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藏高三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锻练   断壁残垣   yán    穷兵dú)武

B.聒噪   不记前嫌   nài   钟灵yù)秀

C.剽悍   针贬时弊   bì)     pǐ)人物

D.跳槽   苦心孤诣   zhé)居    一丘之hé)

2. 详细信息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代经典《易经》所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到今天对中国梦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华民族5000多年煌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一个社会,过于激烈的竞争并不是好事情,殊不知,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D.过去,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买一件新衣服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车子、房子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了,由此我们感受到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3. 详细信息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认为,最近频发的强雾霾天气,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

B.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C.《长沙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已经经长沙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颁布,将于201351日起施行。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中有关长沙地铁的运营安全、票价制定、服务市民等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D.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4. 详细信息

4.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苔翠盈铺雨后盆

②倩影三更月有痕

③玉是精神难比洁

④多情伴我咏黄昏

⑤斜阳寒草带重门

⑥莫谓缟仙能羽化

⑦芳心一点娇无力

⑧雪为肌骨易销魂

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

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

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

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 

5. 详细信息

1)一一风荷举

2)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的能力。应注意“据”“渊”“虚诞”“彭殇”“妄作”这几个字的写法。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五、诗歌鉴赏(题型注释)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郡庭惜牡丹

徐 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9.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诗从      字着意,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诗从赏字入情,表达了                         的心情。

20.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华网济南124日电(记者高洁、张志龙、李放)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曾经司空见惯的中国式“剩宴”开始引起网民的关注。

近日,一组反映上海、广州等多地酒店铺张浪费的照片在网络迅速蹿红,不含酒水五六千元一桌的宴席餐毕,几乎没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都被扔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张照片中家住甘肃的老人王义忠的独白:“一年中有肉的饭不超过10顿。”

中国式“剩宴”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截至23日下午15时,新浪微博关于“剩宴”的搜索超过11万条。为了更为有效地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以吃光盘子里的东西为主题的“光盘行动”。

2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2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7. 详细信息

23.阅读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讲述的故事,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汗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睛看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愧疚。这件事让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现时,更应该有人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