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湖南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历史期末考试

1. 详细信息

我国古代农耕采用的垄作法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耕拼作方法,它出现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朝          C.春秋战国时期         D.汉朝

2. 详细信息

2.  汉代晃错在《论贵粟疏》中认为:“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他在此强调的是

A.商业发展的危害性             B.重农抑商的可能性

C.以商济农的重要性            D.商人获利的非法性

3. 详细信息

3. 据《东京梦华录》等书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这反映了

A.生活习俗发生改变            B.经商方式不受限制

C.官府鼓励经营商业           D.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4. 详细信息

4. 在明代以前,中国商人的经营活动多是单个的、分散的,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是有“商”而无“帮”的。明清时期,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这主要是因为

A. 小农经济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对外贸易的活跃           D.商人地位的提高

5. 详细信息

5. 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6. 详细信息

6.  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的棉纺织企业。它们的共同点是

A.属于近代洋务企业             B.属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D.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7. 详细信息

7. 1932年,《皖报》在原有“政府通告”“本省与本市新闻”“文艺副刊及广告”等基础上,增加了“社会周刊”“教育周刊” “农林周刊”等版面。这反映出其办报理念

A.商业性弱化       B.时政性消失      C.经济味浓厚       D.社会性增强

8. 详细信息

8.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苏联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中国则认为203年代的苏联曾有过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9. 详细信息

9.到1986年,我国长期使用的数十种票证大多被取消。这反映我国当时

  A. 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B.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C.已建成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10. 详细信息

10. 清末民初的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出晚清的婚俗

A. 受制于媒妁之言                     B.尊重当事人意愿

C.听凭父母的安排                     D.仪式更简约文明

11. 详细信息

11. 观察下面关于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表格,其反映出的变化特征是

A.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行业竞争十分激烈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12. 详细信息

12. 中国传统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13. 详细信息

13. 1898年,张之洞奏请朝廷架设湘鄂电报线路,但常德地方绅民疑电线为洋人架设,故称“电线设后必引洋人来湘”,怒之下将电报干线全数拆毁,使湖南成为当时唯一不通电报的省份。这说明

A.湖南民众最具有爱国主义精神              B.列强侵略阻碍中国的发展

C.保守观念不利于通讯事业发展              D.湖南完全丧失社会发展契机 

14. 详细信息

14.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这句顺口溜最有可能流行于

A.民国时期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15. 详细信息

15. 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驱动设备的需要              D.物资运输的需要

16. 详细信息

16. 《刚果真相》一书中写道:“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这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

 A.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不同文明之间的汇合

 C.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D.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17. 详细信息

17.下列各项中,具有向相关国家提供贷款以稳定汇率的职能的国际机构是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8. 详细信息

18. 一位诗人在1956年写到:“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银亮的翅膀!万里的远航!在晴朗的日子闪烁着辉煌的阳光!”这一诗句表达的情感应当是

A.对解放战争胜利的美好祝愿          B.对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欣喜

C.对“超英赶美”的坚定信心         D.对未来中国全面开放的期待

19. 详细信息

19.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 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工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一现象说明,洋务派的民用企业

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富强的道路             B.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加剧了中国同外国列强的矛盾             D.取代了外商企业在华的统治地位

20. 详细信息

20.我国对外开放划出的第一批经济特区中,下列哪一项不在此列

A. 汕头       B.厦门        C.珠海       D.海南

21. 详细信息

21.《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里程碑》一书认为:“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三十年后中国则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 中国全面融人世界经济主流”的标志性事件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         D.中国积极推动朝核会谈

22. 详细信息

2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猪肉三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在罗斯福的措施中,能直接扭转这一状况的是

A.实行美元贬值与补贴农民                B.扩大进口与兴办公共工程

C.发放福利与实行社会保险                D.调整劳资关系与保护工会

23. 详细信息

2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本质上“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征收固定粮食税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4. 详细信息

24. 按惯例,参加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首脑们都要身着东道主的传统服装,照上一张“全家福”。这一惯例体现出亚太经合组织

A. 逐渐消除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B.内部合作水平不高

C.承认文化多样性写相互尊重               D.政治经济利益趋于一致

25. 详细信息

25.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讲到:“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真正的问题是:谁来实施这一政策?”这篇文章最有可能发表于

A. 19世纪5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3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26. 详细信息

26.《国富论》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实行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劳动、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以下各项中,最能体现亚当·斯密这一经济思想的是

A. 1849年英国废除《航海条例》

B.美孚石油公司的成立

C.东印度公司等贸易公司成立

D.英国建立“福利国家”

27. 详细信息

27. 下表反映了英、美、德三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时间

英国

美国

德国

1860

27.5

9.1

6

1900

19

13

12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B.经济危机的影响

C.交通运输的改进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8. 详细信息

28. 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费降低了2/3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交通运输的发展                     B.粮食产量的提高

C.英国经济的进步                    D.殖民扩张的加剧

29. 详细信息

29.  1993年,中国对第四部宪法的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取代了原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A.计划经济已经过渡到市场经济         B.社会主义民主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法制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30. 详细信息

30. 20世纪20年代,美国福特公司到俄国开办企业,成为在俄国经销汽车的唯一代理商。先例一开,其他美国公司一拥而上。这些企业的创办受益于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D.赫鲁晓夫改革

31. 详细信息

31. 欧洲共同体有6个创始成员国,分别为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随着其发展和扩大,它逐渐演变为今天的欧洲联盟。“欧盟”正式诞生于

A. 1967       B1991         C1993    D2001

32. 详细信息

32.学校邀请王教授作一场学术报告,并贴出了一张宣传海报。有同学发现,报告主题和高中历史教材上的某一课相似,这一课是

  

A.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C.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D.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33. 详细信息

33(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统计表(单位:百分比)

材料二  我国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示意图(单位:百分比)

——以上材料均出自国家统计局、商务部网站

1)请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的变化。(6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34. 详细信息

34.(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相同之处。(1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