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北高一上学期人教部编版高中语文开学考试

1. 详细信息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这次军演中,所有参赛部队要通过12个科目进行逐对厮杀,其中既包括空地对抗,还设置了特种车辆驾驶、轻武器射击等。

B. 我们认为,朝核问题是由美国敌视朝鲜政策造成的,至于能否真正的解决朝核问题,考验着特朗普政府的诚意和执政能力。

C. 由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不利于云的产生,使太阳辐射增加了对近地层大气的持续加热,造成我国南方很多地方高温多雨的天气。

D. 《战狼2 》讲述了脱下军装的冷锋被卷入一场非洲国家的叛乱,本来能够安全撤离的他无法忘记军人职责,重回战场展开救援。

2. 详细信息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鲁迅对《呐喊》中的人物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深刻地思考与认识。

②59岁现象,即有些干部一直廉洁奉公,但想到自己马上要退休了,就趁机捞一把,往往是因收受贿赂而东窗事发,受到起诉。

他接管我们班之后,深感头疼,因为全班学生的成绩良莠不齐,几个前任班主任都干了不长时间,然后都摇头叹气,无奈走人。

文化层次决定文明程度,这话可能没错,而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恰恰是高文化层次人群的见利忘义,有时达到利令智昏的程度。

尽管地方政府给了他很多支持,但他坦言,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资金问题。

亲爱的旅客朋友,又到了说晚安的时候了,车窗外已是万家灯火,夜色阑珊,希望你今晚能有一个好的心情,明天再见。

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③⑤⑥

3. 详细信息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创文宣传活动策划方案拟好后,我们特意去政教处垂询各位老师的意见。

B. 您所托为令郎辅导高考作文之事,在下一定鼎力相助,竭尽所能,不负重托。

C. 商务印书馆刚出版了拙著《中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特赠老友,敬请惠存。

D. 欣闻您老即将米寿,祝您马齿徒增,健康长寿,期待着您的白寿、茶寿大庆。

4. 详细信息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中华文化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其内涵既有对人的尊崇,如《左传》所言          ,又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如孔子所说          。同时,中华文化又具有尚群、尚和的特点,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A. 舍生而取义            君子和而不同

B.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朝闻道,夕死可矣

C. 仓廪实而知礼节        人皆可以为尧舜

D.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君子自强不息

5. 详细信息

5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双关手法的是

A.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B.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散文何谓

郭英德

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作为一种文体,散文的内涵和外延一直相当模糊。

首先,以韵律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韵文相对称。古人曾经在”“区别的意义上,界说两种文体,有时称为韵语散语;有时称为诗律散文;有时则分辨押韵与不押韵,将不押韵的文本称为散文。但是,在中国古人的文体辨析中,是否有韵律,并不足以区分,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说非韵文即散文。

其次,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骈文相对称,排比俪偶为骈文,散行直言为散文散文骈文相对称的文体意义,到南宋时开始逐渐确立,并大量使用。如吕祖谦认为:散文以深纯温厚为本,四六须下语浑全,不可尚新奇华巧而失大体。他说的四六即指骈文。但是,奇偶相生、骈散相杂,原本就是汉语文章的特点。因此在历代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从来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骈文容有散行之气,散文也不乏骈偶之语。周必大早就认识到: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所以今人也常常以散文统称散体文与骈体文,甚至统称赋,并从学理上探求其相通相融,认为古典散文的研究应该包括骈文和赋在内。

第三,以典籍目录作为分类标准,散文隶属集部典籍,经籍、史籍、子籍之文不属于散文。南朝梁萧统编纂《文选》,基本上采取了这一选文标准。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经籍、史籍、子籍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或称古文)。经籍如《尚书》《春秋左氏传》,后人称为史传散文;《论语》《孟子》,后人称为诸子散文;即便《礼记》中的诸多篇章,也进入后人的散文视野。所以刘熙载说:《六经》,文之范围也。在中国古代典籍文献中,早就形成一个以经部为源头与规范,史部、子部分流殊派,集部蔚为大观的散文世界。

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散文历时久远,歧义纷呈,旁枝杂出,的确难以正名散文何谓,这恐怕已经是,并且永远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也不必准确回答的问题。

当然,中国古代散文的体制、语体、体式无论多么纷繁,多么变动,就其内涵而言,应该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对象和精神结构,借用萧统《文选序》的概括,就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我觉得,这一概括,虽然模糊,却也实用,不仅可以指称古代的散文,也可以指称现当代的散文。至于散文的外延,完全可以是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因时不同,因体不同,甚至因人不同。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这是文体的特质,其实也是文学的特质。

因此,从汉语文章的实际出发,中国古代散文不能仅限于那些抒情写景的所谓文学散文而是要将政论、史论、传记、墓志以及各体论说杂文统统包罗在内,不仅如此,而且连那骈文辞赋也都包括在内(郭预衡《中国散文史·序言》)。这种广义的散文观念,超越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散文的内涵与外延的纷繁歧异的辨析,更为符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面貌。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曾经将散文韵文相对称,在的区别意义上界定两种不同文体。

B. 在古人的文体辨析中清晰的,但现在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说非韵文是散文。

C. 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古人将散文骈文相对称,散行直言的称为散文,排比俪偶的称为骈文

D. 奇偶相生、骈散相杂是汉语文章的特点。在历代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两者互相兼容。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今人常常将散体文和骈体文统称为散文,甚至将散体文和骈体文统称为赋,并探究他们相通相融之处,认为古典散文研究应包括骈赋。

B. 萧统的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观点概括出了散文的内涵,这不仅可以指古代散文,也可以指现当代散文。

C. 散文何谓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的问题,因为中国古代散文历史久远,歧义纷繁,旁枝杂出,难以正名

D. 中国古代散文就其内涵来说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对象和精神结构,无论体制、语体、体式如何纷繁变动。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籍《尚书》《春秋左氏传》以及《礼记》中的诸多篇章被后人纳入散文,说明古代典籍文献中经籍、史籍、子籍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

B. 萧统编纂的《文选》基本以典籍目录作为文体分类的标准,将散文归属集部典籍,经史子籍不属于散文,这成为后人选文的重要依据。

C. 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是文体的特质,因而散文的外延完全可以是流动的、开放的、包容的,它因时、因体、因人而不同。

D. 广义的散文不能仅限于抒情写景的散文,也应包括政论、史论、传记、墓志以及各体论说杂文,甚至连骈文辞赋都包括在内。

7. 详细信息

实用类文本阅读

材料一: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法,他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到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当然,课外不读书,可能并非孩子的本意。他们是想读书的只是没有时间这一点在此次调查中得到验证。由81.44%的受访者认为。他们之所以课外阅读少。主要是因为功课多,很少有时间和心情读书。也因此有54.64%的学生认为即便要读书,也只读短文章,最好是能一次看完知道结果的。

但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梁永安却从中看到了问题。他担心长此下去这部分学生会换上长文章畏惧综合征。他们不敢读大部头的作品。喜欢马上看完又助长了阅读的浮躁之心。与之相对应的是浅阅读也在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正在受到孩子的追捧。杨教授所称的那些蕴含深刻思想的读本。却被他们抛在一边为什么非要读而有所收获呢。这是当代的上海中学生所不能理解的。

(摘编自离亮《调查:中学生阅读行浅阅读去世》)

材料三:

此外,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3.27小时,而每天花费在纸质阅读上的时间却只有1.58小时,这表明大学生普遍上网时间长,读书时间少。即便如此,将上网时间全部用于阅读的学生也仅占3.69%,大部分学生上网还是以看视频、聊天、打游戏为主。

是什么影响着大学生的阅读?调查显示,在诸多原因中,学校竟成了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调查中有39.26%的学生抱怨学校课程安排太满,没有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进行阅读。29.86%的同学认为学校图书馆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网络媒体的冲击、缺乏教师引导和图书价格偏高等成为相对次要的原因。仅有8.72%的学生认为社会上读书无用等观点的影响导致学校缺乏读书氛围。

其实阅读危机应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如今令人忧虑的不仅仅是阅读危机本身,更是它背后所折射出的人文危机、精神危机。而且,这种危机并非大学生单方面造成的,单单问责大学生是无法真正触及到危机根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正视与疗救。要知道,在浮躁的社会情绪中,对金钱的媚俗、对速成的向往已远远超出了对知识的渴望、对学问的崇拜。被欲望的洪流裹挟,作为理应引导社会价值的大学精英亦无法全身而退。整个社会缺乏阅读文化,这才是阅读缺乏症的病因。

  (摘编自20149月《中国教育报》的《聚焦大学生阅读缺乏症:浅阅读盛行,兴趣至上》)

材料四: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以社交媒体为主的浅阅读已经成为很多读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显示,51%的受访者每天会用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阅读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刷微信、看微博或通过电子设备看新闻等),而每天读纸质书超过1个小时的受访者仅占36%.数据还显示,睡前‛‚节假日‛‚工作休息时以及上下班、上下学或出差途中仍是读者主要的阅读时间,但在阅读时间的选择上越来越碎片化,人们无暇体会深阅读带给人类心灵的滋养。静水流深,现在我们有理由担心,阅读之浅,或许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涸辙之鲋,会让我们当下的文化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摘编自刘瑾《亚马逊中国2015全民阅读调查报告》)

9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书里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浅阅读的定义浅阅读产生的背景及特点浅阅读的常见内容

B. 中学生阅读现状调查专业人士的担忧中学生阅读主流及困惑

C. 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影响大学生阅读的因素阅读危机引发的人文、精神危机

D. 浅阅读常态化的社会现实大众阅读的现状调查对浅阅读社会化的反思

10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快感和心灵怡悦,有可能来自于阅读材料的画面感和阅读介质的新鲜感以及阅读过程的主动参与。

B. 一些所谓的青春小说缺少深刻的思想内涵。他们恰恰迎合了中学生不敢读大部头作品的心理,致使浅阅读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流。

C. 因为中学里已经流行浅阅读,所以大学里也已经很难遏止浅阅读的发展趋势,最终使读书无用论在校园里占据上风。

D. 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趋势不可阻挡。但是他会给人类文化造成多大的伤害,一时还无法预料。

E. 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阅读快乐是深阅读无法超越的,一些思想深刻的读本不受欢迎也是可以理解的,深阅读的兴趣需要引导。

11根据上述几则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浅阅读流行的主要原因。

8.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罴,熊罴,京兆霸城人。罴质直木强,处物平当,州闾敬惮之。魏太和中,除殿中将军,稍迁雍州别驾,清廉疾恶,励精公事。先是南岐、东益氐羌反叛,乃拜罴冠军将军,镇凉州,讨平诸贼。还,授西河内使,不拜。时人谓曰:西河大邦,奉禄优厚,何为致辞?罴曰:京洛材木,尽出西河,朝贵营地并第宅者,皆有求假,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粱复遣曹义宗围荆州,堰水灌城,不没者数版。时既内外多虞,未遑救援,乃遗罴铁券,云城全当授本州刺史。 城中粮尽,罴乃煮粥与将士均分食之。每出战,常不擐甲胄,屡经战阵,亦不被伤。弥历三年,义宗方退,齐神武率军进潼关,人怀危惧,罴劝勱交士,众心乃安。尝修城未毕,梯在城外。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罴,罴不觉。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罴尚卧未起,闻阁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髻徒跣,持一白棒,大呼而 出,谓曰:老罴当道卧,貉子那得过!”敌见,惊退。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尝有台使至,罴为设食,使乃裂去薄饼缘。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又客与罴食瓜,客削瓜皮,侵肉稍厚,罴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愧色。每至享会,自秤量酒肉, 分给将士。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罴安于贫素,不营生业,身死之日,家贫甚罄,当时伏其清洁。卒于官,赠太尉、都尉、相冀等十州刺史,曰忠。

   (节选自《北史·王罴列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B.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C.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D. 罴曰/耕种收获/其功已深/舂爨造成用力不少尔/之选择/当是未饥/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然大惭。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成人后则有字,是的解释和补充,和相表里,所以又叫表字

B. 拜,指古代高级官员在任命仪式上对君王的拜谢礼,后来演化成授予官职或接受官职。

C. 铁券,特指封建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允其世代享有免死罪的证件,也叫免死券。

D. 谥,即谥号,指古代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罴刚直倔强,做事平易恰当,他因公受赏,被授予西河内使,但他并没有满眼盯着优厚的俸禄,而是看到了上任后的左右为难。

B. 王罴勇武过人,公平对待下属,荆州城被围缺粮,他和将士共同煮粥守城,他这种性格受人推崇,但有时也被人嘲笑。

1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私办,即力所不堪,若科发人间,又违宪法,以此致辞耳。

2)罴举动率情,不为巧诈,凡所经处,虽无当时功迹,咸去乃见思。

9. 详细信息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将自然景观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孙权的典故抒发了镇江这个军事据点江山依旧但英雄不在的感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用桑叶茂盛肥大比喻女子年轻美貌的一句是___________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①刘过: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南宋爱国词人,与辛弃疾多有交往唱和。安远楼:在今武昌黄鹄山上,又称南楼。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浑是:全是。

17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两句写楼外之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把萧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勾勒出一幅黯淡的画面。

B. 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凄冷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进行对比。

C. 未稳可见行色匆匆,字更给人以时序催人的忧心、烈士暮年的悲感和无可奈何的叹喟。

D. 浑是新愁,含义丰富:本有旧愁;添了新愁;愁到了浑是的程度,极言分量之重。

E. 买花载酒,是想要重温少年冶游放荡之乐,然而,不似一转,毕竟时过境迁,徒增岁月,无复当年乐趣矣。

18此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11. 详细信息

19请将窗外的                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完成一篇不小干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主题突出,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