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请在横线处写一个总结句。(20个字以内)(5分) 汉儒董仲舒曾精辟指出,“大富则骄,大贫则暴”。在贫富分化的社会结构中,富人和穷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会扭曲,并造成人际关系的广泛紧张、对立,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官民对立、精英大众对立。在东南沿海地区,也表现为外来人口遭到本地政府和民众的排斥。社会的信任与团结因此迅速流失。同时,高房价、就业困难、财富与权力的世袭导致青年人的普遍消沉乃至绝望。凡故乡|||| 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可以说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古今皆然。那些崇高的心灵,总是希望多数人更好地活,总是深切地关怀着人民的疾苦。   现代,闰土的苦难,祥子的苦难,为鲁迅、老舍所瞩目,古代,老妪的苦难,卖炭翁的苦难,蒋氏及其他永州百姓的苦难,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所瞩目。他们对人民的疾苦都感同身受,他们以笔底波澜,或为民请命,或为呐喊战斗。   读《故乡》,我们感受到鲁迅的心是向着劳动人民的。一见闰土的苦相,“我”的心是一阵震颤。那一段肖像描写真是如诉如泣,字字辛酸。闰土的凄凉、苦难、麻木,使“我”无限悲凉。在“辛苦”这一点上,“我”与闰土乃至杨二嫂都是同命运的。共同的命运使“我”站在劳苦大众的一边,谋求出路。“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鲁迅所思索所憧憬的就是“多数人更好地活”,这正是鲁迅先生的伟大。   《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的是一名车夫,都市的苦力。车夫之苦,在烈日和暴雨下,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加集中。老舍描写得更加淋漓尽致,泼墨如云。那样的笔墨实在是作家对都市苦力的一片同情之泪。   追溯到古代,我们看到,关心人民疾苦,早已是古典文学的优良传统。杜甫描写老妪的苦难,白居易描写卖炭翁的苦难,柳宗元描写蒋氏的苦难,他们都接近民众,同情民众,为民请命。当然,他们不可能像生活在20世纪的鲁迅那样呼唤“新的生活”,他们只能寄希望于朝廷的明智。然而归根到底,他们都希望百姓安康。   范仲淹探求古仁人之心,提炼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准则,把解除天下之忧作为自己的职责,把达到天下之乐作为自己的志向,他主张做官的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要一心以天下为念,跳出个人的圈子,不计个人的祸福得失。范仲淹是崇高的。   朱德献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他为了什么?为的是“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质朴见真情。从朴朴实实一句话里,我们看见了当今时代的仁人之心。   我们今天是过上了“快乐生活”,我们还要创造更加快乐的生活。是只为个人更快乐,还是多数人更快乐,依然是人生宗旨的分水岭。由此感悟到什么是崇高的人生,对于人生宗旨的定向是有意义的。 (1) 本文的题目既是这篇文章的________,又是文章________。 (2) 这是一篇课文赏析的文章,文内涉及到8篇课文,请依次写出这8篇课文的题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4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面句子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名言从道理方面论述了人应该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B. “从朴朴实实一句话里,我们看见了当今时代的仁人之心”和上一段句首相呼应,从古今两方面论述中心论点。 C. “我们今天是过上了‘快乐生活’,我们还要创造更加快乐的生活”从正面印证了论点的正确性。 D. “一见闰土的苦相,‘我’的心是一阵震颤”。鲁迅先生的内心震颤极形象地表明他“总是深切地关怀着人民的疾苦”。 (5) 本文论证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