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黑龙江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由此表明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2. 详细信息

下列所体现的思想不同于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经济政策的是

A.“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 

B.“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3. 详细信息

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朝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你为这本书选择一个最合适的书名是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4. 详细信息

据史料记载,乾隆皇帝对英商送给他的时钟不屑一顾,说中国小民无此物者甚众,但从来没有误了早上起来下地,也从来没有误了晚上回家睡觉。对此现象,下列评价确切的是

A.乾隆帝为维护国家尊严,痛斥侵略者的野心

B.乾隆帝认为中国农民勤劳自觉,不需要时钟

C.是小农经济下的一种天朝上国的心态的流露

D.乾隆帝为维护天朝体制,担心小农玩物丧志

5.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地主占有大量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现象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

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B.地主实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

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现象

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

6. 详细信息

据史书记载:清朝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然而从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道光时期是徽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B. 徽商在清末民初衰落

C. 清政府的压制导致了徽商的衰落     

D. 徽商衰落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有关

7. 详细信息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8. 详细信息

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计划用15年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留美幼童赴美后受到西方文化影响,清朝官员深为不满:外洋风俗,流弊多端,各学生腹少儒书,德性未坚,尚未究彼技能,实易沾其恶习。”1881年,留美幼童被遣送回国。以上情况表明

A.统治者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守旧观念阻碍近代人才的培养

C.新式学堂开始在中国出现             D.西方文化传入动摇了儒家思想地位

9. 详细信息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10. 详细信息

 清末有人说:“吾之乘电车也,非节费也,实以腕车(人力车)之以人代马,心有不忍,不欲同人道于牛马耳。且光阴宝贵,取其捷也。”依据材料分析,影响近代交通发展的因素有

①近代工业的发展②人权与平等思想的影响③节省时间的考虑④晚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11. 详细信息

 罗斯福新政中的救济措施使一些美国失业者得以骄傲地说:“我们不再靠救济,我在为政府干活”。这一措施是

A.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B.通过《联邦紧急救济法》

C.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D.实行失业保险制度

12. 详细信息

一部回忆录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的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

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      B.“福利国家”帮助西方国家克服了经济“滞涨”

C.“福利国家”消除了阶级差别         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陷入困境

13. 详细信息

 西方某历史学者说:“外国资本家被邀请到俄罗斯投资,私人经济在贸易、服务甚至工业领域都得到鼓励。在农村,农民可以随意耕作他们新获得的土地,并在市场上出售其产品。”材料所述历史现象处于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快速工业化时期

14. 详细信息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15. 详细信息

 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过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6. 详细信息

 1892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要求两位美国大学生介绍西方科技的最新进展,这两位大学生不应当选择的话题是

A.总统候选人利用留声机竞选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旅行

C.市政广场进行了亮化工程              D.战地记者可用电报传递通讯

17. 详细信息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此句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18. 详细信息

《苏联史》中写道:“一五计划期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13倍,年平均增长为192%,……但非常遗憾的是,在集体化和机械化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牲畜头数下降了,……农业改组达到最高潮的年份,即1931年和1932年,是谷物减产最厉害的年份”。上述材料说明苏联①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   ②一五期间工业发展迅速  农业集体化出现失误    ④农民积极性下降导致农业倒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①②④       D.①③④

19.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逐年增长,2011年达5397.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值的14.8%。与这一成就的取得直接相关的对外政策有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④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 详细信息

 1984324,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增强企业活力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 详细信息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深圳、珠海等地进行考察研究,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所以有学者说“中国人今天仍然生活在南方谈话的延长线上”。下列属于延长线上的是

A.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22. 详细信息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主要原因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B.作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D.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23. 详细信息

 “凤阳地多不打粮, 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24. 详细信息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最大的不同点是

A. 经济体制改革                        B. 政治体制改革

C. 文化制度改革                        D. 福利制度改革

25. 详细信息

26分)奴隶贸易对英国和世界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史实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据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等

史论

就欧洲的工业化历史而言,“世界视野”对于欧洲的意义远不如“欧洲视野”对于世界的意义大。对于核心地区的经济增长来说,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边缘地区的作用微不足道。

——据帕特里克•奥布莱恩《欧洲经济发展》等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6分)

2)说明奴隶贸易对欧洲以及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6分)

3)分析指出英国废除奴隶贸易的经济原因。(4分)

4)总结概括帕特里克•奥布莱恩观点并加以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26. 详细信息

24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业、手工业发达的地方,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II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1)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特点。(6分)

2)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营商致宫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据材料二简单阐明他的论据。(2分)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阻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何特点?(6分)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