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高三下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1.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在运笔过程中,他把隶书与楷书的特点加以整合,用行书的笔法去书写,其作品的视觉效果确有独到之处,显示出浑金璞玉的气象。

B.这里因矿而生、因煤而兴,是一个以煤炭、水泥为支柱产业的城市,但曾因长期的煤炭开采和环境污染而不能显山露水,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C.据说写过《悯农》诗的李绅,随着官职的提升开始“渐次豪奢”,他常常呼朋引类,大摆酒宴,一盘鸡舌竟耗费活鸡三百多只。

D. 韩系日系化妆品都非常适合同是亚洲肤质的中国人,于是,中国消费者远求骐骥,韩国化妆品成了去韩国旅游购物的首选。

2.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品”。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B.资料显示,中国新生婴儿平均在1周岁到1岁半期间开始出现发热症状时,多数父母已经不给新生儿接受乱用抗生素药物的治疗理念。

C.新年伊始,随着亚太地区紧张局势在中日东海领土争端影响下的不断升级,美国国务卿克里再度访华,凸显出华盛顿自己被拖入北京、首尔和东京三方冲突越来越感到担忧。

D.在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的实施细则。

3.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对于电子门票,故宫并非第一个“吃螃蟹”的景区,                           

①譬如福建武夷山景区早在2009年就已推出电子门票

②其门票管理新政无疑具有风向标作用

③如今中国许多景区也都用电子门票取代了传统的纸质门票

④因此人们也对故宫电子票的实际效果倍感期待

⑤不过,故宫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A. ①③⑤②④    B. ③①②⑤④  C. ①⑤③②④   D. ③②⑤①④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审美“关系在先”及其自由性

                                  朱立元

审美“关系在先”的思想,在理论上是有根据的。根据之一是,依照马克思“人就是人的世界”的存在论命题,人与世界源初是一体的,而不是现成的主体、现成的客体二分的。因此,在逻辑上,审美关系(活动)之外或者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也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如果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活动),即使是最富于创意的艺术家和最富有经验的鉴赏家,也算不得审美主体;即使是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和最优雅的田园山水,也不是什么审美客体。人能否成为审美主体,世界能否成为审美客体,都取决于审美关系是否生成。审美主客体是在审美关系(活动)的状态中生成和存在的。根据之二是,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审美关系是审美主客体的逻辑确定者。例如我们只能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审美关系和审美状态中,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定为审美客体。可见,人之所以被称为审美主体,世界之所以被称为审美客体,其根本前提在于二者已经处在审美关系中了。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永远是审美关系发生的独一无二的根基。

但是,人并非每时每刻都处在审美状态,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审美对象(客体),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每时每刻都呈现为审美关系。世间不存在绝对的、无条件的审美关系,只存在特定条件、情境、机缘下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根据“关系在先”的原则,任何从生生不息的生成之流中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是抽象的、无根的,也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同样,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也都是随着审美关系的生成而生成,而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林黛玉听到女子们歌唱《牡丹亭》中的唱词,最初还处于非审美状态,还不是审美主体,因为它并没有成为她的审美对象;之后,才逐步形成了审美关系而不能自已,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一种精神性的自由关系。审美主体不追求对象的功利的满足,在外不受他物的束缚,在内不受欲望的限制,完全由自己做主。自由又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感性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感性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展开自己的心灵形式。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之间的精神情感交流。

(选自《论审美关系及其生成性》,有删改)

4.下列对于“审美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审美,关系在先,即审美活动之外或者之前,既没有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的存在,也不会有任何现成的审美客体的存在。

B. 人与世界的关系并非呈现为静止的固定的审美状态,而是在特定的条件、情境、机缘当下才会生成显现出一种审美关系。

C.任何审美关系,只存在于当下生成显现的审美关系中。审美关系发生的唯一根基永远是人生活在世上,人的生存的实践。

D. 审美关系生成,人才成为审美主体,世界才成为审美客体,即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只有在审美关系中才能生成和存在。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 人与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是精神性自由关系,始终关注对象的感性意义形象,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联想,在外不会受到他物的束缚。

B.审美“关系在先”并有自由,任何截取出来的静止的固定的审美关系都抽象无根,不是真正的审美关系。

C.由《牡丹亭》中的几句唱词引发了林黛玉复杂而细微的情感过程,是因为她形成了审美关系并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

D. 世界并非每时每刻都成为审美对象,世间上任何审美关系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既然离开了一定的审美关系,艺术家和鉴赏家,算不得审美主体,那么其艺术作品和田园山水,也就不会是审美客体。

B.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可见,审美关系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逻辑确定者。

C.只有在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审美关系中,我们才能把陶渊明确定为审美主体,把南山确定为审美客体。

D.任何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不可能是先在的、固定的、现成的。可见,审美关系,也就是审美活动是很难建立和发生的。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程开甲:此生情定核裂变

戴红

①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程开甲,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开拓者、我国核武器试验事业的创始人之一。推动了核武器设计、改进和核试验技术的发展,创立了核爆炸及其效应理论,为我军的核武器应用奠定了基础。

②1931 年,程开甲考入浙江嘉兴秀州中学,著名的科学家李政道就是这个学校毕业的。程开甲在这里读了六年的初中和高中。恰恰在这时,他碰上了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姚广钧。在其指导下,程开甲能将圆周率轻松自如地背诵到小数点后60位,能牢记学过的所有数学公式。这些训练对他在日后科研中处理数据起了重要的作用。

③1937年,程开甲以优异成绩考取浙江大学物理系公费生。在这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的大学里,他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和苏步青等大师严格的学习和科学精神训练。他敢于挑战难题,大三时撰写的论文,得到陈建功和苏步青赏识,并推荐给英国数学家,之后文章被苏联数学刊物全文引用。

④1946年,经李约瑟推荐,程开甲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成为“物理学家中的物理学家”玻恩教授的学生。他先后发表了5篇高水平超导论文,并于1948年提出超导“双带模型”。同年,获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当听到解放军击败阻挠渡江战役的英国“紫石英”号军舰时,他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书籍,整理好行装,于1950年8月回到浙江大学物理系。

⑤为了培养亟需的原子能研究人才,八年间他两次改变专业。1960年夏,经钱三强亲自点将,程开甲调进了中国核武器研制队伍,自此,他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二十多年。

⑥他夜以继日地工作,拟定试验总体方案,为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作准备。核试验的准备,国内没有人懂,也没有仪器设备,又无可借鉴,程开甲就亲自研制爆炸所需仪器,并编写教材为科研人员讲课。他带领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钻研理论和技术问题,交代工作时,总是条理分明、清楚准确,有时还写下书面材料,以便他人尽快开展工作。同时为年轻人争取发挥更大作用的工作平台,实事求是地介绍、推荐吕敏、杨裕生、钱绍钧等加入研究队伍。

⑦短短两年中,程开甲到研究所、院校、部队召开了几百次任务会,提出具体科研要求。经过辛勤努力和刻苦研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高度预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切实可行的试验方案;研制出1000多台测试仪器。

⑧第一颗原子弹在哪里爆炸?程开甲以自己渊博的学识,勇敢地否定了原先由苏联专家提出的“空爆”方案,并成功主持完成首次地下核爆炸。地下核爆炸成功后,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和朱光亚等人决定进入地下爆心考察。谁也说不清洞里辐射会产生多大危险,但程开甲经过计算,认为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后,可以进入。他们顾不上自己身体吃了多少剂量,在刚开挖的直径只有80厘米的小管洞中匍匐爬行,最后进到爆炸形成的一个巨大空间。洞里温度很高,科学家们忙得汗流浃背,仔细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⑨二十多年中,作为中国核试验技术的总负责人,程开甲成功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及首次空投和首次竖井试验等在内的三十多次核试验。他带领团队,建立发展了中国核爆炸理论,成为中国核试验总体设计、安全论证、测试诊断的重要依据。以该理论为指导,创立了核爆炸效应的研究领域,支持了中国核武器设计改进。

⑩上世纪80年代,程开甲开创了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新领域,为国防科技建设发展做出新贡献。近年来提出凝聚态的新的电子理论。现在,他仍不倦地对材料科学的理论和应用展开创新性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

⑾对于这些崇高的荣誉,程开甲有他自己的诠释。他说:“我只是代表,功劳是大家的。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对整个核武器事业和从事核武器事业团队的肯定。我们的核试验,是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弯弯曲曲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光明网》2014年1月15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老师束星北教理论物理,常常不拿课本,但讲得生动透彻,让学生牢记不忘。他和程开甲经常在教室里研讨问题,同学们戏称这种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是“真心的相对论”。若干年后,程开甲与高耀珊结婚,束星北还给他们当了证婚人。(《解放日报》2014年1月17日)

②有一次,程开甲设计的测试方法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包括当时基地的一位副司令员。有人劝他:“人家是领导,你不要争了,出了问题他负责。”他却严肃地说:“我不管他是不是领导,这些数据是我在实践中计算出来的,是科学的。要保证安全,就得按数据要求办。我要对核试验的安全负责。”结果还是按程开甲的意见办了。

(《党史纵横》2005年第5期)

1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当听到解放军在渡江战役中传来捷报时,程开甲婉谢导师和朋友好意,在购买了建设祖国所需的资料后,整理行装,立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为了成功完成地下核爆炸,掌握第一手材料,程开甲和其他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进入地下空间进行考察,取得了我国地下核试验的第一手资料。

C.程开甲的测试方法虽然遭到很多人包括副司令员的反对,但他坚决主张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处理,体现了他对核试验研究事业敢于负责的精神。   

D.在核试验中,程开甲不仅得到了很多物理学大师的帮助,自身得到了成长;同时他本人也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E.本文展现了一位成果丰硕的科学家形象,同时表现了科学家的崇高风范。

12.程开甲的人生经历书写着动人的情感,这种情感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分析。(6分)  

13.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4.程开甲院士在核研究和其它科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中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材料,探究程开甲院士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8分)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双白老人

于德北

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吃。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

双白老人是个中医。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说常住,其实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

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回。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救着人家的病痛。

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

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教给他。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他曾对我的祖父说:“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祖父就向他推荐了我。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淘气淘得不得了。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个中医时,我脱口而出:“不喜欢。”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独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他脸色红润,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他和我的祖父同吃同住,并用大盘给祖父配了色彩驳杂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双白老人想尽各种方法让我的祖父服药,每日陪他下棋,散步。双白老人比我家祖父大十余岁,是我祖父的堂叔,但在我看来,祖父要比双白老人苍老很多。双白老人和他在一起,倒像一个晚辈在服侍长辈。

我记得祖父每次服药之后都剧痛难忍,双白老人说那是药毒和病毒厮杀的结果,如果疼痛日减一日,就是说药毒战胜了病毒,祖父的病也会渐渐好起来。

双白老人为我祖父医病,是我亲眼所见癌症可治的病例。看着祖父一天一天爽朗起来的面容,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双白老人接到一封信。他读信时,面色惨白,额头鬓角尽是虚汗。读罢信,他匆匆地整理行囊,对我祖父做了一些简单的交待,就消失在茫茫的雨夜深处。

如来得突然一样,他走得也如此突然。如果说双白老人不来到我家,如果说他不给我祖父的病带来希望,那么一切都将十分平常而平淡。但他传奇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体会的痛苦。我们眼看着祖父日益枯萎下去,而我们却束手无策。这是怎样的煎熬很难为外人所知,难以言达。看着祖父瘦小的身躯平躺在棺材里,这形象是我少年时期不能忘怀的忧伤。

我很想念双白老人。真的。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学习中医!”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当双白老人听到“我”不喜欢学中医时,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表现的是他对自己医术后继无人的一种忧虑。

B.作者通过对双白老人的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位健康俊朗的老中医的形象。

C.双白老人开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药,却治好祖父的肺癌,既表现他的医术高明,在结构上也使小说达到高潮。

D.“祖父”的病情这条线索把“我”和双白老人这两个人物联系起来,并使“我”最终对中医有切实的认识。

E.小说以“我”对双白老人的思念和想学中医的表达作结,表现“我”对中医受冷落的反思,倡导读者热爱中医。

8.第二、三段中,作者写双白老人“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有什么作用?(6分)

9.找出小说结构上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分)

10.⑤段说“我”不喜欢当中医,⑩段又说“我想学中医”,前后矛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武昌怀古

栖一

战国城池尽悄然,昔人遗迹遍山川。笙歌罢吹几多日,台榭荒凉七百年。

蝉响夕阳风满树,雁横秋岛雨漫天。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

【注】①栖一:唐末五代诗僧。②台榭:孔颖达疏《尚书》曰:“台,积土为之,所以观望也。台上有屋谓之榭。”后世多称“歌舞台榭”。

20.作者为何发出“堪嗟世事如流水,空见芦花一钓船”的感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5分)

21.这首诗的颈联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又是怎样描摹这幅画面的?请作简要分析。(6分)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羾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注:①貤:通“移”,转移;转赠。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景隆赐罪亚齐、黄    讦:揭发

B  炳文自死              经:上吊

C.民以宁,苗、獠畏怀    辑:和睦

D.道省母                枉:违背

1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郑赐“不识大体”的一组是(  )(3分)

①母丧,去                      ②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  

③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         ④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

⑤赐言:“宋盛时尝行之。”     ⑥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⑥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B.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 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9.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而或长烟一空,              ,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⑵吾尝终日而思矣,               ;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⑶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10.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今年春节,央视推出的“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调查得到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让人感慨良多,今天我们还知道“家风”是什么吗?

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儒家文化讲究“诗礼传家”,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对于传统士大夫知识阶层来说,“修身齐家平天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高目标。不仅统治阶层和士大夫家庭提倡“邻德里仁”和“笔耕砚拓”的“诗礼家风”,纵使       。中国历代不乏家风门第的典范,   。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中国古代公开出版的“家训”在百种以上。如诸葛亮的《诫子书》、司马光的《训俭示康》,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务行节俭的名篇。在家风已然变得陌生的今天,央视此次借助关注度极高的“新闻联播”重提家风,     。从公众的反馈来看,人们已经开始重新审视这一传统文化,认识到我们离开自己的传统已经太久了。

11. 详细信息

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5分)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3分)

1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年轻的居士去拜访一位高僧。中午时分,小和尚见二人谈话投机,便为他们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高僧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请他吃,居士不作推让,张口就吃。高僧见他没作谦让,不禁脸有愠色。居士吃完,见高僧未动筷子,解释道:“我确实饿了,如果我将大碗再推到您面前,并不是我的本意。既然不是本意,我为什么要故作谦恭呢?与其推来让去,不如按照自己的本意,简单地处理事情岂不更好。”高僧点头称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