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云南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      

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2. 详细信息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        

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 详细信息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       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

4. 详细信息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5. 详细信息

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抽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6. 详细信息

1920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7. 详细信息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8. 详细信息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9. 详细信息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 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10. 详细信息

史籍记载:两汉初期,大工商业者“采铁石鼓铸,煮海为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深山穷泽之中势成奸伪之业”。此记载实质上反映出(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实际效用不明显                    B、制盐冶铁行业出现较大规模的民营作坊

C、民营手工业规模和技术都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的过度发展引起政府疑虑

11. 详细信息

宋代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即以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他本人一老翁共“六个一”取号。由此可知,“六一居士”的取号(   

A、意在抒发使用者的某种情操        B、意在表明使用者的爱好和理想

C、意在传达使用者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D、意在自嘲使用者的穷困潦倒

12. 详细信息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临终之际在给清政府的《遗折》中说:“圣人万物为师,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中外臣工同心图治,勿以游移而误事,勿以浮议而怠功,尽穷变通久之宜,以尊国家灵长之业,则微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矣。”这表明张树声(   

A、已意识到洋务运动必将失败        B、本质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C、认为民主潮流已无法阻挡          D、并未放弃天朝上国的迷梦

13. 详细信息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三位安徽籍英烈简表:

姓名

生卒

家庭背景

事迹

宋玉琳

18791911

怀远城关人,家庭富裕,怀远“宫宋杨林”四大家族之宋氏族人。

早年参加反清革命组织“岳王会”,后加入同盟会;就读于安庆巡警学堂期间参加浙皖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中壮烈牺牲。

程良

18831911

怀远城关人,家境贫寒,其父以瓦工为业。

19岁肄业于安庆陆军小学,参加安庆新军马炮营起义失败后至广州参加黄花岗起义。弹尽被捕,英勇就义。

石德宽

18851911

寿县南乡集人,家境一般。

同盟会员,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多次武装起义,后随黄兴参加黄花岗起义,壮烈牺牲。

分析上表,就其史料价值而言,无法佐证的是(   

A、社会进步青年为资产阶级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B、革命者都受过良好的近代教育

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为部分知识青年所接受        D、二十世纪初安徽近代教育有一定的发展

14. 详细信息

191269号上海《民立报》的《东省之暗昧人物》一文载:“自国体解决,奉省营统张作霖虽亦悬树国旗,剪除发辫,似于共和亦颇赞成,及详细调查,知实因东督赵尔巽迫使之使然。故常怏怏不乐。在奉举动每出入必带壮丁五十名,皆蟠辫于顶,作前清兵勇之状。张自己虽剪去长辫,而帽后犹露短尾,以示不忘旧义云。”这段材料本质反映了当时(   

A、张作霖虽剪辫仍不忘前清旧义            B、兵丁蓄辫是反对共和

C、发辫成为政治立场的重要标志            D、东督赵尔巽赞成共和

15. 详细信息

经济学家陈翰笙在20世纪40年代初谈到:“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大规模发展民族工业只有提倡国货排斥洋货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建立民族工业毫无贡献

C、当时已经基本具备发展民族工业的基础 D、中国民族工业的前程取决于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的根本转变

16. 详细信息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利克里)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起因是由于作战失利。为此,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为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伯利克里、柏拉图等代表精英贵族,仇视群众     B、公元前4世纪前后雅典政治腐败,矛盾激化

C、群体决策的感情用事可能影响民主政治的质量   D、雅典民主完全体现了人民主权也保护了城邦利益。0

17. 详细信息

19世纪英国流行着“斯迈尔斯神话”,认为英国早期的工业家们大多是靠自我奋斗成功的“自我塑造之人”。他们大多“出身卑微,生长在普通甚至是贫穷的家庭,作为工资劳动者开始其职业生涯,通过自学获得必要的知识。他们大多工作勤奋、生活节俭、品格高尚,有些人还具有发明创造才能。他们创办企业,从小打小闹开始,最终积累起巨大的财富,并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斯迈尔斯神话”的广泛流行(   

A、有利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      B、有助于贵族统治的稳定发展

C、推动了“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D、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社会风

18.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 B、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文明史观科学合理

C、研究西方史学必须精通西方自然科学理论  D、文明史观与全球史观都是当前研究世界历史的主要方法

19. 详细信息

1302年,法国囯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这表明三级会议

A.具有最高立法权                    B.加强了了中央集权

C.有利于强化王权                    D.代表人民的利益

20. 详细信息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  

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B.“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C.“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D.“……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宜慰司以达之。”

21. 详细信息

如果将成语“朝秦暮楚”用在商业上,你认为该成语不能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古代(  

A、秦楚两地商业最发达      B、商人为获利往来奔波

C、长途贩运的商业现象      D、商业交通相对较发达

22. 详细信息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尔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23. 详细信息

、梁启超指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这段话实际上揭示了(  

A.辛亥革命毫无建树    B.中国民众麻木颓废    C.解放思想势在必行     D.爱国人士救国无门

24. 详细信息

《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对该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火车的优点            B.该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该发明在清末已经传入中国          D.该发明促进了各地的联系,作者持积极发展的态度

25. 详细信息

法新社首尔201085电:中国是朝鲜最亲密的盟友兼贸易伙伴,而且一直拒绝在“天安舰”沉没问题上同国际社会一起谴责平壤。北京对美韩军演表示了关注。原本演习要在将中国与朝鲜半岛分开的黄海举行,但在北京会议抗议后,演习移到了日本海举行。这表明中国(  

A.实行政治结盟外交政策            B.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

C.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D.能左右地区局势发展

26. 详细信息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周国平在《尊重生命》中有这么一句经典的名言“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人文精神强调人的价值要受到尊重即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下列观点与此相符的是(   

A.“人是会说话的工具”B.“存天理,灭人欲”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奉圣经,献身上帝”

27. 详细信息

《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反映是(   

A.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   B.美国政府的构建通过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方式实现

C.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公职人员通过选举的办法产D.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28. 详细信息

前苏联流传的一个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苏联接待官员们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的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飞机赶去排队啊。”这段笑话(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较客观地分析了苏联工业化的弊端

C.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D.指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

29. 详细信息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州政府与联邦政府各自享有专属权力,同时也分享了部分权力,如发动战争与维持和平是联邦政府的专属权力,而教育和家庭法律则专属于州政府,赋税是共享权力。上述内容主要体现了(  

A.分权原则      B.法治思想       C.集权原则       D.民主思想

30. 详细信息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19世纪初。代表古典主义音乐终结和浪漫主义音乐开端的伟大音乐家是(   

A、海顿     B、德彪西      C、莫扎特       D、贝多芬

3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美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规,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仿效。

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美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 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灯协调控制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探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畅通。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8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6分)

32. 详细信息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 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二 有学者指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对中国的国家认同发挥了 重要的作用。孙中山早期的民族主义口号“驱除鞑虏”,是汉族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后提出了“五族共和”,最后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主张把各族融合成一个“中华民族”。

材料三  也有另一种见解,把现代化作为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经济领域,也包括人类在政治发展、社会动员、心理适应和知识增长方面的急剧变化,它更重视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这派理论还特别提出“现代性”和“传统”两个概念,来对现代化过程进行对比分析。传统代表前工业社会的特征,现代性代表现代社会的特征。现代社会的特征包括如下方面:(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均富化……。

                                  ——张海鹏《现代化的研究视角与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主义的里程碑”?(6分)

3)根据材料三中关于现代社会特征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扼要指出辛亥革命在四个方面的具体表现。(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