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甘肃高三上学期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宠物墓园存在很多灰色地带,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辨别提供宠物殡葬服务的企业是否实至名归,相关部门应该做好监督工作。

熊逸先生的著作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文字平易近人,读完这些书,你会了解很多历史真相,但也许会对历史文化经典产生怀疑。

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一个区长贪污受贿,玷污了人民公仆形象,但她能主动认罪上交了所有赃款、赃物,可谓罪不容诛

伍绮诗的《无声告白》的确是一本优秀小说,我经常被小说中精彩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感动,时不时的拍案而起,击节叫好。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罢了。那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义无反顾献出生命的个体与群体,理应备受关注。

A. ①③    B. ②⑤    C. ②④    D. ③⑤

2. 详细信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第三期《朗读者》节目中,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的信件,被称为“2017最美家书”。

B. 2016年全国高中阶段教育毛人学率达87.5%,但还存在中西部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短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明显滞后等。

C. 广西省桂林市不断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已摘帽的贫困村、贫困县的脱贫成果,确保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

D. 创建文明城市,要注重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不仅要凭借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味,还要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

3. 详细信息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让三亿人上冰,为北京冬奥会助力。国内首档冰上真人秀《跨界冰雪王》召集众多明星参与。对综艺市场的开拓对冰雪运动的推广来说,都是创举。让更多的人发现,滑冰针对运动员的专业项目,可以全民参与的冰雪嘉年华。导演张艺谋称:掌握这样一项运动,能特别美地表现出来,就有可能参加昌平冬奥会开幕演出,为国争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无论   还是    不是      而是            

B. 不仅   而且    既是      又是      只要    

C. 不论   还是    不只是    更是      如果    

D. 无论   而且    不仅是    还是      一旦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内圣外王之说不符孔子圣人规

现代新儒家喜以内圣外王四字综括孔子之道及其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殊不知,内圣外王之说实有悖于孔子圣人观。

孔子本人未以内、外之分来定之别。他所视之为最高境界的,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必须兼备,即必须内外兼通。《论语·雍也》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孔子以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圣显然并非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更重外在的惠民济众——甚至连王天下之尧舜都不足以当此。此虽然远超仁境,但却以仁为根本,仁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而立人、达人至其极,即是博施于民而济众,亦即圣。可见,即使是仁境,孔子也不认为其仅指个人的内在之德,而还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至于作为仁之极的圣境,其必备化人之功,自不消说。这一思想,孔子在他处还有更明确的表达。在他与子路的一段对话中,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必由之路,但却远未臻圣境。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圣。显然,孔子所谓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而不仅仅是指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说文解字》训聖(圣),则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可谓不违训诂。如认为内圣外王意指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仅把圣解作圣德,此解既不合训诂,又违背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此解与之本义正相通。《说文》认为聖从耳,段玉裁注引《风俗通》曰聖者,声也,言闻声知情之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可见,圣之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闻声知情则可谓之通,故之引申义。《五行》所谓近乎其本义,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本义抑或引申义,圣都不能直接解作圣德。故以内圣外王概括孔子思想,之义即无着落。

孟子已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且其圣人观已有异于孔子。荀子欲合尽伦之圣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然荀子此圣王仅为尽伦之圣,显然异于孔子所谓内德外化兼通之。或许正因受孟、荀圣人观之影响,故内圣外王之语虽始出于《庄子·天下》而非孟、荀之口,然现代新儒家却仍喜以之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只是他们未曾顾及,虽可以内修其德、外以德化统括孔子及儒家思想,然无论就训诂抑或思想层面而言,皆难以将孔子之所思简约为内圣外王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被孔子视为最高境界的,必须兼具内在之德与外化之功,而他本人并未以内、外之分来定”“之别。

B. 和个人的内在之德相比,孔子显然更看重外在的惠民济众之举,就此而言,甚至连王天下的尧舜都不足以称为

C. 以仁为根本,而即使是仁境,也必须有外在的立人、达人之功,作为仁之极的圣境,自然也应该具备化人之功。

D. 修己以安百姓方可成,这里的是指内外兼通的内德外化完全不同于与外王之化有别的内圣之德。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说文解字》训聖(圣),孔子以内德外化兼通为,两者对于的理解在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B. 内圣外王理解为内修圣德而外施王政,是把只解作圣德,既不合训诂,又与孔子的圣人观不相符。

C. 的甲骨文可知其本义当与听闻相关,而能如《说文》所说闻声知情则可谓之,故乃其引申义。

D. 《五行》以闻而知之为圣,与之本义相近,而孔子则取其引申义,无论哪种都不能直接解释为圣德。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视孔子为内怀圣人之德而外无王者之位之圣人,他所理解的和孔子的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完全不同。

B. 荀子欲合尽伦之圣尽制之王为一体以成圣王之教,此圣王与孔子所说的明显不同。

C. 内圣外王之语虽非始出于孟、荀之口,正因为受二人影响,现代新儒家却仍喜欢以此概括孔子及儒家思想。

D. 作者博古通今、引经据典,所引文段既有孔子自己的言论,又有儒家其它的经典篇章,可谓材料丰富,论证有力。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阳光路十七号

王虹莲

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活他们。

她在家里,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他们文化都不高,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挂和惦念。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是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阴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然是打工,可并觉得不苦。

于是她的想像就更加完美,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她逢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么美好,盖个新房子,买几只小猪仔,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了疯了。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

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上面画着白线。而刚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是别人的快乐。

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他们在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

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

回家后她写信给他:我想你了,回家吧。

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她让他吃,他说,你吃,我在外面总吃。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说吃腻了。

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最后,她握住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

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来寄来的信和钱,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

B. 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带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

C. 女主人公勤劳质朴,看重爱情,她独自在家劳作,并赡养老人;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寄钱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

D. 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8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9请探究文章结尾划线句的意蕴。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平:我所能做的是呐喊

104日,江平搬离养老院,回到位于北京南四环温泉公寓的住所。公寓里的一切保持原貌:几盆绿植长势喜人,墙壁上挂着他最钟意的一幅照片——某次演讲时,他双手分开,向上延展,整个姿态仿佛在呐喊着什么。

尽量减少外出时间,让自己习惯于老年生活——他即将迎来85岁生日,老去的困境无法逃脱,只能接受。让他矛盾的是,某些重大时刻,他又忍不住在公众场合出现,思考、发声、呐喊。

纵观江平的一生,法治二字始终贯穿。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立法的历程,尤其是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长达近30年。面对争议,江平选择与一众法学家集体高调回应。2007316日,五年八审的《物权法》终于高票通过。十多年后,回顾这段历史,江平总结,当时遭遇的最大困难,是法律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或者说,法律本身也被当作一种工具,容易受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干预。

江平是那一代人中声誉最隆的法学家之一,更重要的是,终其一生,他都在为推动中国的民主法治和宪政思想无限呐喊。他曾说自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家,因为掉入时代的缝隙,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法学专著。我是一个法律活动家,我以社会为舞台,在立法、司法、政府部门和企业等诸多领域为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助推了一把力。

从某种意义说,江平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学工作者的生命,从50岁才真正开始。那是1979年,他终于摘掉戴了22年的右派帽子,回到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律课程。重回学校不久,江平便提议开设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他用当年留学苏联所积累下来的理论和资料编写教材,法大所有选修这两门课程的学生都由他授课。

现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巡回法庭副庭长的孔祥俊是江平的博士生,他说听姜老师的课,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我们这些学生,更多的是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看待案例,他却能把制度融进案例,从里面抽出一个精神来。孔祥俊回忆,当年的课堂上,江老师常常给他醍醐灌顶之感。

江平常说,包括他在内的这一代法律人,在法学界的作用,就是一架人梯,在接受过现代法律教育,拥有法治理念后,被投放到教育岗位,为硕士生、博士生,花费七年甚至十年的时间,搭建一架学习法律的梯子。他用这样一种方式唤醒未来中国的法律人。直到现在,法大每一个学生都会在毕业的时候穿上一件文化衫,上面印着江平在30年前手书的一句话:只向真理低头。

63岁那年,江平卸任一切公职,继续通过写文章、发表演讲和在公共法律事件上表达意见来发挥影响力。到广东打工的湖北大学生孙志刚在收容所被殴打致死后,江平激烈抨击收容遣送制度。重庆李庄案第二阶段,已经81岁的江平顶着巨大的压力,加入李庄案法律顾问团,为捍卫中国律师制度和律师合法权益鼓与呼。

总有人问这位跌宕一生的老人,对中国的未来怎么看。他总是笑眯眯的:这个社会总是朝向一个更美好的前景发展,这是我始终相信的。所以在困难的时候,我也总是乐观的。在江平看来,属于自己的时代正在缓缓落幕。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承上启下,培养出一批具有现代法律意识、法律观念的学生。他愿意一点一点地看着国家改变,希望能够看到我们国家的自由、民主、人权更好一些

(选自《人物》,有删改)

链接材料:

从《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到《合同法》《公司法》《信托法》,再到近年来《物权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与颁行,被称为中国法学界良心的江平,多年来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喊,扮演着法治布道者的角色。

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一次抬重物过铁轨,由于心力交瘁,他被风驰电掣的火车带倒,直拖出去十来米远,性命保住了,但无情的车轮碾碎了他的一条腿。江平写下的诗中有我们难以体会的心境:残肢逆遇何足悲,伤情失意安得摧。愿将惭怍五尺躯,送与世炉万般锤。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搬离养老院回到住所,即将85岁的江平虽接受了老去的困境,尽量减少外出,但某些重大时刻又忍不住在公共场合发声、呐喊。

B. 从起草民法典到《物权法》出台,多年来,法律从未受到重视,只是被当做工具,受到领导意志和行政力量的干预,江平对此极为不满。

C. 摘掉右派帽子的江平回到大学,教授复兴民法传统的罗马法和西方民商法课程,教材则用他留学苏联时所积累的理论和资料编写。

D. 法大每一个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要穿一件印有江平手书只向真理低头的文化衫,这既是对江平的敬仰,又是对法律精神的继承。

1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物权法》的出台是江平参与和见证的中国立法进程的一个缩影。面对争议,江平和一众法学家高调回应,《物权法》最终高票通过。

B. 我国的法制建设,不仅需要在专业领域著作等身的法学专家,也需要像江平一样著作不多而以社会为舞台为法制助力的法律活动家。

C. 江平这一代法律人甘当学习法律的人梯,他们能带领学生从具体层面、制度层面思考法律,更能把制度融会贯通,向学生传递法律精神。

D. 江平在北京西山劳动反省时,因为所抬物品过重行走艰难,被火车带倒而碾碎了一条腿,但他身残志坚,赋诗表达了对命运的不屈。

E. 江平信心满怀,在他看来,他的时代已经终结,其承上启下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但是他认为中国的自由、民主、人权会越来越好。

12对中国法治建设,江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1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 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制而设置,,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 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 ,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 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5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 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C. 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 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江梅引

姜夔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注释】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淮南小山(一说刘安)著辞赋《招隐士》里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句子。

1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 江梅引,词牌名。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同《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

B.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

C. 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徊。

D. 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累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

E. 结尾漂零客,泪满衣二句,写自己的恋人而今漂流异乡、孤苦无依、泪湿衣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的惦念之情,意境凄苦。

18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9. 详细信息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传统节目自身的不足是其受到冷落的原因。_____________,如春节无非就是吃饺子、放鞭炮,又如_____________。这对追求新鲜刺激的现代人而言实在是缺乏吸引力;而洋节则不同,人们不但可以尽情吃喝,尽情发挥,_____________,因而更能吸引现代达人。由此,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人们对节日的需求主要是精神需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中断乃至消亡,实际上就是这些被人们忘记了。

10. 详细信息

21右面是信阳师范学院的校徽,请写出该标识的构图要素(文字、数字除外)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11. 详细信息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穷则独善其身是许多封建士大夫的信条,而范仲淹却在《岳阳楼记》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认为即使不得志也应心忧君国之事。

12. 详细信息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86版《西游记》总导演杨洁去世,人们在悼念之余感慨良多。

有人说:一台摄像机,历时六年,杨洁用踏平坎坷的精神诠释了艺术创作的真谛,才使《西游记》30年百看不厌,成为经典,杨导的创作态度令人钦佩。

有人说:致敬经典,返现当下,在当今影视圈流量时代,剧组有钱有技术,就是没时间。没有求取真经的信仰,没有精益求精的追求,何来精品?

也有人说:《西游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形象,却没有一位演员片酬达到百元,而如今多少人气鲜肉拿着数百元一集的片酬,交出的却是千疮百孔的作业。

……

以上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