在《传统农业的改造》一书中指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小农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B.传统农业的贫乏往往表现为规模小、工具简陋、农民负担重

C.传统农业效率高是指土地私有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

D.传统农业经营效率很高,可以与现代农业相媲美

7. 详细信息

7.李伯谦在《新中国考古学发展与贡献——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一文中说:“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封闭环境中孤独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流,既有对外的传播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和吸收……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具有宽广胸怀,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通过融合、重组不断壮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下列思想成果能证明这一点的是(   )

①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②宋明理学的形成  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④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8. 详细信息

8.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结构,经济的持续增长造成中等阶级与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贵族、大地主的地位与经济实力大为下降了,但他们仍把持政治权力,造成权力分配与社会力量对比高度脱节的状态。由此导致了(   )

A.君主立宪制度确立     B.责任内阁制形成

C1832 年议会改革      D.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9. 详细信息

9.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   )

A.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              B.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

10. 详细信息

10. 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华民族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第二次反思的显著特点是(     

A.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B.以暴力革命取代和平改良

C.开启民智,解放思想                 D.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11. 详细信息

11. 容闳,从小接受西方教育,1847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860年底他来到天京,向干王洪仁玕提出改良政府、军队,改学制,办洋务等七项建议。1863年湘军主帅曾国藩也接纳了他,并委以重任,其部分主张转化为现实。这反应出(     

A.三人阶级立场基本一致         B.三人对时代主题有共识

C.洪、曾为增强实力网罗人才     D.容闳为理想而放弃道德原则

12. 详细信息

12. 一天课外活动时,同学王力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转凉了”。而同学刘敏则说“今天的风好凉爽,真是好天气”。与他们的说法观点相似的是(   )

A.“水是万物的本原 ”                  B. “心外无物”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13. 详细信息

13. 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价,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因为卢梭提出了(   )

A.人民主权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天赋人权

14. 详细信息

14. 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B.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15. 详细信息

151555年,一位西方领袖下令:除非另有许可,僧侣必须立刻返回修道院,所有随意游荡的僧侣都将遭逮捕;修道院不得再向不在职的官员提供献金,教会所有部门必须减少开支;任命圣职时,如涉及买卖嫌疑,一律禁止。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要强化教会,清除异端    

B.英国国王对罗马教会不满,限制教会活动

C.法国国王不愿受教会控制,禁止宗教发展

D.罗马教廷的权威被打破,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16. 详细信息

16. 佣书业是以社会上一个贫穷的、有文化的群体为主力军,受雇为政府、私人、书商、寺观等抄书,以此获取报酬的一种行业。它肇始于汉代,兴盛于六朝,至唐宋时期丧失存在的基础。该行业的命运说明(  )

A.政府政策影响文化行业发展               B. 经济发展引起低收入者失业

C.技术进步影响行业兴衰.                 D.文化氛围导致佣书业消亡

17. 详细信息

17.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

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C.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18. 详细信息

18. 有这样一群艺术家,他们不直接描写社会和人生,但他们的作品影射着社会和人生;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消极、悲观和失望的情绪,感觉到他们思想上强烈的虚无主义。据此判断,他们可能属于(   )

A.现代主义画家人           B.现实主义文学家

C.印象派画家              D.浪漫主义诗

19. 详细信息

19199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1325%1993年增长了134%1994年增长了118%,到199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达到了35350亿美元,处于世界第二位。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B.香港即将回归祖国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C.冷战结束,中国的外部环境大幅改善

D.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入

20. 详细信息

20.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经济合作打破了地域相邻概念,出现了跨洲、跨洋的区域合作组织。不同区域经济集团之间也展开了连横合作。南锥体共同市场与欧盟之间开始探讨建立自由贸易区,而东盟与欧盟外长会议之间就政治、经济问题的探讨业已制度化。这说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有全球化的趋势  B.“冷战后的世界经济获得加速发展

C.经济合作的地域障碍日渐消失    D.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已名不副实

21. 详细信息

21. 20世纪六十年代,美苏两国提出要“和平竞赛”,商定在对方的首都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到苏联办了个美国家庭的厨房展览,非常现代化。苏联人一看,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内心向往美国。这一情形反映出    

A.美苏实际上放弃争夺世界霸权        B. 美苏冷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C.美国取得对苏联的绝对优势          D. 美苏两国在科技上的差距巨大

22. 详细信息

2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 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 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 详细信息

23. 马丁·奥芬巴赫曾说:“一句民间格言说得很风趣,不是吃得好,就是睡得香。在这个具体事例中,新教徒愿意吃得好,而天主教徒则求睡得安稳,新教徒面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天主教徒则背向餐桌和资本主义。对马丁·奥芬巴赫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 (  )

A. 新教的世俗精神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B.“愿意吃得好是指责新教徒贪婪而缺乏精神追求

C. “求睡得安稳是指责天主教徒懒惰

D.天主教精神可以纠正资本主义泛滥的物欲

24. 详细信息

24. 隋制规定,自亲王至都督皆给永业田,多者百倾,少者三十倾;京官从一品至九品都给职分田,多者五倾,少者一倾;农民一夫一妇受露田一百二十亩;地主官僚的奴脾受田,按其地位高低限制在六十人到三百人之间,奴婢受田数量和普通农民一样。这种均田制度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对地主官僚有利

C.促进了隋朝经济的繁荣     D.加强了中央集权

25. 详细信息

25. 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下列文字中属于史料解释的是:(   )

①孟子,名轲,邹人 ②他认为“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③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 ④这种带有民主色彩的见解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思想遗产

 A.①    B.②     C.③     D.④

26. 详细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50分)

26.21分)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6分)。

材料二  英国城市化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过程;不是以封建城镇为依托而发展起来的,而是在一些村庄和工矿区发展起来的,到了17-18世纪,形成了以乡村工商业为依托的中小城镇,这时期中小城镇大约己达到了700多个。这一类属于商业小城镇。以利物浦发展为例,它由一个小山村发展成为一个仅次于伦敦和布里斯托尔的大商业港口城市,1709年经常出入利物浦的船只己达1092艘,货物27210吨,1750年进出口吨位达到65000吨。

请回答: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

材料三  英国城市化进程具有不平衡性和盲目性,结果城市规模发展过大过快,出现严重的“城市病”。1824年英国国会通过了自1601年起实行的《济贫法》的修正案。1848年和1875年两次通过《公共卫生法》。1866年通过《环境卫生法》。1909年,英国通过了第一部涉及城市规划的法律《城市规划法》。1956年颁布了做界上第一部治理大气的法律——《空气清洁法》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英国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英国的解决办法。(5)

27. 详细信息

27.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周时期,我国便有了一套户口管理与户口统计制度,但户籍制度原始而简陋。春秋战国时期,以成年男子自立为户的小农家庭为基础的新的社会格局形成,“以户定籍”的户籍逐步确立。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在其统治区域内,开始全面整顿户籍制度,使其初步制度化,尤其是对成年男子登记十分严格,这与秦王朝大兴徭役有密切关系。秦代的户籍除一般人民的编户籍之外,由于各色人等的社会地位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的户籍。秦代户籍等级的明显区别,还具体表现在“闾左”制度中。贫富阶层分居闾里左右,在户籍中也是有所反映的。

    汉承秦制而有所变革,户籍制度更为完善、更为严格。当时的户口登记,县、里、爵、名、年庚,依次登录,前面还缀有现任身份。不过,在西汉初,除男子要登录年龄外,其他人恐怕是只书县名数即可。随着口赋、算赋的征收,所有成员均需登录年庚。后来,由于赀算的征收,对家庭资产的登录也成为户籍登录的一项内容。至武帝时代,汉代户籍制度臻于成熟。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户籍制度的内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原因。(8分)

28. 详细信息

28. 14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在引进、介绍近代资本主义价值、道德观念时,总是与国家紧紧连在一起,“欲使吾国之国权与他国之国权平等,必先使吾国中人人固有之权皆平等,必先使吾国民在我国所享有之权利与他国民在彼国所享之权利相平等”。

——梁启超《新民说》

:《新民说》是梁启超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至三十二年(1906),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丛报》上的二十篇政论文章。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学说不同于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关键在于,路德认为灵魂获救完全是信徒个人的事,而中世纪的理论则认为灵魂获救需借助中介人或代祷者。——李平晔《人的发现》

材料三 五四运动前,国民性改造的思想家普遍摆脱了民族主义情绪的纠葛,把国民性改造运动推向全新的“立人”阶段,如胡适说:“争你们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梁启超的主要观点,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大史实,分析该观点产生的背景。(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马丁·路德、梁启超和胡适对人的关注分别摆脱了什么因素的束缚?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追求有什么共同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