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下列属于营养繁殖方式的是(    ) A.播撒玉米种子种地            B.野生水果落地后萌发出幼苗 C.用土豆芽发育成新植株        D.埋下小麦种子后,种子发芽 答案:A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含有理趣。杜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怎样用诗来说理,又有诗味,就是要在描写景物中含有理趣。(甲)杜甫《后游》:“  ①  ,  ②  。”写江山花柳像在等待人们去欣赏,用来说明大自然是无私的道理。又《秋野》:“  ③  ,  ④  。”水深了鱼极乐,林木茂密鸟知道归来,用来说明环境影响的重要。又《江亭》:“  ⑤  ,  ⑥  。”看到水的缓缓流动,云的停着不动,争竞的心思,飞驰的意念都停滞了,说明“水流”“云”中也含有道理,同当时的心情相应。(乙)像邵雍用理学家的话来写诗:“  ⑦  ,  ⑧  。”理学家认为气分阴阳,化生万物,在阳气刚动时,万物还没有化生。这还是理学家的话,不是诗。(丙)   用诗来说理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说明陷在事物里面不能跳出来的,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这是说理的诗,但它是通过庐山的形象来写的,确实写出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所以又是诗的。再像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第一首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把书打开了,好像打开一面镜子,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丰富内容。问那个方塘的水哪能这样澄清,因为有源头活水流过来,这话比书中的思想内容那样精纯,因为它有丰富的写作源泉。第二首写读书的境界,开始时很费力,像水浅时要驶行一只大兵舰那样推移不动。后来时机成熟了,工夫到了,读起来就很容易,不费力,好像春水涨了,大兵舰浮起来,可以在中流自在地航行。这两首诗,也都是说理诗,它是通过半亩方塘和蒙冲巨舰等来写的,运用各种比喻,用形象来说理,所以是诗。(丁)   上面举出杜甫的诗名,是在一诗中用几句话来说理,同苏轼、朱熹的用全首诗来说理的又有不同。总之,用诗来说理,要通过具体景物,通过形象才行。陆游的《游山西村》“  A  ,  B  ”,也是在描写景物中含有理趣的名句。 (周振甫《诗词例话》) (1) 根据上下文语境,给原文①-⑧各个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句子。(只填序号。) A.万物未生时  B.水流心不竞  C.林茂鸟归知 D.云在意俱迟  E.一阳初开处  F.江山如有待 G.花柳自无私  H.水深鱼极乐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 ⑥________ ⑦________ ⑧________ (2) 下面这一句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插回去应放在 用诗来说理要写得不概念而有诗意,主要还在于通过具体事物,比方要说大自然是无私的,得通过江山花柳来说;说环境影响的重要,得通过水深鱼乐等来说,否则就只是说理,不成为诗了。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3) 文章作者说邵雍写的两句不是诗,是因为诗中缺少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语作回答。 (4) 写出A、B处陆游的《游山西村》描写景物中,含有理趣的两个名句。 (5) 下面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杜甫的《后游》等三首诗,每首都只用两个诗句来说理,而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却用整首诗来说理,表明杜诗的艺术性高于苏诗和朱诗。 B. 举出宋朝理学家邵雍的诗,意在说明理学家能写出说理的诗,只是他的诗与杜甫、苏轼、朱熹等的诗相比,说理还不够充分而已。 C. 苏轼的《题西林壁》头两句写庐山的形象,后两句写出自己在山中的感受,这是说理诗,但确实是诗。 D. 朱熹的《观书有感》第二首中,用“向来枉费推移力”来比喻读书的第一种境界,其余三句诗比喻读书的第二境界。 E. 本文意在说明说理的诗要有诗意,就要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即要在描写景物中含有理趣。
生物 试题推荐