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1. 详细信息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 1 1 1 1 比例关系的是(    )

①F 1 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②F 1 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F 1 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F 1 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F 1 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②③

2. 详细信息

已知 A a B b C c3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分别控制三对性状。基因型分别为 AaBbCc AabbCc 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    )

A .基因型有 8 B .表现型有 6

C .杂合子有 4 D .纯合子有 4

3. 详细信息

某植物的红花对白花是显性,受一对遗传因子 A a 控制。现以某一杂合子红花植株为亲本,自花传粉产生 F 1 ,让 F 1 中红花植株分别进行自由交配和自交,则后代中红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分别为(

A 5 1 5 3 B 5 1 8 1

C 8 1 5 1 D 5 3 8 1

4. 详细信息

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 F 2 的性状分离比分别为 9∶7 15∶1 9∶6∶1 ,那么 F 1 与双隐性个体测交,与此对应的性状分离比分别是(

A 3∶1 4∶1 1∶3 B 1∶3 3∶1 1∶2∶1

C 1∶2∶1 4∶1 3∶1 D 3∶1 3∶1 1∶4

5. 详细信息

下列是对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中性状分离现象的各项假设性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

B .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互不融合

C .在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D .生物的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

6. 详细信息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是 ①③

B .细胞 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

C .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量为 4 条,含有 2 个染色体组

D .细胞 中存在 2 对同源染色体

7. 详细信息

下图是一个基因型为 AaBb 的动物细胞在完成一次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图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甲、乙两细胞均有 2 对同源染色体, 2 个染色体组

B .甲、乙两细胞均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C .甲细胞变异来自基因突变,乙细胞将出现染色体变异

D .甲、乙细胞通过基因重组产生 4 种不同基因型的精细胞

8. 详细信息

如图是某家系关于甲、乙、丙三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控制基因分别用 A a B b D d 表示。甲病是伴性遗传病, Ⅱ-7 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家系内发生新的基因突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 a B b 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Ⅲ-15 Ⅲ-16 生育一个同时患甲、乙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 0

C .丙遗传病在人群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D Ⅲ-13 的两种致病基因均来自 I-1

9. 详细信息

如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 表示的细胞中染色单体是 8

B a b c d 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C .图 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 .图 可能是 4 个精细胞,也可能是 1 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10.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B 段和 EF 段染色体数目相等,均包含 N 对同源染色体

B .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 AB 段,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 EF

C AB 段和 EF 段细胞内的 DNA 分子数不同

D CD 段细胞内有 N 个核 DNA 分子, EF 段细胞内有 2N 个核 DNA 分子

11. 详细信息

如图为某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示意图,可能属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是(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③④ D

12. 详细信息

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 31 P 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 G 0 代细胞。然后将 G 0 代细胞移至含有 32 P 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 1 2 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 G 1 G 2 代细胞。再从 G 0 G 1 G 2 代细胞中提取出 DNA ,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图。由于 DNA 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 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 DNA 分子的位置,则 G 0 G 1 G 2 三代 DNA 离心后的试管依次为(    )

A acd B abd C abc D bcd

13.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 细胞核的遗传物质是 DNA 细胞质的遗传物质是 RNA 甲型 H1N1 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RNA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14. 详细信息

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 32 P 的培养基上扩大培养,取出大肠杆菌并用噬菌体侵染,当大肠杆菌解体后, 32 P 的去向是

A .随大肠杆菌的解体而消失 B .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 DNA 分子中

C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 DNA D .仅发现于噬菌体的蛋白质中

15. 详细信息

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携带遗传信息 能转运氨基酸

能与核糖体结合 能转录产生 RNA

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16. 详细信息

R 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 R 菌能转化为 S 型细菌。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是 S 型细菌的(   )

A DNA B RNA C .蛋白质 D .多糖

17. 详细信息

如图中的 R 环结构,是基因转录所形成的 RNA 链与双链 DNA 中的一条链杂交而组成的三链核酸结构。据图分析, R 环中(    )

A .嘌呤碱基数量与嘧啶碱基的数量一定相等

B .杂合链共含有 A T C G U 五种含氮碱基

C .未配对的 DNA 单链可以转录形成 mRNA

D .每条链内相邻核苷酸间都以氢键进行连接

18.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录过程需要 4 种碱基作为原料并消耗 ATP

B .人体内一个基因的两条链可转录生成两种 mRNA

C .真核细胞翻译过程中所需氨基酸种类数与所需 tRNA 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D .翻译过程中一个核糖体可同时合成多条多肽链

19. 详细信息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 .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 .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 .二者核 DNA 的复制方式不同

20. 详细信息

如图分别为 DNA tRNA 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 DNA 分子中的 为氢键

B DNA 分子复制时破坏的化学键为

C tRNA 是由三个核糖核苷酸连接成的单链分子

D c 处表示反密码子,可以与 mRNA 碱基互补配对

21.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 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 O 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 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 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22. 详细信息

1 I 表示哺乳动物一条染色体上相邻的三个基因, a b 为基因的间隔序列;图 2 I 基因进行的某种生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I 基因在不同的细胞中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B .图 2 中甲为 RNA 聚合酶,丙中所含的五碳糖是核糖

C .若丙中 A+U 36 %,则丙所对应的乙片段中 G 32

D .基因指导合成的终产物不一定都是具有催化作用的酶

23. 详细信息

根据表中基因 1 和基因 2 的表达产物,判断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基因

转录产物

翻译产物

基因 1

RNA1

血红蛋白

基因 2

RNA2

呼吸酶

A .人体体细胞中, RNA1 RNA2 不可能同时存在

B .人体体细胞中, RNA1 RNA2 一定同时存在

C .基因 1 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D .基因 1 和基因 2 表达过程所需的能量只能由线粒体提供

24. 详细信息

DNA 甲基化是指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作用下将甲基转移到正常的碱基上的过程。甲基化不改变基因的遗传信息,但该基因表达受到抑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基转移酶发挥作用时需要与 DNA 分子结合

B .同卵双生的个体差异可能与 DNA 甲基化有关

C .若某基因发生了甲基化,则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不变

D .若某蛋白质参与转录,则该蛋白质可能是 RNA 聚合酶

25. 详细信息

蜜蜂中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蜜蜂褐色眼对黄绿色眼为显性性状。杂合子的蜂王与正常褐色眼的雄蜂交配,其子代不同性别的眼色表现为(

A .雌蜂均为黄绿色眼 B .雌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 =1:1

C .雄蜂均为褐色眼 D .雄蜂中褐色眼:黄绿色眼 =1:1

26. 详细信息

如图为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编码翅结构的基因的碱基比例图。两者体现的区别如下:基因 1 来源于具正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基因 2 来源于另一具异常翅的雌性个体的细胞。据此可知,翅异常最可能是由于 ( )

A .碱基对的增添 B .碱基对的替换

C .基因突变 D .染色体结构变异

27.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若某小鼠发生基因突变,就说明该小鼠发生了进化

B 人类猫叫综合征与 21 三体综合征的机理均为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西瓜是无子西瓜

28.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不同的 DNA 分子上,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C .生物界的千姿百态、多种多样与基因重组有关

D .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29.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不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B .青少年型糖尿病属于血糖调节失衡,不属于遗传病

C .猫叫综合征和 21 三体综合征都是染色体变异引起的

D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发病率实验中最好选择发病率较低的单基因遗传病

30.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原理是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使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

B .低温诱导阶段,需将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置在冰箱中零下处理 36 h

C .该实验中卡诺氏液的作用是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以利于解离液的进入

D .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确认某个细胞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化后再换用高倍镜观察

31.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中不正常的基因

B .抑癌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以促进细胞的凋亡

C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遗传信息有所不同

D .原癌基因过量表达或抑癌基因突变都可以引起细胞癌变

32. 详细信息

如图中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

A B

C D

33. 详细信息

下列配子产生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 ab 的配子

B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 ab Ab aB 的配子

C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 aB Ab AB 的配子

D .基因组成为 的个体产生了 ABC ABc abC abc 的配子

34. 详细信息

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基因 D 因碱基对 A/T 替换为 G/C 而突变成基因 d ,则下列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 .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

C .该生物体的性状 D .基因中嘌呤碱基对所占的比例

35. 详细信息

从理论上分析,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 .二倍体 × 四倍体 三倍体 B .二倍体 × 二倍体 二倍体

C .三倍体 × 三倍体 三倍体 D .二倍体 × 六倍体 四倍体

36. 详细信息

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 .胚胎学 B .化石 C .细胞研究 D .比较解剖学

37. 详细信息

甲海岛上的某种鸟一部分迁徙到乙、丙两个海岛(三个岛屿相互隔绝),下图所示为刚迁入时和迁入多年后决定羽毛颜色的相关基因的调查结果( B— 黑色、 b— 灰色、 B 1 黄色)。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三个海岛上的这种鸟既存在地理隔离,又存在生殖隔离

B .鸟类迁入新海岛后会与其食物、天敌和无机环境协同进化

C .甲、丙两个海岛的环境相同决定了羽毛颜色朝着相同的方向进化

D .乙海岛的环境促进羽毛颜色基因发生定向突变,产生了 B 1 基因

38. 详细信息

蜗牛的有条纹( A )和无条纹( a )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 AA )个体占 55% ,无条纹个体占 15% ,在无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 F 1 ,则 A 的基因频率和 F 1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 30% 21% B 30% 42%

C 70% 21% D 70% 42%

39. 详细信息

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40. 详细信息

研究人员对生长在山区中的某二倍体植物种群进行了两次调查,结果见下表。已知控制植株红花、黄花和白花性状的基因依次为 R r + r ,且 R r + r 为显性, r + r 为显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红花植株

白花植株

黄花植株

初次调查

64%

36%

0

二次调查

36%

25%

39%

A .基因突变是该植物花色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之一

B .该种植物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该种群的基因库

C .初次调查时种群中 R 的基因频率为 40% ,二次调查时为 20%

D .基因 r 的产生与遗传为该植物基因多样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1. 详细信息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

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

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

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42. 详细信息

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 W 控制;另一种脚趾是连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 w 控制。如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相关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

B .当蜥蜴数量增加,超过小岛环境承受能力时,可能会发生图示基因库的改变

C .当基因库中 w 的基因频率下降到 l0 %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形成两个新物种

D .蜥蜴中所有的基因 W 与基因 w 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

43. 详细信息

关于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提出了 收割理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B .捕食者的出现不会影响被捕食者的进化和发展

C .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个体数量相对较少的物种

D .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44. 详细信息

下图中马的前肢、鹰的翅膀和蝙蝠的翼手的骨骼虽然在外形上差别很大,但它们骨骼的排列是相似的,这说明(

A .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B .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

C .它们属于同一类动物

D .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

45. 详细信息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 A a B b 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 )在鳟鱼体表颜色性状中,显性性状是 _____ 。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的基因型 ________

2 )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 F 2 还应该出现 ______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______ 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3 )为验证( 2 )中的推测,用亲本中的红眼黄体个体分别与 F 2 中黑眼黑体个体杂交,统计每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性状及比例。只要其中有一个杂交组合的后代 ______ ,则该推测成立。

4 )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具有优良的品质。科研人员以亲本中的黑眼黑体鳟鱼为父本,以亲本中的红眼黄体鳟鱼为母本,进行人工授精。用热休克法抑制受精后的次级卵母细胞排出极体,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三倍体黑眼黄体鳟鱼,其基因型是 _____ 。由于三倍体鳟鱼 ____ 。导致其高度不育,因此每批次鱼苗均需重新育种。

46. 详细信息

如图为某一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和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 )若图 中的 2 6 表示两个 Y 染色体,则此图可以表示的细胞是 _________

A .体细胞 B .初级卵母细胞 C .初级精母细胞 D .次级精母细胞

2 )假设该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用 15 N 进行全标记,正常情况下,在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子细胞中,含 15 N 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______

3 )图 中有 ____ 个染色单体,如果 上某位点有基因 B 上相应位点的基因是 b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图 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 DNA 数量关系可用图 中的 ____ 表示。

47.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细胞中 IncRNA 的产生及发挥调控功能的几种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 )细胞核内各种 RNA 的合成都以 __________ 为原料,催化该反应的酶是 _________

2 )转录产生的 RNA 中,提供信息指导氨基酸分子合成多肽链的是 _______ ,此过程中还需要的 RNA ______________

3 lncRNA 前体加工成熟后,有的与核内 ______________ (图示 )中的 DNA 结合,有的能穿过 ___________ (图示 )进入 _______ 发挥相应的调控作用。

48. 详细信息

TAFl 是编码重要转录调控因子的基因,研究发了现其不同的变异类型会发生以智力障碍和发育畸形为特征的不同临床症状。在图 l 所示的 M 家庭中,致病基因是由突变导致的( II-1 不携带致病基因);图 2 表示 N 家庭中与 TAFl 基因有关的致病机理。(相关基因用 T t 表示)

1 )据图 l 判断, M 家庭所患的遗传病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M 家庭中 II-1 的基因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 II-1 II-2 再生出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_____________

3 )据图 2 判断, N 家庭中与 TAFl 基因有关的变异类型属于 __________

4 )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会导致联会异常, N 家庭患者减数分裂时变异的染色体与其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的模式应是 __________


5 )据题干信息判断,如果一对夫妇想生育孩子,为了降低生出 TAFl 相关疾病患儿的概率,他们可采取的措施包括 ___________

A .遗传咨询 B B 超检查 C .基因检测 D .染色体分析

49. 详细信息

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治疗作用就明显下降。为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科研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取少量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培养液,均匀涂抹在培养基平板上,再放上 4 片含有青霉素的圆形滤纸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l2 16 h ,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测量并记录抑菌圈的直径并取平均值,记为 N 1

步骤二:从抑菌圈边缘的菌落上挑取细菌,重复上述步骤,培养至第五代。测量并记录每一代抑菌圈直径的平均值,记为 N 2 -N 5

请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 )细菌的耐药性变异来源于 ______ 。细菌耐药性逐年提高是 ___________ 的结果。

2 )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的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 ____ 。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从 N 1 N 5 ___________

3 )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 超级细菌 。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 超级细菌 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